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重症监护室(ICU)多重耐药菌主动筛查及其防控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914例ICU病房住院患者资料,将其住院期间是否接受多重耐药菌主动筛查及防控分为A组(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432例,未接受多重耐药菌主动筛查及防控)、B组(2021年1月至12月,482例,接受多重耐药菌主动筛查及防控),统计比较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B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19%,较A组8.80%低(P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多重耐药菌主动筛查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究分级管理精准防控模式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实施分级管理模式下收治的248例MDRO阳性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4月-2022年4月实施分级管理精准院感防控模式下收治的175例MDRO阳性患者为研究组。结果:两组MDRO感染消毒隔离措施的正确执行率及抗生素合理应用率比较,研究组当班内开隔离医嘱率、手卫生执行率、床旁隔离及腕带标识率、医疗用具专用率、床旁配置手消毒剂率、环境物表清洁消毒合格率及抗生素合理应用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DRO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研究组MDRO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DRO医院感染防控质量评分比较,研究组知识宣教、管理流程、防控措施、隔离制度、隔离解除标准、手卫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感染分级管理精准防控模式能够更好地保障MDRO患者消毒隔离措施的有效落实,保障抗生素用药的规范性,降低MDRO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院感染防控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分级管理精准防控模式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防控 应用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头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整形行皮肤多重扩张技术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40例在2019年2月至2023年6月期间行头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整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皮肤多重扩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治疗头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整形行皮肤多重扩张技术的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头面颈部烧伤 瘢痕整形 皮肤多重扩张技术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光动力治疗联合手术用于皮肤肿瘤治疗的临床。方法:回顾分析皮肤肿瘤治疗效果,筛选样本取自于本院皮肤肿瘤患者,筛选时间段取自于2019年12月-2021年7月,共计50例,依据抓阄法,区分2组,行外科手术治疗者设定为参照组,行外科手术+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复发率、治疗费用、平均创伤面积及病变面积。结果:两组患者数据比较,比较参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生活质量数据更优,复发率更低,治疗费用更少,平均创伤面积更小,病变面积更小(P

  • 标签: 光动力治疗 外科手术 临床治疗有效率 生活质量 复发率 治疗费用 平均创伤面积 病变面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的前列腺增生患者40例,采用尿动力学检查的方式进行诊断和治疗,分析治疗的效果和治疗后夜尿次数与最大尿流率。结果:40例患者中1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效果为98.5%,夜尿次数为(1.22±0.45)次,最大尿流率为(14.55±0.44)ml/s。结论:前列腺增生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尿动力学检查方式,不仅能够提升治疗效果,还能改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具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尿动力学检查 前列腺增生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入的下肢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12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接受交锁髓内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早期动力化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结果:对比良优率:观察组良优率为100.00%,对照组良优率为93.65%,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2例(3.17%),对照组不良反应11例(17.46%),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方式可以改善下肢骨折患者病症,为了巩固疗效临床可以联合早期动力化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良优率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交锁髓内钉 早期动力化治疗 下肢骨折患者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穿孔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对胃肠动力、胃激素、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40例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法为分组方法。对照组(n=20)实行传统开放性修补术,观察组(n=20)实行腹腔镜微创手术。对比两组的首次排气、首次排便、肠鸣音恢复、腹痛腹胀消失时间及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水平、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首次排便、肠鸣音恢复、腹痛腹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胃穿孔 微创手术 胃肠动力 胃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动力负压技术联合液体伤口敷料治疗方案,相较常规治疗方案对于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及其优势。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存在慢性难愈性创面与创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诊断报告及病历数据,选取其中符合调查研究需求的100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并按照不规则分组,将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50例及参照组50例,对待实验组患者的治疗,采用微动力负压技术联合液体伤口敷料治疗来治疗患者创面;针对参照组患者的治疗,采用我院制定的慢性难愈性创面基础治疗方法进行干预治疗,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创面大小、创面区域疼痛程度等临床数据,判断微动力负压技术联合液体伤口敷料治疗,在临床治疗中起到的干预效果。结果:采用微动力负压技术联合液体伤口敷料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取得较为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创面相对于治疗前有所减少,且创面周围的疼痛感以及其他异常情况均得到有效缓解,治疗显效幅度大于参照组患者。结论:微动力负压技术联合液体伤口敷料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观察结果表明,该联合治疗方案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感染风险、降低疼痛水平,并改善创面环境。

  • 标签: 微动力负压技术 液体伤口敷料治疗 慢性难愈性创面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动力负压技术联合液体伤口敷料治疗方案,相较常规治疗方案对于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及其优势。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存在慢性难愈性创面与创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诊断报告及病历数据,选取其中符合调查研究需求的100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并按照不规则分组,将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50例及参照组50例,对待实验组患者的治疗,采用微动力负压技术联合液体伤口敷料治疗来治疗患者创面;针对参照组患者的治疗,采用我院制定的慢性难愈性创面基础治疗方法进行干预治疗,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创面大小、创面区域疼痛程度等临床数据,判断微动力负压技术联合液体伤口敷料治疗,在临床治疗中起到的干预效果。结果:采用微动力负压技术联合液体伤口敷料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取得较为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创面相对于治疗前有所减少,且创面周围的疼痛感以及其他异常情况均得到有效缓解,治疗显效幅度大于参照组患者。结论:微动力负压技术联合液体伤口敷料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观察结果表明,该联合治疗方案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感染风险、降低疼痛水平,并改善创面环境。

  • 标签: 微动力负压技术 液体伤口敷料治疗 慢性难愈性创面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 老年患者由于多种疾病的存在和老年本身的生理和代谢变化,常常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然而,多药联用可能引发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和疗效的降低。本论文综述了老年患者多药联用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互作用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 标签: 老年患者 多药联用 药代动力学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