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电针治疗。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3月到我院治疗的60例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口服药物加肌注治疗,一组为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电针治疗。对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和住院时间以及面神经功能TFC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66%)高于对照组(76.66%),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住院时间(9.3±1.1)比对照组(12.2±1.2),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TFCS评分(87.3±8.5)高于照组(73.4±7.4),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电针对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加快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出院,从而提高患者面神经功能,电针在临床对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急性期 电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周围面神经炎的中医护理方式,总结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9月接受的64例周围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分别是甲组(n=32)和乙组(n=32),甲组:常规护理,乙组:中医护理,护理后对结果对比。结果:乙组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分别是93.75%和71.9%。SDS和SAS评分对比,护理前和护理后的分数值分析,护理前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乙组的各项分数值明显低甲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周卫星面神经炎的案例实施中医护理指导,有突出的作用,改善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状态。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炎 中医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法按摩治疗桡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68例桡神经麻痹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手法按摩组34例,予手法按摩治疗,取风府、风池、肩井、肩外俞、天宗等穴位;对照组34例,予中药内服治疗,并以治疗前后桡神经功能评分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手法按摩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桡神经麻痹 手法按摩 中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72例桡神经麻痹的肌电图分析及康复与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桡神经麻痹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肌电图分析其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护理后6个月时的临床指标,分析其食指固有伸肌、指总伸肌、桡侧伸腕肌、旋后肌、肱桡肌、肱三头内侧头肌的针极肌电图反应,并结合检测结果,针对患者开展低频支流电刺激,完善临床康复训练。结果:结合肌电图分析结果实行康复、护理措施后,其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病情改善有效率为97.22%,且护理后其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桡神经麻痹患者,利用肌电图分析制定合理的康复与护理措施具有十分理想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桡神经麻痹 肌电图 康复训练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周围神经损伤诊断中应用肌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选入的40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肌电图进行检查诊断,并以手术结果作为对照,观察肌电图检测定位周围神经损伤的范围,分析肌电图诊断的准确率。结果:损伤类型包括全臂丛损伤、正中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与胫神经损伤等,与手术结果对比,完全吻合率为80%,吻合率为95%。结论: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应用肌电图诊断,诊断准确率较高,可对损伤类型进行定位,可为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周围神经损伤 肌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接受的 72例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实施分组,对照组( n=36)实施的是血液催透析治疗,实验组( n=36)实施的是 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两组案例治疗后对具体的数据分析和总结。结果:

  • 标签: 左卡尼汀 血液透析 尿毒症 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实施针对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DPN患者94名,随机分为对照组48名患者,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工作,以及观察组46名,患者以常规护理为基础,进行了针对护理工作,比对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进行针对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为:观察组95.74%,对照组78.7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负面情绪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深低温保存技术在断指再植中对周围神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 112 例断指患者实施此次研究,纳入标本的时间介于 2017 年 12 月 -2019 年 08 月,以数字表法为分组原则对其进行分组,分别是对照组 56 例和观察组 56 例。其中进行非深低温保存的为对照组,深低温保存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周围神经愈合优良率。 结果 观察组周围神经愈合优良率较之对照组明显更高( P < 0.05 )。 结论 在断指再植患者的手术中,使用深低温保存技术能够提升其成活数量,使断指周围神经切合位置的愈合效果得到明显提升,使手部能够重新使用。

  • 标签: 深低温保存 断指再植 周围神经 影响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 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实施 电针加经皮神经电刺激结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的 80 例 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病人为我院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收治的,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各有 40 例,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 + 吞咽康复训练,实验组:电针 + 经皮神经电刺激 + 吞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的差异。 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前、治疗 1 个疗程后的吞咽功能评分予以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治疗 2 个疗程后予以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通过 电针加经皮神经电刺激结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有利于改善吞咽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 吞咽康复训练 电针加经皮神经电刺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护理对周围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周围面瘫治疗的76例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顺序纳入实验组与参照组(n=38)。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针灸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及患者的portmann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显著区别,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下降,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较,实验组患者的portmann评分相对较低,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护理在周围面瘫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对其周围面瘫症状的治疗也能够产生积极影响,适合于临床推广。

  • 标签: 针灸护理 周围性面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优势。方法:选择 2017年 1~ 12月住院的 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n= 30)和对照组( n= 30)。对照组给予甲钴胺,观察组给予甲钴胺+足浴方,治疗 4周后观察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疗效判定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中医症状两个组别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更加显著( P< 0.05),临床有效率观察组大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还可以减少不良发应发生率,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足浴方,甲钴胺,神经节苷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优势。方法:选择 2017年 1~ 12月住院的 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n= 30)和对照组( n= 30)。对照组给予甲钴胺,观察组给予甲钴胺+足浴方,治疗 4周后观察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疗效判定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中医症状两个组别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更加显著( P< 0.05),临床有效率观察组大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还可以减少不良发应发生率,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足浴方,甲钴胺,神经节苷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拟中医方剂治疗甲亢周期麻痹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30例甲亢周期麻痹患者,以任意编号的模式划入参照组与研究组(n=15)。参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中医方剂治疗,比较患者的血钾、肌力恢复时间及症状好转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钾恢复速度、肌力恢复速度均相对较短,与参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患的症状好转率是93.33%,参照组患者的症状好转率是73.33%,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医方剂治疗甲亢周期麻痹的效果较好,可快速恢复患者血钾水平、肌力状态,且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高,建议临床使用。

  • 标签: 自拟中医方剂 甲亢周期性麻痹 西医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分期辨证手法针灸治疗周围面瘫的疗效。 方法: 将 2018 年 2 月到 2018 年 12 月 李院长门诊收治的 30 例周围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5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电针仪治疗,观察组采用分期辨证手法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病情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3.33%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7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对周围面瘫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分期辨证手法针灸治疗的效果更好,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分期辨证 手法针灸 周围性面瘫
  • 简介:【摘要】目的:论按摩灸配合闪罐治疗在周围面瘫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医治的周围面瘫患者365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183例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另182例在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按摩灸配合闪罐治疗(观察组),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对于各项数据的对比来说,观察组治疗方法的各项数据更加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该病的痊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院麻醉科接诊妇科开腹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经阻滞复合自控镇痛(PCIA)对术后镇痛影响。方法:择取开腹术患者38例,时间选取阶段为2019年07月~2020年05月,根据实施不同镇痛方式其分为同等人数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实施单纯PCIA,后者实施PCIA+ TAP,对比2组临床情况。 结果:(p<0.05)。结论:中医院麻醉科接诊妇科开腹术患者采用TAP经阻滞复合PCIA,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抑制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妇科 开腹术 TAP PCIA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甲钴胺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106例DPN患者作为观察样本,依据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中53例患者。对照组给予的治疗药物为甲钴胺,研究组给予的治疗药物为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两组进行治疗效果、神经传导速度的比较。结果: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且其治疗后的SCV、MCV比对照组快,数据方面具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的治疗方法有利于提高DPN的临床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具有全面推广和普及于临床的价值。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前列地尔 甲钴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