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动脉( Peripheral artery)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 2015年 8月 -2016年 8月,选取在我院收治的住院新生儿临床资料 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 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实验组应用动脉采血方法。采用 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一次性成功采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他疼痛度等参数指标。结果:实验组的一次性成功采血率远远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疼痛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比较高。    关键词:动脉采血;新生儿护理;应用价值    新生儿出生时间短,各项生理心理机能发育不全,需要多次采取开展各种常规检查,以及时发现、诊断和处理各种疾病和不良情况 [1]。但是新生儿血管缺乏充盈性,导致采血难度高。以往新生儿采血多采用股静脉穿刺法,但是大量临床研究显示 [2],该种采血方式一次成功率偏低,需要反复穿刺采取,不仅有严重疼痛感,还可引发较多的不良反应,因此选择其他更有效的采血方式,减轻新生儿痛苦,提升以此采血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护理工作中,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一直是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点。新生儿血管充盈度差,且血管细小,静脉采血难度较高。如护理不当,极易导致采血失败,且易增加患儿的痛苦,严重甚至容易诱发护患纠纷。有研究指出,将动脉采血应用到患儿的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家长满意度。由于新生儿的血管比较小,所以在采血工作中面临诸多困难和不便,一旦操作不当极易引起不良反应。笔者将根据相关工作经验,综合分析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 2015年 8月 -2016年 8月,选取在我院收治的住院新生儿临床资料 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 60例。对照组中有 22例女患儿、 38例男患儿;该组患儿平均年龄为( 15.48±5.02) d,平均体重为( 2791.3±156.5) g,疾病类型: 18例败血症、 22例缺氧性脑病、 13例肺炎、 7例其他疾病。实验组中有 23例女患儿、 37例男患儿;该组患儿平均年龄为( 16.01±4.86) d,平均体重为( 2801.5±155.5) g,疾病类型: 16例败血症、 24例缺氧性脑病、 12例肺炎、 8例其他疾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股静脉穿刺法,新生儿呈仰卧位,垫高臀部并将会阴部包裹好。新生儿穿刺侧髋部展,屈膝以将穿刺点暴露视野中,对穿刺部位及护理人员手部进行常规消毒。一手于新生儿腹股沟中部与内部 1/3的交界处初级其股动脉波动点,另一手拿注射器在其波动买内 0.5 cm左右处刺入,并向上提针抽血。     1.2.2实验组    实验组应用动脉采血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 1)取平卧位,护理工作人员将患儿被刺手部位置放平,将患儿肘关节托好,在肘关节下方 50mm处用拇指绷紧;    ( 2)使用右手指腹探明患儿的动脉走向,压出痕迹之后做好相关标志,方便针头更好地进入;    ( 3)使用碘酒消毒患儿的局部皮肤,在 30°~ 45°角处使用 4ml注射器插入血管中,出现回血情况之后,固定好针头,抽血血量;    ( 4)护理工作人员在拔针瞬间加压止血 3min~ 5min之后,止血之后,防止影响手指血液流通情况,应该立即松开压住的针口。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一次性成功采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他疼痛度等参数指标。     1.4评定标准     VAS疼痛评分标准:①轻度疼痛为 0~ 3分;②中度疼痛为 4~ 6分;③重度疼痛为 7~ 10分。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次性成功采血率分析    实验组一次性成功采血率为 96.67%( 58/60),对照组一次性成功采血率为 83.33%( 50/60),实验组的一次性成功采血率远远高于对照组( 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00%( 3/60, 1例标本溶血、 1例血肿、 0例呼吸暂停、 1例标本凝血),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6.67%( 10/60, 3例标本溶血、 3例血肿、 2例呼吸暂停、 2例标本凝血),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 P<0.05)。     2.3两组患者的疼痛度比较    实验组轻度疼痛 52例、中度疼痛 8例、重度疼痛 0例,对照组轻度疼痛 41例、中度疼痛 12例、重度疼痛 7例,实验组疼痛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     3.讨论    采血是新生儿进行疾病筛查的基础,而新生儿血管具有充盈度差,直径小等特点,因此护理中实施采血难度更大。常规股静脉穿刺法出血慢、时间久,易导致血样凝血或溶血,易导致检查结果发生较大的误差。同时该种采血方式易造成新生儿静脉血管损伤,可加重静脉输液的疼痛感。此外,股静脉、股动脉及神经呈并行状,因此股静脉损伤易导致其股动脉和神经损伤,不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而外动脉采血方法改变了传统股静脉穿刺法的采血部位,使得护理人员能够更加清晰直观的对采血情况及穿刺点周围情况进行观察,可及时发现穿刺点红肿等不良反应。此外该种采血方式可通过简单的压迫止血法对穿刺点进行止血操作,有效降低了多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有效提升了采血一次成功率,可见其具有较高的采血安全性。 常规的股静脉穿刺采血操作难度相对而言比较大,因此很容易引起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和不同程度的疼痛感 [3]。动脉采血在采血过程中会相应减轻新生儿的疼痛感,由于操作过程中较为简单,所以会极大提高新生儿采血的安全性。优质护理工作不仅仅能够促成新生儿的健康和成长,还能够有效降低护患之间的纠纷。由于新生儿的特殊性,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常需要進行采血操作,临床实践中不难发现股静脉穿刺采血方式在技术方面要求很高,所以需要寻找到一种更为可靠采血方式 [4]。    新生儿采血依从性差,受疼痛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哭闹等行为,血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 [5]。此外,新生儿血流多集中于内脏等部位,且血管充盈度较差。受上述特点的影响,给予静脉采血时,患儿动脉及神经损伤的风险较高,加之股静脉较深,一次采血成功率通常较低。如反复采血,不仅容易增加患儿的痛苦,且易增加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导致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下降。近些年來,随着临床对新生儿护理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动脉采血逐渐被应用到了患儿的采血过程中,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6]。作为新型的新生儿采血方法,动脉采血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患儿痛苦小”、“不良反应少”等方面。与静脉相比,新生儿动脉部位较浅,自头部穿刺,可有效明确动脉走向,有助于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使患儿的痛苦得以减轻 [7]。此外,经动脉采血的过程,同样可有效预防血管损伤,降低血栓、血肿等风险的发生几率,使患儿采血的安全性得以提升。股静脉或者股动脉穿刺采血对医护工作人员的经验具有比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对肥胖患儿,股动脉搏动不够轻易找到,导致误穿静脉现象的情况出现 [8]。股动脉穿刺采血对于新生儿的体位有更高的要求,容易让婴儿出现意外感染或者哭闹等情况出现。现阶段来看,临床上多采用动脉采血情况,操作更为简单且安全系数比较高 [9]。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一次性成功采血率远远高于对照组( P<0.05),采取动脉采血方式成功率高,减少患儿的不良反应。本文的上述研究成果,证实了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值得注意的是,为进一步提高动脉采血的成功率,临床需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干预。为减轻患儿的恐惧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儿的心理护理。例如:护理人员可以以温和的语言、平缓的语调与患儿沟通,使患儿逐渐平静下来 [10]。采血过程中,可采用柔软、清洁的毛巾包裹患儿的身体,模仿患儿在子宫中的状态,增强患儿的安全感,提高其舒适度及依从性,提高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动脉采血能否成功,与进针角度、穿刺针型号有关 [11]。为减轻患儿的疼痛,护理人员应严格控制进针角度( 20°~ 45),并合理选择穿刺针,以确保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反复穿刺,增加患儿的痛苦。     综上所述,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比较高,具有一次性成功采血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少等特点,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薛巍 .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 35( 2): 251-252.     [2] 张蓉 .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 15( 4): 566-567.     [3] 宗小敏 .关于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 16( 2): 302-302, 303.     [4] 钟金富 .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4( 34): 15, 17.     [5] 金二丽 .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0( 89): 222-222, 223.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新生儿护理中,对外动脉采血效果进行总结。方法:筛选2020年1月-2022年3月,66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观察组动脉采血,对照组新生儿采用股静脉采血,对比两组新生儿不良反应、疼痛程度以及满意率等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在不同护理干预下,各项参数差异p<0.05,在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后,观察组新生儿不良反应率、采血工作满意率、一次采血成功率为2(6.06%)、31(93.93%)、32(96.96%),对照组为9(27.27%)、26(78.78%)、25(75.75%),p<0.05,差异显著。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对新生儿采取动脉采血,可以取得更好的采血效果,使新生儿的不良反应率得到控制,对新生儿采血时能够一次性采血成功,可以进一步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

  • 标签: 外周动脉采血 新生儿护理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介入法在难置型中心静脉中的应用。首先,本文强调了难置型中心静脉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血管解剖的异常、瘢痕组织的存在以及其他解剖障碍,使中心静脉导管的插入过程更加具有挑战性。接着,本文详细介绍了介入法的应用步骤,包括患者评估、影像学引导、无菌操作和并发症管理。这些步骤关键地影响了中心静脉导管放置的成功率和患者安全性。最后,本文强调了术后密切监测的重要性,以确保导管的功能正常并维护患者的安全。通过精心执行这些步骤,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风险,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支持。

  • 标签: 介入法 难置型 外周中心静脉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分析 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 的临床效用。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肿瘤病症,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法对 68 例患者进行分组,讨论病情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静脉留置针穿刺治疗,观察组则为 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分析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对疼痛度、操作情况均做以对比。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为 94.1% ( 32/34 ) ,对照组为 85.3% ( 29/34 )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操作时间、术中渗血量以及疼痛评分中均以观察组用时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安全性高,用时短,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 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吴茱萸热敷联合集束化措施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效果。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进行12程FOLFOX 6方案化疗的肠癌患者纳入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集束化措施包括:①戴手套、穿袜子;②不接触冰冷物品;③温水沐浴。干预组:采用集束化措施的同时,增加中药吴茱萸热敷。比较两组神经毒性发生率。结果 化疗12疗程干预组、对照组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分别为26.67%、90.00%,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619,P

  • 标签: 吴茱萸 奥沙利铂 外周神经毒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40例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术前、术后护理措施,观察并统计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发生便秘2例、下肢静脉血栓0例、肺炎0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护理满意度为95%。结论:对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护理后患者的病残率,为促进预后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颅内血肿 微创清除术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体化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经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慢性肾衰竭病人留置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4 月 ~2018 年 11 月期间采取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 126 例纳入本文实验,将 126 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意义, P 〈 0.05 表示。实验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具有差异, P 〈 0.05 表示。 结论: 分析慢性肾衰竭患者留置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常见的包括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营养液污染、技术较差、进针角度较大或深,封管方法不正确等,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娠12、28和34补铁对孕妇贫血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3月-2020年1月期间,选取我院96例妊娠期缺铁孕妇,按照抽签法,将其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8例;参照组给予常规保健,未进行补铁,实验组分别在12、28、34及时补铁,观察两组贫血发生率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实验组12、28、34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优于参照组,贫血及产后出血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

  • 标签: 孕妇 补铁 贫血 产后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牙维护在老年人牙健康中发挥着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本院口腔科牙周病老年患者,实验时间集中在2019年3月-2020年8月,实验人数共计64例。本次实验采取编号分组方式进行,依据编号奇偶性确定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治疗,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基础治疗联合牙维护,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探诊出血指数、菌斑指数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有着较大幅度的提升,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之间差异突出,(p<0.05);深入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探诊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有着较大幅度的下降,两组患者探诊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之间差异突出,(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牙健康中牙维护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在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患者探诊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方面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牙周病 牙周维护 老年患者 治疗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癌化疗行PICC置管中以系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随机挑选100例肺癌化疗病例,均行PICC置管,分组后以系统化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以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MUIS评分小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确定感会加重不良情绪,而系统化护理可有效消除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不确定感,同时在PICC置管中的相关护理对患者日常生活的质量和自护水平均有提高作用。

  • 标签: 肺癌化疗 PICC置管 系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癌化疗行PICC置管中以系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随机挑选100例肺癌化疗病例,均行PICC置管,分组后以系统化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以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MUIS评分小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确定感会加重不良情绪,而系统化护理可有效消除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不确定感,同时在PICC置管中的相关护理对患者日常生活的质量和自护水平均有提高作用。

  • 标签: 肺癌化疗 PICC置管 系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1月至2021年6月在某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试验组采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体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神经内镜 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这一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 2017年 1月份到 2019年 1月 份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例数分别为 45例,其中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内科常规治疗的方式,而治疗组的患者采用的是微创穿刺清除术的治疗方式。并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病死率。结果: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患者( 91.11%>57.78%),并且整个病死率明显下降。结论: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减少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患者在微创清除术后进行脑室引流的护理要点,并评价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0 月收治颅内血肿患者计 81 例,均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进行治疗,后放置引流管进行脑室引流护理,评价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治愈 18 例,好转 48 例,一般 11 例,死亡 4 例。日常生活能力根据 ALD 评分分为 I 级 18 例, II 级 24 例, III 级 22 例, IV 级 12 例, V 级 5 例。结论:对颅内血肿患者在微创清除术后合理进行脑室引流护理能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颅内血肿 微创清除术 脑室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就诊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分组法,分成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性为97.15%,明显高于对照组6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