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心理护理对急诊转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80例急诊患者,患者均在急诊科紧急处理后需院内转运。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急诊科转运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心理健康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急诊转运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诊转运 心理健康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宫颈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况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将我科室于2018年1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40位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对常规护理组患者进行干预,精细化护理组在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额外增加心理护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评分,发现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而且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况下降幅度远高于常规护理方式。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护理方式,对宫颈癌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心理护理措施。

  • 标签: 宫颈癌 心理状况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急诊内科转运患者心理健康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0年12月我科收治的200例急诊清醒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实施转运行化验检查或住院。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急诊科转运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措施,统计分析两组心理健康状况和护理满意度并比较。结果 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00%,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急诊转运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诊转运 评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个体化心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 2013年 1月— 2019年 3月入院拟行手术治疗的颅内肿瘤患者 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1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还接受个体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 1天、术后 7天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入院时 SAS、 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在干预后的术前 1天、术后 7天 SAS、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个体化心理干预能改善颅内肿瘤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个体化心理干预 颅内肿瘤 围术期 心理应激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神经内科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研究。方法:将我科2018年1月--2020年1月采用综合诊断的97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回顾资料分析,获得患者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结果:(1)97例患者临床症状和疾病种类分析中,临床症状占比前三的是头晕31.95%,瘫痪19.58%,头痛16.49%;疾病种类占比前三的是脑血管类疾病48.45%,癫痫疾病13.40%,前庭周围性玄晕9.27%。(2)对97例患者治疗效果统计中,有效率为91.75%,死亡率为9.27%,总治疗时间为105±15.33(min)。结论:急诊神经内科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采用综合诊断方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临床特征 急诊神经内科 综合诊断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 心理护理对肛裂术后患者心理情绪和疼痛程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6 月收治 70 例肛裂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肛裂手术,依据数字随机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术后疼痛程度进行对比。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其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后 VAS 疼痛评分对比,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运用心理护理的模式对肛裂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其焦虑的情绪,减少术后的疼痛程度,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肛裂 心理情绪 疼痛程度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 108例恙虫病患者流行病特征。方法 选取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 2016年 10月至 2018年 12月接收的 108例恙虫病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恙虫病患者基本资料、疾病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恙虫病患者流行病特征。结果 本院 2016年 -2018年共收治 108例恙虫病患者,其中 2016年 20例,占比 18.52%; 2017年 25例,占比 23.15%; 2018年 63例,占比 58.33%。 108例恙虫病患者中, 50-59岁为高发年龄段,占 50.00%,其次为 40-49岁,占 29.63%, 60-69岁,占 14.81%, 70-79岁发病率最低,占 5.56%。 108例恙虫病患者中农民 102例,占比 95.44%;离退休人员 3例,占比 2.78%;工人 3例,占比 2.78%。 108例恙虫病患者中,有发热史 98例,占比 90.74%;发热伴皮疹 102例,占比 94.44%;溃疡或焦痂 75例,占比 69.44%;淋巴结肿大 18例,占比 16.67%。结论 恙虫病患者多为农民群体,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应做好预防措施,以期控制发病率。

  • 标签: [ ] 恙虫病 流行病特征 南京市六合区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康复疗法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 :分别从上海长海医院虹口院区和上海曙光医院西院选择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均进行血液透析,一共 80 例,随 机 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 40 例)实施康复疗法 联合心理 干预,对照组患者( 40 例)实施康复疗法联合 常规护理 。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对比。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 抑郁自评量表 (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 SDS ) 、焦虑自评量表 (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 SAS )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透析充分性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实施康复疗法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疗法 心理干预 慢性肾脏病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2015-2019年柘荣县梅毒流行特征与趋势发展情况,为该地区梅毒预防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2015-2019年柘荣县收集的梅毒病例报告,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收集到的病例进行数据分析,讨论柘荣县梅毒患者流行特征与趋势情况。结果:2015年-2019年共报告发病1566例,每年梅毒发病率差异较大(趋势2=7.184,P=0.007)。流行特征显示,柘荣县发病以隐性梅毒和Ⅱ期梅毒为主,隐性梅毒占总病例80.52%;主要发病于双城镇,城郊乡、黄柏乡;梅毒主要发病时间为8月份,其次为5月、9月;患者发病年龄主要为45-岁区间,其中男性患者多发于50-岁区间,女性患者多发于40-岁区间;梅毒高发职业为农民,其次为家务及待业。结论:梅毒在柘荣县发病率未得到有效控制,疾病发展趋势严峻,需要由县级部门给予梅毒健康宣讲,针对疾病高发群体给予定期梅毒血清检测和早期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梅毒疾病发病率,对改善柘荣县梅毒流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柘荣县 梅毒 流行特征 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输液患者心理疏导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急诊科实施输液治疗的16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的变化。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急诊输液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有助于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急诊 心理疏导 输液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 2015- 2019 年呼伦贝尔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情况,分析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特征。方法:收集 2015 年 1 月 1 日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呼伦贝尔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监测数据,以旗市区为单位,按现住址、已审核、发病日期、年龄、性别、职业选择病例;使用 Excel 软件将各项数据制作成图表进行分析。结果:呼伦贝尔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季节为每年的 11 月至 12 月;病例分布有明显的地区性,主要分布在莫旗和鄂伦春旗地区;发病年龄集中在 40 ~ 54 岁;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 3.03∶1 ;主要发病职业为农民,占所有病例的 36.18% 。

  • 标签: 流行性出血热 病例 流行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VT(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诊断价值与征象特征。方法:选定本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住院治疗的65例DVT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门诊体检的65例健康人员作为正常组,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比较两组下肢静脉CDFI值、内径值,分析超声图像特征。结果:研究组腘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CDFI值均低于正常组,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腘静脉、股浅静脉、肌间静脉、股总静脉内径值均高于正常组,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在DVT形成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超声 征象特征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酒精所致精神病性障碍(AIPD)男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间,选取我院收治的AIPD男性患者27例作为试验组,普通精神病性障碍男性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烟、饮酒史、最大饮酒量、教育年限指标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肝功异常、血脂异常、微量元素异常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固醇、维生素B12异常与AIPD的发生密切相关,是AI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IPD男性患者的主要特征是幻视和妄想,总胆固醇和维生素B12异常是AIPD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医生重点关注。

  • 标签: AIPD 临床特征 实验室指标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生育期女性慢性精神应激水平,探讨生育期女性慢性精神应激水平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在妇科门诊及健康体检中心根据年龄分层随机抽取 205例生育期女性( 20-49岁)发放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心理应激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分析慢性应激水平和心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生育期女性应激水平总分均值为 104.26 ±16.85分 ,不同的人格特征与应激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 标签: 慢性精神应激 人格特征 生育期女性
  • 简介:【摘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以及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观念也了更加深层的转变,同时这也对临床护理中的综合护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儿科护理作为医学护理的重要工作,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与理论性。在治疗中,由于患者的特殊性,让儿科护理工作非常特殊。通常儿科护理的患者都是 0 到 14 周岁的青少年,当他们生病住院时,由于自理能力、心理能力相对脆弱,所以不可能准确的、全面的表达自身需求。另外,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让他们养成了很多坏习惯。由于家长对疾病缺乏科学有效的认识,在对医护人员陌生的情况下,担心患儿在治疗期间所用的检查以及治疗,这样不仅不利于患儿检查,还会对患儿治疗、护理造成极大影响。针对这种现象,为了更好的进行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必须仔细研究、观察患儿以及患儿家长心里,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有效引导,这样不仅能消除或者降低患儿恐惧感、紧张感,在得到患儿治疗的同时,也能得到更好的护理效果。在儿科护理中进行心理护理不仅满足了患儿家长提出的各种要求,同时也提升了患儿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 标签:
  • 简介:【摘 要】疫情之下,人们的生活均受到了影响,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人们的生活中,不仅需要佩戴口罩,还需要严格遵循勤洗手、少聚集的指导。与此同时,疫情期间,人们的心态也产生了变化,如一些人产生了焦虑、恐惧社交等心理健康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何进行心理疏导进行论述,希望能够为有关单位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冠肺炎 疫情期间 心理疏导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心理护理在 乳腺增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86 例乳腺增生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分成两组:心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43 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心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与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 焦虑、抑郁程度,评价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 SAS 以及 SDS 评分均明显降低( P < 0.05 )。干预组干预后 SAS 以及 SDS 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 P < 0.05 )。心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7.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改善 乳腺增生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进行大力推广及应用 。

  • 标签: 心理护理 乳腺增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运用价值。 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 -2020 年 2 月期间,我院接收的 80 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利用抽签法,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 40 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观察两组心理波动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心理状态与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数据对比( P<0.05 ),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以缓解其负面情绪,改善护理质量,此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