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传统开放减压术与单开窗潜行减压术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0年1月,纳入80名患者,患者表现为腰椎管狭窄,按照治疗术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观察组(单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n=40),另一组为对照组(传统开放减压术治疗,n=40),比较不同治疗术式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在手术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上,指标值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治疗,单开窗潜行减压术具有对患者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的优势,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传统开放减压术 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术 双侧腰椎管狭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治疗肛裂时应用肛门外括约肌切开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肛裂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和实验组(肛门外括约肌切开术),每组60例。对比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以及疼痛情况。结果 实验组愈合速度明显比参照组快(P<0.05);实验组疼痛评分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 肛门外括约肌切开术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术后疼痛,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肛门内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 肛裂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 分析输尿管硬镜下同期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 2017 年 1月- 2019 年 9 月接受输尿管硬镜下同期治疗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 34 例为研究对象 ,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本组所有 34 例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 手术时间为 (95.85 ±10.25 )min,平均 术中出血量为 (19.12 ±3.69 )ml,平均 住院时间为 (3.36 ±0.27 )d。本组 患者中,一期手术 30 例,二期手术 4 例,其中一期手术结石清石率为 91.18 %(31 /34 ),二期手术结石清石率为 94.12 %(32 /34 )。术后, 中发生 血尿 2 例,主要原因 为 J管在膀胱内移动摩擦膀胱壁引起, 发热 4 例,均经对症治疗后得到控制 。结论 对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采取输尿管硬镜下同期治疗切实可行,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输尿管硬镜 双侧上尿路结石 同期手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分别采取甲状腺全切除术以及开放手术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3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开放手术组(采用开放手术进行治疗)和腔镜手术组(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进行治疗),各19例;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术后出血、声音嘶哑、切口感染、呼吸困难)总发生率。结果:腔镜手术组并发症(术后出血、声音嘶哑、切口感染、呼吸困难)总发生率(5.26%)低于开放手术组(47.37%)(P<0.05)。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内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各恢复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采用腔镜手术治疗相比开放手术,能够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腔镜手术组的平均卧床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较短,并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此外,研究结果显示,腔镜手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评分得到提高。综合而言,腔镜手术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 标签: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全切除术 开放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吻合技术在右半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78例(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随机分为端吻合的对照组(39例)与吻合的观察组(39例),观察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心理状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少,并发症发生率低,SAS、SDS评分低,P<0.05。结论:在右半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应用吻合技术,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少,能促进术后肠道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值得借鉴。

  • 标签: 侧侧吻合技术 右半结肠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在上尿路结石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2月上尿路结石患者92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两组术后3d评估患者效果,比较两组手术指标、VAS评分、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3d疼痛明显减轻;观察组手术、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3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双侧上尿路结石 治疗效果 视觉模拟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在上尿路结石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2月上尿路结石患者92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两组术后3d评估患者效果,比较两组手术指标、VAS评分、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3d疼痛明显减轻;观察组手术、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3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双侧上尿路结石 治疗效果 视觉模拟疼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阴道分娩的产妇运用改良的会阴切术,探究其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0年4月-2021年4月为时间段,总共筛选出72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中36例作为A组(观察组),另外36例作为B组(对照组)。对B组产妇实行传统会阴切术,对A组患者则实行改良的会阴切术,就两组产妇术后切口所用的缝合时间、出血量以及切口的疼痛情况等作为指标进行对比。结果:A组产妇切口缝合所用时间较短,切口的出血量相对较少且产后的切口疼痛较轻,两组间形成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的会阴切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不仅能够使产妇的舒适感有所增加,而且还有利于产妇预后恢复,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改良 会阴侧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非手术治疗与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老年背移位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7月初至2020年6月末,样本选入80例,组别间行平均分配,常规组:非手术治疗,观察组: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比较。结果:关节活动度、腕关节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病率、恢复情况比对,观察组具有优势性(P<0.05)。结论:老年背移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掌锁定钢板内固定具备良好治疗效果,实施可使患者腕关节功能得以恢复,防控并发症发病,临床疗效极佳。

  • 标签: 老年 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 非手术治疗 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口钢板内固定(DIDPIF)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CTPF)的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2019年4月~2020年 4月收治的40名CTPF病例分为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行DIDPIF干预,对照组选择单锁定钢板内固定(ULPIF)干预,记录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愈合时间、HS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DIDPIF具有愈合时间短,骨折复位状态好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PF DIDPIF ULPIF 优良率 愈合时间 HS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产妇生产过程中采用新产程助产护理模式,观察该护理方法对会阴切影响。方法:将我科2018年3月--2020年8月的产妇114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成一组与二组,分别采用新产程助产护理和常规护理,对照两种护理方法效果。结果:(1)一组和二组会阴切发生率对比中,一组是3.50%,二组是19.29%,(x2=23.231,p=0.000),结果有差异。(2)一组和二组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对比中,一组分别是107.35±11.85(min)、224.52±25.88(ml),二组分别是141.29±15.80(min)、291.79±30.54(ml),(t=12.263,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产妇生产过程中采用新产程助产护理模式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会阴侧切 新产程 助产护理 服务模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对比锁定钢板,切口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作用。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6月-2022年12月接收39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利用Excel函数法分组,对照组14例,给予切口钢板治疗,实验组15例,实施锁定钢板治疗,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P<0.05。HSS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比切口钢板治疗术,锁定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作用更高效。因此,在进行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时,可及时将锁定钢板治疗术高效运用其中,促使治疗质量性与效率性均不断提升。

  • 标签: 锁定钢板 双切口双钢板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 HS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单动眼神经麻痹30例的病因。方法对30例单动眼神经麻痹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因以颅脑外伤最多见,有8例垂体瘤3例,后交通动脉瘤7例,糖尿病6例;动眼神经炎3例,动脉硬化2例;鼻咽癌侵犯颅底1例。结论单动眼神经麻痹查明原因极为重要,原因不明者均应行脑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便早期诊治。

  • 标签: 首诊 动眼神经麻痹 病因 眼科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脊柱弯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骨科临床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脊柱弯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双盲分组法分为研究组(n=42)和对比组(n=42),对比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不同组别下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高于对比组,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康复有效率为95.24%,对比组康复有效率为78.57%,研究组明显高于对比组,统计学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脊柱弯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明显、康复效果显著,具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脊柱侧弯 心理状态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 MGT)交叉配血次不合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抽取我院输注红细胞成分患者共568例,回顾性分析MGT交叉配血情况。结果:568例输注红细胞成分受血者中有34例出现次不合,其中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30例,假凝集1例,献血者抗体筛查阳性2例,加样错误1例。结论:因DAT阳性引起的次配血不合应确保不是自身免疫性溶贫后,可为受血者输入悬浮红细胞。因假凝集、加样错误等原因引起的次配血不合,需要对其采取相关策略,以避免不合。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次侧不合格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