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大骨节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软骨坏死为主要改变的慢性、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近年来基因多态性与疾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结合近年来基因多态性与大骨节病研究的有关文献,就大骨节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大骨节病 基因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冠心病患者,临床应用多层螺旋CT方法对诊断的敏感度,并且分析影响敏感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81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均是采取多层螺旋CT检查方式,同时采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评价采取多层螺旋CT检查对诊断冠心病敏感性,同时分析相关诊断的影响因素。结果:金标准的方式,诊断阳性60例,阳性率74.07%,多层螺旋CT诊断对冠心病诊断敏感度88.33%;钙化积分、心率波动是影响多层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多层螺旋CT对诊断冠心病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但是钙化积分与心率波动可影响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对于病变早期诊断不利,需合理防范及干预。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冠心病 诊断 敏感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快速检验技术在微生物检验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和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微生物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取60例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快速检验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检验方式,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检出率83.33%、敏感度和特异性和对照组各项指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EGF基因多态性与HBV相关原发性肝癌对化疗药物顺铂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院内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顺铂药物化疗,化疗2周后进行效果评估。观察治疗有效与无效患者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观察不同基因分型患者化疗有效率。结果:肿瘤大小以5cm进行区分,两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并无差异性;分化程度方面,中高分化患者的化疗有效率为41.54%,与低分化患者的52.73%对比无差异性(P>0.05)。rs3756261基因型患者的化疗有效率之间并无差异性,但化疗后复发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rs11568835基因型中患者化疗有效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化疗后复发率之间无差异性。结论:EGF经活化NF-κB信号通路可影响原发性肝癌发生与发展。同时在EGF基因多态性对于患者化疗敏感性也可形成一定影响。

  • 标签: EGF 基因多态性 HBV 原发性肝癌 化疗药物 顺铂 敏感性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NSE、Cyfra21-1和CEA在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检测中的敏感性。方法 开展研究的时间段是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选择该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另选取同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NSE、Cyfra21-1和CEA,并将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检测阳性率。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NSE明显低于小细胞肺癌患者,Cyfra21-1和CEA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患者,P<0.05;CEA在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检测阳性率比较上无显著差异,NSE在小细胞肺癌上的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非小细胞肺癌,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检测阳性率上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差异显著。结论 在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检测中,NSE和CEA可作为辅助性的鉴别指标,而Cyfra21-1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更敏感。

  • 标签: NSE Cyfra21-1 CEA 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诊断敏感性
  • 简介:【 摘要 】 目的 : 研究 PET-CT 诊断早期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 1 7 年 10 月至 201 9 年 10 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术前行 PET-CT 检查的所有 I a~Ua 期子宫颈癌患者资料。并将淋巴结病理结果与区域淋巴结 的组织径线相联系并比较。 结果 共有

  • 标签: 子宫颈肿瘤 淋巴转移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价值。方法:抽选本院接诊疑似出血性脑梗死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诊断研究(研究时间:2019年8月~2021年2月),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4例,予以对照组CT诊断、观察组MRI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准,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诊断价值。结果:(1)诊断价值:观察组阳性检出率、诊断符合率及诊断敏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诊断特异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2)诊断效果:观察组急性期、亚急性期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检出率较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具有显著诊断应用价值,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优势明显,且可准确显示患者脑梗死病程进展阶段,为后续临床准确治疗实施提供基础。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出血性脑梗死 临床诊断 准确性 特异性 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