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梅陶尔·泽尔伯曼教授开发了一种生物活性支架,可帮助断肢者实现骨骼和人体组织再生。这种生物活性支架是用特殊的溶解性纤维制成的,不仅可以支持骨骼、血管等人体组织,还能根据需要将刺激生长的药物及蛋白质释放到骨骼和组织生长的地方,使新长出的骨骼与周围组织连接在一起。为使培植的肢体尽量“完好如初”,这种支架具备根据需要确定造型的功能,医生可依据断肢形状确定支架结构,以使再生骨骼能按照预期的形状生长;骨骼发育完成后,支架纤维可通过人为控制使其降解,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该支架除可用于骨骼再生外,也可用于整型外科,如取代硅填充物修复下颚或提升颧骨等。负责这项研究的泽尔伯曼教授称,用生物活性支架诱使骨骼再生的关键在于使支架和骨骼生长间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这样才不会破坏生长刺激分子的活动。此前,刺激骨骼和人体组织生长的生物活性剂已经存在,但缺乏将其输送到缺失骨骼周围组织的有效方法,他们研发的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动物实验显示,这种生物活性支架具备组织再生领域所需的主要功能,即可用于骨骼再生,也可用于培植其他人体组织,如肌肉、血管、神经和皮肤等。按需定型的生物活性支架问世

  • 标签: 定型生物活性 支架问世 生物活性支架
  • 简介:据ArmstrongJP2015年6月17日(NatCommun,2015,6:7405-7405.)报道,布里斯托大学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型组织支架技术,该技术有望在未来进行大型器官的工程化制造。即或许有一天可以将细胞同特殊支架相结合并在实验室制造活体组织,随后将这种组织植入病人体内来代替机体的疾病组织。

  • 标签: 活体组织 支架技术 器官 重建 携氧 NAT
  • 简介:一项在体内表达功能性RNA分子的方法,为简化RNA样品的准备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也为体外、体内研究RNA结构、相互作用和功能提供了一套有用工具。

  • 标签: TRNA 支架 重组 体内表达 相互作用
  • 简介:据2010年6月22日MacromolecularBioscience报道,中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无需使用支架或非生物制剂进行细胞制作的简单方法。使用组织工程学修复受损器官及人造器官体外生长,培养细胞以形成功能组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依赖于一种辅助材料——可生物降解支架

  • 标签: 培养细胞 无支架 制作 组织工程学 人造器官 中国科学家
  • 简介:目的探讨气管、食管双支架留置术治疗恶性气管、食管狭窄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12例恶性肿瘤造成气管、食管狭窄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8~66岁,平均年龄48.8岁。术前行食管造影及螺旋CT气道三维重建检查,明确气管、食管狭窄的部位、程度及是否存在气管食管瘘。7例以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患者首先置入食管支架,5例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患者首先置入气管支架。食管支架选用覆膜镍钛合金支架,气管、支气管支架选用自膨胀网状镍钛合金支架。所有患者都留置气管、食管双支架。结果所有患者成功置入气管、食管双支架,手术成功率100%。7例首先留置食管支架者,5例在食管支架置入后立即出现呼吸困难,需马上留置气管、支气管支架,另2例在24h内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置入气管、支气管支架后缓解。5例首先留置气管支架者,支架留置后呼吸困难缓解,之后留置食管支架操作顺利。所有患者留置气管、食管双支架后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改善。2例合并气管食管瘘患者,双支架留置后瘘口闭合。12例患者术后生存1.5~6.2个月,1例因肿瘤的过度生长而发生食管再狭窄,再次置入食管支架后症状缓解。结论气管、食管双支架留置术是治疗恶性气管、食管狭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同时伴有气管、食管狭窄的患者,应首先置入气管支架,以防止食管支架膨胀压迫气管,加重气管狭窄引起窒息。

  • 标签: 气管狭窄 食管狭窄 自膨胀金属支架
  • 简介:胫骨骨折临床常见。闭合性胫骨骨折可采用钢板、髓内钉内固定,或者夹板、石膏等保守治疗方法,一般可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而开放性胫骨骨折,多伴有相对严重的软组织损伤,采用上述方法通常疗效不佳,且感染、骨不连的发生率较高。2002年~2005年,我们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67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开放性胫骨骨折 外固定支架治疗 闭合性胫骨骨折 髓内钉内固定 疗效不佳 软组织损伤
  • 简介:目的报告作者自行设计制作的螺纹异体皮质骨椎间融合支架(aliograftinterbodyfusioncage,AIFC)椎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7例,其中男12例,女15例,年龄20~72岁,平均48.5岁.Ⅰ~Ⅱ°滑脱17例,Ⅱ~Ⅲ°滑脱7例,退行性腰椎不稳3例.前路手术3例,后路手术24例,其中15例同时行内固定,手术共植入AIFC39个,其中一个间隙植入2个9例,植入1个15例,同时2个间隙各植入1个3例.结果平均随访13个月,临床疗效评价:优21例,良5例,可1例.X线动态观察:术后3~4月手术撑开的椎间隙有1~2mm的回落丢失,1例AIFC破裂,全部获骨性愈合.结论AIFC具有足够支撑、维持椎间隙高度功能,抗滑稳定性好,椎间融合率高,可避免取髂骨和金属椎间融合器永久植入的一些并发症,是一种治疗腰椎失稳症的理想材料和方法.

  • 标签: 腰椎 内固定器 异体植骨 椎间融合 腰椎失稳症
  • 简介:据SamoG2012年1月9日(EurHeartJ,2012Jan9.)报道,与老一代的药物洗脱支架(DES)和裸金属支架(BMS)相比,新一代DE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死亡风险明显较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SamoG博士及其同事在未经选择的大规模真实世界人群中对不同类型的新型DES的性能进行了长达2年的评价。该观察性队列研究的人群是2006年11月-2010年10月植入冠状动脉支架的所有瑞典患者,

  • 标签: 药物洗脱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安全性 支架内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支架 裸金属支架
  • 简介:研究不同结构形状的血管支架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后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针对同一个体化颅内动脉瘤模型,设计了三种网丝截面相同、通透率近似相等、结构形状不同的支架。将这三种支架植入颅内动脉瘤模型,进行双向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血流速度、壁面切应力的变化情况。三种支架中,螺旋型支架对动脉瘤瘤腔内的血流旋涡改善效果最佳,对动脉瘤瘤颈和瘤顶部分较高的壁面切应力削弱也最明显;周期型支架的柔顺性优于其余两种类型的支架。螺旋型支架植入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最佳,但不适合几何形状复杂的血管,本研究也可为进一步优化支架结构提供依据。

  • 标签: 血管支架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流固耦合 壁面切应力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国产镍钛合金气管支架治疗恶性气道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恶性气道狭窄患者(其中肺癌6例、食管癌晚期伴气管旁淋巴结转移合并气道狭窄5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46~62岁。术前常规行高千伏胸部X线摄片和CT检查,明确气道狭窄的部位、形态及范围。在X线透视下将多功能导管沿导丝经声门进入气管并越过狭窄段,更换超硬导丝并将导丝留置于狭窄段远端,撤除导管,沿导丝通过置入器置入气管支架。结果11例患者成功置入气管支架。随即所有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气管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恶性气道狭窄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气道狭窄 放射学介入治疗 镍钛合金支架
  • 简介:通过对方形、圆形和椭圆形三种横截面支架筋附近的血流动力学数值分析,对优化设计支架结构提供流体力学理论指导。利用边界元方法,计算了血液流场、血管壁切应力及支架筋所受压力。与方形和圆形截面支架筋比较,椭圆形截面支架筋对血流的扰动较小,支架筋所受压力较对称,并且支架筋间没有形成低切应力区。椭圆形截面支架筋对增加支架置入后的稳定性、防止再狭窄有一定的优越性。

  • 标签: 介入治疗 支架 血流动力学 再狭窄 稳定性 边界元方法
  • 简介:  组织工程化神经是运用组织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根据神经再生的生物学特性,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载体物质与有活性细胞(Schwann细胞等)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三维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复合体,用于桥接神经断端,达到引导和促进神经再生的目的.……

  • 标签: 中生物 工程化神经 支架材料
  • 简介:目前临床上修复骨缺损常用的治疗方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骨组织工程学的兴起与快速发展为解决大面积骨缺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它通过将支架材料、种子细胞和生物活性因子结合起来,构建一种可促进骨组织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复合物,从而达到修复或重建骨缺损的目的。文章对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现状、种子细胞的研究现状、生长因子、血管化进行综述,并就其发展趋势进行论述。

  • 标签: 干细胞 成骨分化 组织工程 支架
  • 简介:对大动脉覆膜支架系统进行生物学安全性评价。按照国家标准GB/T16175-1996、GB/T16886-1997的有关规定,对大动脉覆膜支架系统进行生物学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动脉覆膜支架系统各项生物学指标均合格。大动脉覆膜支架系统各项生物学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GB/T14233.2-1993、GB/T16175-1996、GB/T16886-1997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标签: 医疗器械 大动脉覆膜支架系统 生物学安全性评价 国家标准 生物相容性
  • 简介:目的目前基因治疗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基因转运体系可以足量、安全地将治疗基因(无论病毒载体或非病毒载体)运送至体内靶细胞并提高其转染效率,以得到基因的高效表达。心血管内基因治疗的特殊性还在于很难把基因专一递送至血管组织的病灶处而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实验研究提出了一种携带质粒DNA的烷基化壳聚糖纳米粒的血管内支架,可以有效地将质粒DNA递送至血管壁靶细胞并达到了高效转染的效果。

  • 标签: 基因支架 基因转运 壳聚糖基因
  • 简介:目的为了改善聚乳酸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韧性,在PLLA中混合卵磷脂材料进行电纺丝,以制备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法使用共混方法制备聚乳酸/卵磷脂材料,利用红外拉曼光谱仪观察其共混性能,使用电纺丝的方法制各血管组织工程支架,并采用滴液法测定接触角和液体渗透法测定孔隙率,最后使用万能试验机考察卵磷脂浓度对共混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加入卵磷脂对电纺丝纤维的表面形貌没有明显的影响。两种材料经过物理混合后,材料保持了卵磷脂的生物活性。随着卵磷脂含量的增加,共混材料的接触角逐渐降低,由纯PLLA无纺布的75.2°。降至10%浓度卵磷脂的32.5°,证明材料的亲水性逐渐增加。而电纺丝支架的孔隙率为74.4%到81.8%,适合应用于生物医学、组织工程等领域。最后,随着共混材料中卵磷脂浓度的增加,拉伸强度逐渐降低,而断裂伸长率有所增加。结论卵磷脂可以增加聚乳酸材料的亲水性和整体力学强度,使之更加适用于血管组织工程领域。

  • 标签: 血管组织工程支架 聚乳酸 卵磷脂
  • 简介: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中具有调控所种植细胞的组织化、细胞增殖和新组织形成的重要作用。文章就目前常用于组织工程化皮肤支架材料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分类、研究现状及前沿动态作了概述,对组织工程化皮肤支架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作了归纳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预测了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理想支架材料。

  • 标签: 组织工程 皮肤 支架材料 天然高分子材料
  • 简介:目的采用细胞培养法观察人工角膜纯钛支架经羟基磷灰石(HA)表面修饰后,其生物相容性是否增加。方法采用第4~6代兔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直接接种于HA-Ti、Ti及盖玻片表面,培养3、24、48、72h后,用丫啶橙染色法观察材料表面细胞的黏附、伸展和增殖情况,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材料表面的细胞形态及细胞外基质产生情况。结果细胞接种3、24、48、72h后,HA-Ti表面的活细胞数多于其他材料表面(P〈0.05)。细胞接种3h,细胞扩展面积:HA-Ti〉盖玻片〉Ti。48h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HA-Ti表面的细胞扩展面积最大,细胞张力丝最长。72h后,HA-Ti表面完全被胶原覆盖。结论HA表面修饰增加了人工角膜纯Ti支架的生物活性。

  • 标签: 人工角膜 羟基磷灰石 表面修饰 角膜成纤维细胞 生物相容性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三维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1年3月期间应用三维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28例患者,其中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22例,根据AO分类,A型6例,B型8例,c型14例,并于术后4-6个月拆除外固定支架,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26例患者骨折顺利愈合(92.8%),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为3-8个月,2例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均为开放性骨折,合并有软组织感染。结论应用三维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稳定性强、骨折愈合快、拆除简单、不需要二次手术等优点。

  • 标签: 胫骨 骨折 外固定支架
  • 简介:小腿骨折是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状态下常见的多发伤,且常是高能量损伤所致,多伴有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我院自2010~2013年收治此类病例21例,皆早期行筋膜室切开减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引流,骨折行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均取得了满意疗效。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21例,均为小腿闭合性骨折,男18例,女3例,年龄17~42岁,平均31岁;骨折部位上中段10例,中下段11例。受

  • 标签: 小腿骨折 VSD 骨筋膜室综合征 外固定支架治疗 有限内固定 高能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