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阑尾周围脓肿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结果。方法:回顾分析 37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诊疗经过,对其治疗过程及结果做分析及经验总结。结果: 24例采取保守治疗, 13例采取手术治疗,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阑尾周围脓肿的治疗要根据患者基础条件及病情轻重,个体化的选择治疗方案,方能使得患者获得最大收益。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要果断选择早期行手术治疗,避免后期治疗难度及风险的加大。

  • 标签: 阑尾周围脓肿 腹腔镜 弥漫性腹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周围面瘫治疗的76例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顺序纳入实验组与参照组(n=38)。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针灸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及患者的portmann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显著区别,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下降,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较,实验组患者的portmann评分相对较低,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护理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对其周围性面瘫症状的治疗也能够产生积极影响,适合于临床推广。

  • 标签: 针灸护理 周围性面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中医护理方式,总结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9月接受的64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分别是甲组(n=32)和乙组(n=32),甲组:常规性护理,乙组:中医护理,护理后对结果对比。结果:乙组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分别是93.75%和71.9%。SDS和SAS评分对比,护理前和护理后的分数值分析,护理前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乙组的各项分数值明显低甲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周卫星面神经炎的案例实施中医护理指导,有突出的作用,改善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状态。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炎 中医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在周围型肺癌患者中应用多层螺旋CT的影响。方法:确定研究时间,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时段,入我院周围型肺癌患者中抽取60例,以上的患者接受检查。通过多层螺旋CT,总结患者准确检出率以及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以及征象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总检出率为100%,其中检出鳞癌20例,腺癌31例,鳞腺癌4例,小细胞癌5例,其中鳞癌患者深分叶征人数较多,腺癌患者多存在空泡、毛刺征,统计有意义(p<0.05)。结论:目前在周围型肺癌疾病诊断中,有效的方案很多,其中多层螺旋CT十分必要,检出率高,临床可作为依据鉴别病理类型,为治疗提供方案,应在该领域广泛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肺癌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电针治疗。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3月到我院治疗的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口服药物加肌注治疗,一组为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电针治疗。对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和住院时间以及面神经功能TFC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66%)高于对照组(76.66%),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住院时间(9.3±1.1)比对照组(12.2±1.2),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TFCS评分(87.3±8.5)高于照组(73.4±7.4),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电针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加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出院,从而提高患者面神经功能,电针在临床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急性期 电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分期辨证手法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 方法: 将 2018 年 2 月到 2018 年 12 月 李院长门诊收治的 30 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5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电针仪治疗,观察组采用分期辨证手法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病情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3.33%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7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分期辨证手法针灸治疗的效果更好,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分期辨证 手法针灸 周围性面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周围神经损伤诊断中应用肌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选入的40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肌电图进行检查诊断,并以手术结果作为对照,观察肌电图检测定位周围神经损伤的范围,分析肌电图诊断的准确率。结果:损伤类型包括全臂丛损伤、正中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与胫神经损伤等,与手术结果对比,完全吻合率为80%,吻合率为95%。结论: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应用肌电图诊断,诊断准确率较高,可对损伤类型进行定位,可为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周围神经损伤 肌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论按摩灸配合闪罐治疗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医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365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183例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另182例在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按摩灸配合闪罐治疗(观察组),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对于各项数据的对比来说,观察组治疗方法的各项数据更加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该病的痊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管 介入治疗后的周围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400例接受导管介入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9例(7.25%)患者发生周围血管并发症,其中穿刺部位血肿14例(3.5%),外出血12例(3%),动静脉瘘1例(0.25%),下肢静脉栓塞2例(0.5%)。结论:导管介入治疗后周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经内科处理后预后良好。

  • 标签: 导管介入治疗 周围血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实施胸部X线检查、CT检查的效果。方法:针对59例本医院诊治的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纳入实验资料,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是抽取时间,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分别予行胸部X线检查、CT检查,比对患者的检查准确性。结果:(1)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确诊结果阳性46例,占比77.97%;阴性13例,占比22.03%。胸部X线检查阳性44例,占比74.58%;阴性15例,占比25.42%。CT检查阳性47例,占比79.67%;阴性12例,占比20.34%。(2)疑似周围型肺癌CT检查诊断结果灵敏度(95.65%)、特异度(76.92%)、准确性(91.53%)均明显高于胸部X线检查(76.09%、30.77%、66.10%),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患者行CT检查准确性较高。

  • 标签: 周围型肺癌 胸部X线检查 CT检查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囊腔类周围型肺癌的 CT诊断价值及其影像特征,以认识及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8例囊腔类周围型肺癌的患者,术前采用 320排螺旋 CT平扫,扫描后将图像传送至 vitrea工作站,进行 MPR、 MIP及 VR重建。结果: 8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腺癌 7例,腺鳞癌 1例。 CT共同征象:病灶中有囊腔 ,囊壁厚薄不均,不光滑。 5例主要表现为囊腔; 2例表现囊腔伴周围磨玻璃密度; 1例见囊腔伴周围实性密度, 6例伴分叶征, 5例伴短毛刺征, 5例伴胸膜凹陷征, 4例伴血管集束征。动态随访 1例囊腔内出现壁结节; 1例合并周围磨玻璃密度的囊腔逐渐增大,囊壁不规则增厚并实性成分增多。结论 :囊腔类肺癌以腺癌最多见,多排螺旋 CT检查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主要表现为囊壁厚度不均、囊内壁不光滑、壁结节形成、部分合并短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结合动态随访有助于诊断。

  • 标签: 囊腔 周围型肺癌 CT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周围性面瘫应用针灸配合穴位按摩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 60 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实施针灸治疗及护理,观察组通过针灸配合穴位按摩进行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 82.59±3.58 )分,护理满意度评分( 93.58±2.56 )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 P<0.05 ),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 周围性面瘫患者应用针灸配合穴位按摩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提高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针灸 穴位按摩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肩关节周围炎 治疗过程中,应用 推拿手法配合 肩关节 功能锻炼的 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 2 月 -2019年 1月至我玉田县中医院治疗的 96 位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对照和实验组,每组各 48 位, 对照组功能锻炼治疗,实验组在每天功能锻炼的基础上,使用中医师推拿手法进行配合 ,治疗前后,评价肩关节功能。 对照 结果: 治疗前, 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数据无显著差异( P > 0.05 ),治疗后,实验组肩关节功能评分较优( P < 0.05 )。 结论: 使用推拿手法配合功能锻炼,能够有效缓解患部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增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疗效较好。

  • 标签: 肩关节周围炎 功能锻炼 推拿手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深低温保存技术在断指再植中对周围神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 112 例断指患者实施此次研究,纳入标本的时间介于 2017 年 12 月 -2019 年 08 月,以数字表法为分组原则对其进行分组,分别是对照组 56 例和观察组 56 例。其中进行非深低温保存的为对照组,深低温保存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周围神经愈合优良率。 结果 观察组周围神经愈合优良率较之对照组明显更高( P < 0.05 )。 结论 在断指再植患者的手术中,使用深低温保存技术能够提升其成活数量,使断指周围神经切合位置的愈合效果得到明显提升,使手部能够重新使用。

  • 标签: 深低温保存 断指再植 周围神经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优势。方法:选择 2017年 1~ 12月住院的 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n= 30)和对照组( n= 30)。对照组给予甲钴胺,观察组给予甲钴胺+足浴方,治疗 4周后观察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疗效判定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中医症状两个组别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更加显著( P< 0.05),临床有效率观察组大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还可以减少不良发应发生率,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足浴方,甲钴胺,神经节苷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优势。方法:选择 2017年 1~ 12月住院的 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n= 30)和对照组( n= 30)。对照组给予甲钴胺,观察组给予甲钴胺+足浴方,治疗 4周后观察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疗效判定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中医症状两个组别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更加显著( P< 0.05),临床有效率观察组大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还可以减少不良发应发生率,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足浴方,甲钴胺,神经节苷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