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窄成像(NBI)电子膀胱软镜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41例膀胱肿瘤疑诊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均用NBI电子膀胱软镜检查并提取样本实施组织病理活检,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结果:41例膀胱肿瘤疑诊患者中有30例经组织病理活检确诊为膀胱肿瘤,有4例确诊为腺性膀胱炎,有7例为膀胱粘膜炎症,NBI电子膀胱软镜检查膀胱肿瘤检出率低于组织病理活检,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膀胱肿瘤疑诊患者NBI电子膀胱软镜检查可为膀胱肿瘤诊断提供直观图像依据。

  • 标签: NBI电子膀胱软镜检查 组织病理活检 膀胱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护理干预应用在心脏介入治疗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2年7月接诊且行心脏介入治疗的918例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纳入459例,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纳入459例,提供预见性护理),评价组间VVR发生率。结果:较之对照组(13.51%),观察组VVR发生率(4.14%)更低,P<0.05。结论:对心脏介入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减少VVR,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介入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前列腺癌及4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分别采用MRS、DCEMRI、MRS+DCEMRI进行检查,对比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与前列腺增生诊断相比,MRS及DCE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符合率明显更高(P<0.05);MRS+DCEMRI联合诊断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40/40),对前列腺增生的诊断符合率为97.5%(39/40)。结论MRS与DCEMRI均是临床诊断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联合检查可减少临床漏诊、误诊现象,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列腺癌 磁共振波谱分析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PCI术后患者护理过程中将预见性护理干预进行运用对于预防迷走神经反射的作用。方法 在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PCI患者中选入120例为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的方式划分对照组(60例,开展常规护理支持)和观察组(60例,开展预见性护理支持)。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患者在术后恢复期间生活质量,干预前两组评分无差异,干预后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PCI手术 迷走神经反射
  • 简介:摘要:超声弹性成像主要是依据人体不同组织弹性系数的不同特征的一种新技术,在弥补常规超声不足的同时,目前也成为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超声弹性成像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弹性制,本文通过对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超声弹性分析,本文通过探究脾脏超声弹性成像分析,旨在提升临床价值。

  • 标签: 脾脏 超声弹性成像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超声弹性成像主要是依据人体不同组织弹性系数的不同特征的一种新技术,在弥补常规超声不足的同时,目前也成为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超声弹性成像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弹性制,本文通过对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超声弹性分析,本文通过探究脾脏超声弹性成像分析,旨在提升临床价值。

  • 标签: 脾脏 超声弹性成像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肝硬化结节选择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联合诊断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肝硬化结节患者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者收集时间为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60例患者均接受DWI和SWI联合检查,并将检测结果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0例患者病灶共计67个,病理结果证实肝硬化再生结节、不典型增生结节、小肝癌分别为39例、17例、11例,联合检查结果证实,肝硬化再生结节、不典型增生结节、小肝癌分别为37例、16例、10例,联合诊断和病理结果诊断准确率差异较小。结论 肝硬化结节选择DWI和SWI联合检查通过分析信号变化,能够准确定性疾病,特别对于无法接受传统影像学检查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重视及推广运用。

  • 标签: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肝硬化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纤维束成像(DTT)诊断脑胶质瘤分级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30例胶质瘤患者为对象。接受DTI及DTT检查,分析其诊断胶质瘤分级的价值。结果  低级别胶质瘤FA值高于高级别胶质瘤(P0.05)。12例低级别胶质瘤中白质纤维束的整体形态多数较为完整,白质纤维束表现为受压、偏移8例,部分中断4例。18例高级别胶质瘤中白质纤维束明显破坏。结论  磁共振DTT及DTI有助于评价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同时可清楚的显示肿瘤与周围白质纤维束的关系。

  • 标签: 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纤维束成像 脑胶质瘤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接受心血管介入术后出现血管迷走反射的患者中,给予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9年 5月至 2020年 6月期间接受心血管介入术后出现血管迷走反射的 20例患者为对象,对患者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综合护理,对所有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接受护理后的 SF-36分值明显高于护理前,数据比较后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针对心血管介入术后出现血管迷走反射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可行性较强。

  • 标签: 血管迷走反射 心血管介入术 综合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进行局部麻醉斜视手术时运用眼球筋膜囊下麻醉的方法对眼心反射有无影响。方法 依据随机排列表法将本院收治并筛选的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斜视手术患者(n=40),分为局麻组(局部麻醉,n=20)与联合组(筋膜囊下麻醉联合局部麻醉,n=20),观察两组患者术时牵拉眼肌心电图情况,眼心反射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心电图情况均优于局麻组(P<0.05)。局麻组眼心反射发生率高于联合组(P<0.05)。结论 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局部麻醉不仅可减少患者手术时心电图发生异常,还可以降低眼心反射的发生率,应在临床大量推广。                                                                                            

  • 标签: 眼心反射 斜视手术 局部麻醉 眼球筋膜囊下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进行局部麻醉斜视手术时运用眼球筋膜囊下麻醉的方法对眼心反射有无影响。方法 依据随机排列表法将本院收治并筛选的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斜视手术患者(n=40),分为局麻组(局部麻醉,n=20)与联合组(筋膜囊下麻醉联合局部麻醉,n=20),观察两组患者术时牵拉眼肌心电图情况,眼心反射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心电图情况均优于局麻组(P<0.05)。局麻组眼心反射发生率高于联合组(P<0.05)。结论 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局部麻醉不仅可减少患者手术时心电图发生异常,还可以降低眼心反射的发生率,应在临床大量推广。                                                                                            

  • 标签: 眼心反射 斜视手术 局部麻醉 眼球筋膜囊下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腿痛采用超长电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腰腿痛患者,均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n=50)采用中频电疗治疗,观察组(n=50)采用超长电磁治疗,分析治疗前后疼痛评分、NDI评分以及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CRP、ALB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NDI评分、Ca以及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腿痛采用超长电磁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疼痛,缓解临床症状。

  • 标签: 腰腿痛 超长电磁波治疗 低中频综合治疗仪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血管成像(CTA)参数对冠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CT检查的150例冠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57例)、中度狭窄组(50例)及重度狭窄组(43例),比较各组一般临床资料及CTA 参数,并分析CTA参数对冠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CTA检测冠脉狭窄准确率为96.67%。与轻度狭窄组比较,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最小管腔面积(MLA)、最小管腔直径(MLD)均显著降低,狭窄面积百分比(AS%)、狭窄直径百分比 (DS%)均显著升高;与中度狭窄组比较,重度狭窄组MLA、MLD均显著降低,AS%、DS%均显著升高(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S%、DS%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472、0.81,P<0.01)。结论:CTA对冠脉狭窄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其参数与冠脉狭窄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诊断 CTA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中西医结合康复反射疗法应用于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本院康复科收治的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中抽取共计80例纳入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反射疗法,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平均导尿管留置时间、尿路感染发生率和预后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相关治疗后,残余尿量和平均导尿管留置时间均显著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显著更低、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积极应用中西医结合康复反射疗法治疗的效果十分突出,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膀胱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行价值。

  • 标签: 宫颈癌 尿潴留 中西医结合 康复反射疗法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