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级分科管理法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过程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我院实施分级分科管理办法前后,在我院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3000份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使用分级分科管理办法之前的患者分为对照组1400例,将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实施之后的患者分为观察组160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应用分级分科管理办法前后的平均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用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分级分科管理办法应用前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用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分级分科管理办法使用之后其抗菌药物的选药不当、用法不当、联用无指征、时机不当等各方面的比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针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应用分级分开管理办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抗菌药物的应用合理性,帮助患者节约治疗费用,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分级分科管理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膀胱肿瘤疗效。方法本次实验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本院中2004年6月至2016年5月间收治的180例膀胱肿瘤患者。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抽到白色球为实验组,绿色球为对照组,每组均包含90例患者。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分别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实验组)和开放手术(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同时对患者进行治疗满意度调查。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实验组相比更短,但留置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均长于实验组,同时治疗满意度也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开放手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更适合应用于膀胱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其疗效明显更优,可以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改善临床症状,还有助于提高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开放手术 膀胱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局限性肾肿瘤应用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34例局限性肾肿瘤患者,按照入院日期单双号分成两组,即实验组(n=17)和对照组(n=17),对照组进行传统切除手术,实验组在腹腔镜下进行肾肿瘤剜除术,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肾小球滤过率差异上,全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限性肾肿瘤在腹腔镜下开展肾肿瘤剜除术治疗,能够减少对患者的损伤,降低多种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

  • 标签: 腹腔镜 肾肿瘤剜除术 局限性肾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肿瘤核磁共振影像特征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120例符合卵巢肿瘤病理检查和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CT检查,观察组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对恶性良性肿瘤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和影像学特征。结果核磁共振成像检验准确率为93.9%,明显高于CT检查准确率70%;观察组患者对恶性良性肿瘤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测恶性肿瘤的成像特点表现为,有实性肿块,呈“网膜状”,卵巢形态不规则,存在中等强度信号;而对照组检测恶性肿瘤的成像特点表现为,有分叶状囊实性肿块,呈“饼状”或“污秽样”,轮廓粗糙,加强CT呈现不定型钙化或不均匀强化。结论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卵巢肿瘤的应用价值高,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卵巢肿瘤 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核磁共振在椎管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椎管肿瘤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讨论,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均接受CT检查,研究组40例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对比两组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椎管肿瘤中,髓外硬膜外肿瘤主要表现为T1、T2均为稍长信号,髓外硬膜下肿瘤主要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髓内肿瘤主要表现为T1WI等信号或低等混杂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研究组比对照组在肿瘤位置分类项目上对比,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确诊率95%高于对照组70%,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椎管肿瘤疾病时可采用核磁共振方式,此方式判定椎管肿瘤性质和类型相对准备,临床诊断价值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中加入循证护理的方法,观察循证护理的质量对于患者的疗效所带来的影响,并分析其在常规护理模式中的效果提升。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录的96例肿瘤内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48)以及对照组(n=48)两个组,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病人接受常规急诊护理,实验组病人则接受循证护理,观察结果并对比两组病人的SCL-90评分、满意度及遵医嘱行为等指标。结果经统计分析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上述指标结果均要比对照组病人要好(P<0.05)。结论肿瘤内科患者护理工作中采用循证护理对策,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总体水平,提升患者的疗效,也有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护理水平 肿瘤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并观察肿瘤标志物CA724、CA199、CA242、CEA在胃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胃癌患者50例作为胃癌组,选取同期收拾的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为观察组,选取50例浅表性胃炎或正常胃黏膜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的血清CA724、CA199、CA242、CEA水平。结果胃癌组患者CA724、CA199、CA242、CEA水平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胃癌患者分期的不断增加,患者CA724、CA199、CA242、CEA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CA724、CA199、CA242、CEA的水平异常升高或可提示有癌前病变或胃癌的发生,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胃癌的重要辅助指标。

  • 标签: 胃癌 CA724 CA199 CA242 CEA 肿瘤标志物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Cyttel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的研究时间是2017年7月~2018年12月,从此期间抽选58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检测方法是莱尔(Cyttel),抽取患者的外周静脉血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的阳性率显著较高于对照组,两组数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有助于胃癌转移的预测,采用Cyttel能够有效对胃癌转移肿瘤进行准确检测,值得临床深究应用。

  • 标签: 胃癌患者 肿瘤细胞检测 外周血Cyttel循环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后腹腔肾脏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的护理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泌尿外科收治的肾脏肿瘤患者48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28~67岁,平均39.6岁。所有患者肿瘤直径均<4cm。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2组,腹腔镜手术组和经腹手术组各24例,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护理,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经腹手术组24例患者给予常规泌尿外科手术护理;腹腔镜手术组为患者提供针对腹腔镜手术特点设计的个性化护理。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率明显低于经腹手术组(P<0.01);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经腹手术组。结论给予腹腔镜手术患者积极、充分、全面的术前术后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后腹腔肾脏切除 肾脏肿瘤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妇产科肿瘤患者术后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妇产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红蛋白指标明显较高,血小板数量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远远高于对照组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肿瘤患者术后血栓性疾病患者实施抗凝化治疗,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了血红蛋白与血小板指标,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栓性疾病 妇产科肿瘤 抗凝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早期手术内、外减压联合对侧侧脑室引流术治疗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本医院自2018年01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30例高分级颅内动脉瘤患者,均实施早期手术内、外减压联合对侧侧脑室引流术进行治疗。结果30例患者中,29例顺利完成手术,一例手术中死亡,两例手术后死亡,对剩下的27例患者进行随访,统计他们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结论早期手术内、外减压联合对侧侧脑室引流术治疗高分级颅内动脉瘤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和疗效。

  • 标签: 早期手术内 外减压 对侧侧脑室引流术 高分级颅内动脉瘤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我国医学行业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安罗替尼是一种新的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等激酶,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双重作用。相关临床试验显示安罗替尼生物利用度高,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 标签: 安罗替尼治疗恶性肿瘤 临床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对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优质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术后护理,优质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优质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情绪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显著提高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乳腺良性肿瘤 围手术期 预后 效果
  • 简介:摘要胰腺癌是我国常见的极度恶性肿瘤之一,研究表明胰腺癌早期诊疗效果好,能明显改善预后,因此找到敏感性好特异性强的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重大。本文就循环肿瘤细胞和循环肿瘤DNA在胰腺癌患者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及预防复发转移等上的最新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胰腺癌 循环肿瘤细胞 循环肿瘤DNA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胸部肿瘤放疗致放射性食管炎的护理效果。方法特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胸部肿瘤放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常规组实施常规的护理途径,对实验组实施预防性护理途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胸部肿瘤放疗致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概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实验组胸部肿瘤放疗致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概率为2.5%,低于常规组的17.5%,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比较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部肿瘤放疗致放射性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预防性护理途径比常规的护理途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胸部肿瘤 预防 护理途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护理在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患者60例,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选择患者的时候都是随机进行的,并且征得了患者家属的同意。实验组的30例患者给予规范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从而挑选出最好的针对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方式。结果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高于实验组。而且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要低于实验组。两组患者护理前PT、aPTT、TT、Fbg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PT、aPTT、TT指标均明显上升,Fbg指标下降(P<0.05)。结论规范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具有良好临床疗效,降低了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肝胆胰外科 恶性肿瘤 规范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波谱在脑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内肿瘤患者,按诊断方式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0例。对照组采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ET)进行诊断,观察组以核磁共振波谱(NMR)实施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且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内肿瘤诊断中应用NMR早期诊断准确性高,利于早期制定治疗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有很大帮助。

  • 标签: 核磁共振波谱 脑内肿瘤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