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大型公立医院医用耗材的智能管理方法,为医用耗材管理的发展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对医用耗材的分类、采购、入库、出库等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并将其嵌入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医用耗材从采购到使用的全流程智能管理。结果:建立了医用耗材智慧管理体系,实现了医用耗材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提高了医院运营效率和医疗质量,降低了医院运营成本。结论: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医院耗材智能管理是一种趋势,可以实现对医用耗材从采购到使用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在智能背景下,医用耗材的采购、入库、出库等环节都可以通过系统自动处理,从而减少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 标签: 医用耗材,智能化管理,信息化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医院麻醉药品的管理工作中,智能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两个科室,于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展开研究,对其麻醉药物管理情况进行统计及分析对比。将A科室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以人工管理模式展开麻醉药品管理工作,将B科室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以智能管理模式展开麻醉药品管理工作。统计两组科室的麻醉药品管理情况,而后统计并对比两组科室在研究开展期间的麻醉药品处方修改情况、登记漏记情况。结果:对照组科室、观察组科室麻醉药品支数分别为600支、580支,实际人次均为400人,记录人次分别为380、400,处方数均为400,处方修改数分别为25次、0次。对照组科室的麻醉药品处方修改率、登记漏记率分别为5.00%、6.25%,观察组科室分别为0.00%、0.00%,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麻醉药品的管理工作中,以智能管理模式展开相关工作,可以降低处方修改以及登记漏记的发生率,从而有利于麻醉药品的临床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果,进一步保障麻醉药品的临床使用安全性。

  • 标签: 麻醉药品 药品管理 智能化管理
  • 简介:【摘 要】医院感染是一个复杂的内容,控制难度非常大。虽然我国医院感染监控工作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极快,目前已经进入了规范、标准系统的管理阶段,与此同时形成的监控资料越来越多,给规范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了医院感染监控资料的规范管理要点,以供参考。

  • 标签: 医院感染监控 规范化管理 对策 资料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程度显著提升。在当前,AI人工智能在各个社会领域的发展,如火如荼。该类科技在肿瘤临床治疗方面也有应用,沃森肿瘤就是一大典型代表。该套肿瘤人工智能诊断系统是由美国IBM公司出品的,在2017年引入我国本土。且伴随着新医改的实施,沃森肿瘤人工智能系统在临床方面的应用备受关注,认为是实现临床肿瘤诊断、治疗全面优化的契机。与传统肿瘤临床诊断而言,沃森人工智能系统具备哪些优劣,发展现状和前景如何呢?这正是本文所需要探讨的问题。

  • 标签: 沃森系统 人工智能 肿瘤医学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在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中应用智能导检系统,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围绕我科健康体检者展开,分别展开人工导检及智能导检系统服务,旨在明确智能导检系统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智能导检服务后,进一步减少了投诉事件的发生,特别是应用智能导检系统后,进一步促进了体检者满意度的提高。结论:在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中,智能导检系统的应用,对于改善整体体检服务水平及质量起着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智能导检系统 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输血闭环管理中应用智能输血管理系统的价值。方法:我院于2023年1月开始实施智能输血管理系统,选择2022年6月-12月80例输血患者为对照组,2023年1月至6月80例输血患者为观察组。结果:智能输血管理系统应用后观察组血液制品30分钟内输出率达到100%,显著高于对照组96.25%,观察组医护人员对对输血评估平均耗时由(9.42±2.31)min,降低为(4.62±1.23)min,输血闭环完整率由86.25增加到了97.50%,2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闭环管理过程中应用智能输血管理系统,有效提高了血制品的管理水平,30分钟内的血液输出得到有效保障,同时构建了输血管理闭环,降低了医护人员对于输血的评估耗时,对于促进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输血治疗具有显著价值。

  • 标签: 智能输血管理系统 输血闭环管理 输血评估耗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输血闭环管理中应用智能输血管理系统的价值。方法:我院于2023年1月开始实施智能输血管理系统,选择2022年6月-12月80例输血患者为对照组,2023年1月至6月80例输血患者为观察组。结果:智能输血管理系统应用后观察组血液制品30分钟内输出率达到100%,显著高于对照组96.25%,观察组医护人员对对输血评估平均耗时由(9.42±2.31)min,降低为(4.62±1.23)min,输血闭环完整率由86.25增加到了97.50%,2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闭环管理过程中应用智能输血管理系统,有效提高了血制品的管理水平,30分钟内的血液输出得到有效保障,同时构建了输血管理闭环,降低了医护人员对于输血的评估耗时,对于促进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输血治疗具有显著价值。

  • 标签: 智能输血管理系统 输血闭环管理 输血评估耗时
  • 简介:摘要:为防止血透医疗事故难追溯、血透数据缺失等事件发生,提升血透医务工作者的效率,降低工作负荷,本文对血透信息管理系统及应用进行了研究,描述了血透信息系统的组成,研究了该系统的具体功能,分析了该系统给血透工作带来的影响,可为血透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血液透析 信息化系统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系统护理在肝脏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实施比较。方法 本研究分析了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我院进行肝脏手术的108例患者的资料,实施硬币法的分组措施均分患者为对照组(n=54)和系统组(n=54)。对照组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系统组围术期采取系统护理,对两组护理前后情绪情况和护理后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高于系统组;对照组患者护理后满意程度高于系统组,数据经比较之后显示差异较大(P<0.05)。结论 对肝脏手术患者采取系统护理可以对其负面情绪情况进行改善,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肝脏手术 负面情绪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护士 PDA 系统培训后 临观察其临床使用的效果并进行对比与分析。方法: 将科室在岗护理人员 42 人按系统操作技能培训后与 PDA单纯理论培训两阶段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对 PDA使用效果分析。结果: 运用t检验统计得出两组护理人员都能对 PDA 的常规使用都有效,系统操作技能培训对护理人员熟悉使用 PDA的效果更明显( p<0.05)。结论: 使用 PDA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系统操作技能培训非常重要。

  • 标签: 技能培训 个人数字助理 护理 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呼吸道护理干预对肺癌手术效果。方法:2020年4月到2022年4月期间抽取80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进行系统呼吸道护理干预,评价不同护理方式下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引流管持续时间方面的数据明显比对照组小(P

  • 标签: 系统化呼吸道护理 肺癌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系统护理对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效果。方法: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系统护理措施。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4.28%,对照组为7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系统护理工作在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患者对护理工作认同度较高,护理工作开展更加顺利,患者情绪状态更加稳定,护理质量有所提升,降低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几率,保障患者良好生活水平,值得参考。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慢性胃炎 胃溃疡
  • 简介:摘要:2017年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的通知》,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制度,制定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及加强重点监控药品购用情况的动态监测。本文除介绍重点监控药品管理措施外,还通过监测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金额、占全院药品使用金额的比例及重点监控药品占全院药品销售金额排名前10位的比例等数据来评价管理结果,以期为完善重点监控药品管控制度提供参考。

  • 标签: 重点监控药品 药事管理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动发药系统在医院门诊药房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引入自动发药系统后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分析其运行期间存在的不足和优化措施。结果:和引入系统之前相比,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处方平均调配时间和患者取药平均等候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发药系统在医院门诊药房中的运用,提升了药房的工作效率,促进了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提高。

  • 标签: 医院门诊药房 自动化发药系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设立院感监控护士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的手术室和ICU室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在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之间,以院感监控护理设立的时间进行区分,分析研究设立前后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指标评分、医护人员感染知识知晓率等。结果 在建立了院感监控护士后,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知水平达到了100.00%,平均得分达到了(466.45±12.54);在建立院感监控护士之前,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指标得分为(364.22±15.78),医护人员的感染知识知晓率为45.46%。结论 通过设置院感监督护士,可以明显地提升医院的感染管理质量,同时也可以明显地提升医务人员对感染的了解程度,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医院的感染率。

  • 标签: 院感监控护士 医院感染 管理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临床检验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做出预防。方法 通过临床实践工作以及相关资料分析和细化临床检验科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针对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监控措施。结果 检验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工作环境不合理、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工作人员缺少自我防护意识、培训不到位、工作人员缺乏灭菌意识、保洁员缺少安全意识、职业暴露危险、未彻底处理医疗废物,医院管理人员可通过上述因素制定针对性监控措施,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降低医院感染出现率。结论 查找并分析医院中存在的感染危险因素,对其工作流程进行完善,落实细节工作,有效降低检验科医院感染出现率。

  • 标签: 检验科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监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数字病案管理系统在医院病案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成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于医院进行数字病案管理的病案3500份,同时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采用传统管理方式的纸质档案3500份,将数字病案作为管理组,而纸质档案作为常规组,针对两组病案出现的管理错漏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其中管理组的病案丢失、病案损坏、内容缺失及资料错误情况的发生概率均低于常规组,即管理组的数据分别为0.14%、0%、0.37%、0.20%,而常规组的数据分别为0.85%、1.37%、1.57%、1.7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同时,管理组所用的病案调阅时间为(1.53±1.22)min,明显少于常规组的(12.13±3.75)min,( P< 0.05)。结论:采用数字病案管理系统开展病案管理工作,能够有效降低病案归档错漏率,并且有利于减少病案调阅环节消耗的时间,具备很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数字化病案管理 错漏率 应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