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证明纳米羟基磷灰石作为抗生素的生物安全性。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通过葡萄球菌接种,经4周时间演变成为慢性股骨骨髓炎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实验组病灶植入万古霉素纳米羟基磷灰石;对照组植入单纯纳米羟基磷灰石;分别于术后24小时、1周、2周和4周测量静脉血尿素氮及转氨酶浓度,同时取病灶局部病理检查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动物术后各时间点血尿素氮及转氨酶浓度对比均有P〉0.05,两组数据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动物生物相容性观察,无炎症反应、异物反应。同时可见断端界面软骨内骨化形式成骨活跃。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作为抗生素有着可靠的生物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纳米羟基磷灰石 载药体 慢性骨髓炎 安全性
  • 简介:含有有效药物的药纳米粒子是一种新型的缓释系统,可改变常规的给药方式,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用超声的方法结合了不同的药物制成作用不同的纳米粒子,验证了纳米粒子对局部给药治疗的有效性,建立了良好的动物动脉摄取模型,为继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纳米粒子 生物降解 动脉摄取
  • 简介:利用高压静电法制备了海藻酸钙微胶珠,以牛血红蛋白作为模型药物,考察了牛血红蛋白(Hb)的稳定性、制备条件对微胶珠药的影响。结果表明:Hb在10℃下能稳定存在,1.8%(w/v)Na-Alg与4.5%(w/v)CaCl2制备的微胶珠药量较大,真空干燥的微胶殊彼此粘连破坏严重,冷冻干燥则表面出现明显的内陷,乙醇梯度洗脱-真空干燥球形度较好。水凝胶态的微胶珠药后球形度完好,是理想的药方式,24h时药量达28.4%,为干燥后的2~3倍。

  • 标签: 海藻酸钙 微胶珠 冷冻干燥 乙醇梯度脱水 载药量
  • 简介:据ArmstrongJP2015年6月17日(NatCommun,2015,6:7405-7405.)报道,布里斯托大学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型组织支架技术,该技术有望在未来进行大型器官的工程化制造。即或许有一天可以将细胞同特殊支架相结合并在实验室制造活体组织,随后将这种组织植入病人体内来代替机体的疾病组织。

  • 标签: 活体组织 支架技术 器官 重建 携氧 NAT
  • 简介:根据脑血检测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具有实用性脑血检测的设计方法.用Lambert-Beer定律推导出适于脑血检测的经验公式%ScO2=A+B(D1/D2)+C(D1/D2)2.采用了双CPU分块设计并创新设计了背景噪声消除电路.传感器的设计考虑了消除颅外组织影响和穿透深度的矛盾关系,选择了合理的发射和接收器件的间距,设计的装置选用了ANOLOGDEVICE公司的ADUC812单片机作为核心.结果表明,这是一款集成了多种接口有较高性价比的8位单片机,提高了抗干扰能力.经人体初步实验,证明了设计科学、有效.整机采用双CPU模块化设计,有效地发挥了CPU控制、运算功能,明显提高了仪器的可靠性.

  • 标签: 脑血氧 近红外光 传感器 检测 设计
  • 简介:构建了一个可以微创在位测量脑组织血饱和度的测量系统,主要元器件包括一个USB光纤光谱仪、一个卤素光源和一个双光纤小距离探头。系统定标方法是利用悬乳液和全血的混合溶液作为生物组织模型,建立组织模型在不同SO2下可见光区实时吸收光谱与血分析仪所测SO2数据的样本集,建立可见光区血液吸收光谱特征与血饱和度的经验公式。最后利用该系统获得了10只大鼠不同深度脑组织的SO2,实验误差为±5%。

  • 标签: 血氧饱和度 光谱仪 光纤探头 脑组织 在位
  • 简介:目的紫杉醇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F68纳米粒逆转耐紫杉醇人乳腺癌细胞MCF-7/Taxol细胞多药耐药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使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分别制备紫杉醇PLGA和紫杉醇PLGA/F68纳米粒(10%),并对紫杉醇纳米粒进行表征。紫杉醇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研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最后研究紫杉醇纳米粒在耐紫杉醇人乳腺癌细胞MCF-7/Taxol细胞的细胞摄取和细胞毒性(PLGA/F68组、PLGA组和泰素组)。结果纳米粒呈球形,表面粗糙多孔,平均粒径250nm左右,粒径分布比较窄,体外药物释放呈双相释放模型。紫杉醇PLGA/F68纳米粒能够被耐紫杉醇人乳腺癌细胞MCF-7/Taxol细胞摄取。紫杉醇PLGA/F68纳米粒比紫杉醇PLGA纳米粒(P〈0.05)和泰素(TaxolR)(P〈0.05)有更高的细胞毒性。结论紫杉醇PLGA/F68纳米粒能够逆转耐紫杉醇人乳腺癌细胞MCF-7/Taxol细胞的多药耐药,药用辅料PluronicF68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紫杉醇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 纳米粒 多药耐药 乳腺癌 PLURONIC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椎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椎成形术和经球囊扩张椎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86例,观察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在所治疗的86例病例中,在术后6-48小时内均有腰背部疼痛的缓解,有12例13椎出现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均无脊髓、神经根损伤及静脉栓塞、肺栓塞等并发症的产生。随访2-8个月,均未发现有新的骨折形成。结论椎成形术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骨水泥渗漏是其主要并发症。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加入不同浓度甲氨喋呤(MTX)对磷酸钙骨水泥(CPC)的凝固时间,力学强度及显微结构的影响,为进一步研制具有抗肿瘤复发作用的骨填充材料奠定基础.方法将甲氨喋呤(MTX)与磷酸钙骨水泥(CPC)分别以0.1%,0.2%,0.5%的质量比混合,并设立空白对照,在预制模具中,制成直径0.8cm,高度1.2cm的圆柱体,将空白对照及上述不同浓度的CPC复合物分成A、B、C、D四个组,每组16个样本.测定其凝固时间,轴向压缩强度,横向压缩强度及旋转拉力强度,扫描电镜观察加入MTX前后CPC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A、B、C、D各组的平均初凝及终凝时间分别随药物浓度增加而逐渐延长,但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C组各项平均轴向、横向压缩强度及旋转拉伸强度指标与A组比较得P值大于0.05,D组指标与A组比较P值小于0.05.扫描电镜可观察到CPC呈多孔晶体结构,加入甲氨喋呤不改变其基本晶体结构,MTX颗粒附着在CPC松针样结晶体表面或孔隙内.结论磷酸钙骨水泥(CPC)中加入适量甲氨喋呤(MTX),其基本晶体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加入适量不同浓度MTXCPC凝固时间无明显影响.质量比为0.1%、0.2%组与对照组力学强度无统计学差异,质量比为0.5%组CPC的力学强度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但其压缩强度位于松质骨与皮质骨之间,符合临床应用条件.

  • 标签: 磷酸钙骨水泥 甲氨喋呤 凝固时间 生物力学测定 显微结构
  • 简介:目的探讨行单节段经皮椎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后发生症状性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对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OVCF)并行PVP的94例患者行回顾性研究,19位患者在术后随访期间出现症状性椎再骨折(再骨折组),75位未发生再骨折(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生物学和手术各参数。结果随访出现再骨折病例中,邻近椎再骨折11例(57.89%,11/19),非邻近椎再骨折8例(42.11%,8/19),邻位椎骨折均为术后6月以内发生,非邻位椎再骨折中仅2例(25.00%,2/8)发生在术后6月以内。既往骨折病史(P=0.01)、骨水泥是否分布对称(P=0.02)、骨水泥量(P=0.02)及骨水泥分布位置(P=0.03)是椎再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水泥填充位置、骨水泥量、分布是否对称以及既往骨折病史是发生再骨折的影响因素,而PVP术后更长时间内出现椎再骨折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相关。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再骨折 骨水泥 水泥分布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治疗症状性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骨折治疗方法。方法2012年11月~2015年6月采用经皮椎成形术(PVP)治疗陈旧性老年骨折疏松椎骨折骨不连病人66例,72个椎。结果术中、术后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情况发生。发生椎间隙渗漏3个椎(考虑患椎有终板损伤),椎弓根渗漏1个椎,无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脊柱后凸畸形无明显改善,术前、术后患椎椎体高度恢复不明显,16个椎有10%~20%左右高度恢复,术前、术后患椎椎体高度恢复不明显,16个椎有10%~20%左右高度恢复,术前、术后椎的后凸角度变化不大,6个椎后凸角度有10°左右的减少。所有患者术后腰背疼痛明显缓解,腰背肌力量明显增大,有7例患者仍感有腰背痛,但服用止痛药有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法,由术前的(8.8±1.8)分下降为术后的(2.5±0.81)分(P〈0.01),采用剔除性功能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由术前的(41.6±27.1)分下降为术后的(16.8±6.2)分(P〈0.05);经6~36个月随访(平均17.2个月)无一例疼痛术后复发,椎体高度经X线片检查术后无改变,患椎内骨水泥弥散良好。结论PVP术可以很好地缓解症状性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骨折患者的疼痛,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陈旧性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 简介:进一步评价瑞士球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地面力量训练对大学生有氧和无运动能力的增进效益。核心力量训练组(n=13)采用瑞士球(GoFitSwissBall,75cm)上俯卧撑和瑞士球上仰卧起坐;传统力量训练组(n=7)采用地上俯卧撑和仰卧起坐;对照组受试者(n=8)不进行任何相关的专门性训练。力量训练组每周训练3次,每次60min,每个动作持续60s,节拍器控制节奏2s/拍,每种方式3组,共6组,组间间歇5min,训练周期为7周。分别于训练前、训练七周后进行Wingate无测试和最大吸氧量测试。对照组前后两次测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核心力量训练组和传统力量训练组中,七周后最大吸氧量的绝对值以及相对值均呈现极显著性增加(P﹤0.01),最高无功率呈显著性增加(P﹤0.05);平均无功率在核心力量训练组呈极显著性增加(P﹤0.01),在传统力量训练组也呈显著性增加(P﹤0.05)。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的力量训练在提高人体有氧和无运动能力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 标签: 瑞士球 核心力量训练 有氧运动能力 无氧运动能力 Wingate无氧测试
  • 简介:目的以高诱导建立慢性肺部疾病(CLD)的新生大鼠模型为对象.动态观察肺损伤过程中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同时检测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肾组织中的变化规律.以探讨高对肾脏的损伤及其发生机制。方法200只新生足月Wistar大鼠,体质量5.7g,分为2组,即高组100只,空气组100只。将高组采用高建立新生鼠CLD模型,在80%±5%氧气条件下持续暴露;空气组新生鼠生后在正常空气中暴露;于第1、3、7、14、21天各处死12只,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动态检测肾组织中TNF-α电的表达部位和强度变化。结果病理组织学表明,与空气组比较,高组肾脏呈轻度改变,第3、7天主要为肾小管空泡变性、水肿、扩张,第14、21天可见肾间质血管扩张、充血,偶见肾小管出血、坏死,肾小管再生,未见肾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空气组大鼠肾组织内无或仅有少量TNF-α阳性细胞表达.高组各期显示出TNF-α阳性表达的细胞.广泛分布于肾小管上皮细胞。高组第3天肾组织TNF-d(0.49±0.02)表达增强(P〈0.05),第7天TNF-α(0.63±0.14)表达达高峰(P〈0.01).第14天TNF-α(0.45±0.22)表达减弱,但仍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1天TNF-α(0.32±0.05)表达减弱,与空气组TNF-α(0.29±0.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人高的新生鼠可产生肾脏病理学轻度改变.细胞因子TNF-α在肾脏表达一过性增强.可能参与了肾脏损伤的发生。

  • 标签: 高氧 肾脏 肿瘤坏死因子 新生大鼠
  • 简介:研究了视单模靶刺激(V,S)与视双模联合靶刺激(SV)条件下大脑认知作用的差异及双模增进作用的神经机制。采用64道脑电(EEG)信号采集系统,记录了14个被试在视觉、感觉和视联合靶刺激条件下的脑诱发电位和行为学数据,检测了单模与双模间行为学(反应时间和错误率)和ERPs(P2,P3)数据的差异,并分析了行为学与ERP数据间的相关性。通过比较视联合靶刺激和视单独靶刺激的行为学和ERP结果,提出视联合刺激双模增进作用可能的神经机制。

  • 标签: 行为学 事件相关电位 视觉 体感觉 视体联合
  • 简介:目的观察椎成形术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骨折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老年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在C臂引导下行经皮椎成形术,术后43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20)和研究组(n=23),对照组采取常规使用钙剂及维生素D3抗骨质疏松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药物使用基础上加用阿仑膦酸钠抗骨质疏松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术前及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测骨密度(BMD);ELISA法检测血清骨保护素(OPG)变化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活动能力,并分析骨折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安返病房,随访时间为13-21个月,平均16.7月。相比椎成形术前,研究组患者术后3、6、12月较对照组BMD及OPG均有一定程度增高(P〈0.05);经阿仑膦酸钠治疗3月后,研究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后续不同随访时间点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能有效维持(P〈0.05)。相比椎成形术前,所有患者术后椎前缘高度、中部高度优于术前椎体高度(P〈0.05);且治疗3月后,研究组椎前缘高度、中部高度较优于对照组(P〈0.05);相比对照组,研究组Cobb角明显减小(P〈0.05)。结论椎成形术联合阿仑酸钠治疗老年骨折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效果较为显著,术后持续使用阿仑膦酸钠治疗能一定程度增加椎骨骨密度,抑制骨保护素的降低进而防止骨破坏,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及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再次发生,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阿仑膦酸钠 骨质疏松 骨折
  • 简介:目的对视觉、听觉、感3种不同模态下靶刺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进行比较研究,探讨感电刺激作为脑机接口(BCI)一种新的信号诱发模式的可能性,为基于感ERP的BCI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7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听力正常、躯体感觉正常且无任何大脑病史的被试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20-26岁,平均年龄22.6岁:均为右利手。分别记录17例健康的被试者在视觉、听觉、感单通道靶刺激下诱发的脑电图;对3类靶刺激下ERP的时域参数(幅值、潜伏期)、行为学数据(反应时间、错误率)、脑源定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类靶刺激模式下的ERP波形具有相似性,感电刺激诱发的ERP幅值与视觉、听觉靶刺激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感电刺激诱发ERP的峰值潜伏期显著长于视觉靶刺激:感电刺激的反应时间显著长于视觉靶刺激。错误率也高于视觉、听觉靶刺激;感电刺激诱发ERP的脑内源与视觉靶刺激相比具有相似性。结论相比于视觉、听觉靶刺激.大脑对于感电刺激的探测难度高,敏感程度低:但从ERP的波形和幅值上看,感电刺激可以诱发出稳定的、可被检测到的ERP波形,完全有可能应用于BCI系统作为一种新的ERP诱发模式。

  • 标签: 体感电刺激 脑机接口 事件相关电位 源分析
  • 简介:顾名思义,"用于取代、修复活组织的天然或人造材料"谓之生物材料[1].生物材料有两种,一种是天然生物材料,如结构蛋白(胶原纤维、蚕丝等)和生物矿物(骨、牙、贝壳等);另一种是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又可分为医用金属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材料、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生物衍生材料.

  • 标签: 生物衍生材料 修复体 天然生物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 医用高分子材料 医用金属材料
  • 简介:介绍了一种可使起搏频率按人体幼量变化调节的起搏器模型。它使用压电晶体将人体动转换为电压,用此信号控制起搏频率的变化。经平板车运动试验和二阶梯运动试验证明,该起搏模型能较可靠地实现动量─—起搏频率调节功能。

  • 标签: 频率自适应起搏器 体动传感器 运动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12/15-脂合酶抑制剂黄芩素(Baicalein)对硝普钠(SNP)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取8周雄性SD大鼠膝关节软骨,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提取软骨细胞并体外培养。设置对照组、SNP凋亡组和Baicalein给药组,以0.5mMSNP作用24小时诱导软骨细胞凋亡,以5μM,25μM,50μM,100μM不同浓度的Baicalein作用细胞,确定最适浓度,对照组仅加入同体积溶剂(蒸馏水)。CCK8法检测药物对细胞毒性;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观测凋亡诱导因子(AIF)在软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Baicalein在各浓度下对软骨细胞无明显毒性,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组软骨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1),与凋亡组相比,给药组细胞活性浓度依赖性地升高(P<0.01);流式检测显示对照组软骨细胞早期凋亡率3.16%,凋亡组27.8%,100μMBaicalein给药组14.1%;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凋亡组AIF出现核内移位,100μMBaicalein给药组AIF核移位受到抑制。结论Baicalein通过抑制12/15-脂合酶活性,进而抑制AIF从线粒体中的释放及核转位,发挥抗软骨细胞凋亡作用。

  • 标签: 花生四烯酸盐12-脂氧合酶 花生四烯酸盐15-脂氧合酶 脂氧合酶抑制剂 软骨细胞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