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甲状腺滤泡肿瘤和结节甲状腺肿的临床病理特征,供临床借鉴。方法:以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接诊的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甲状腺滤泡肿瘤病患35例为A组,另以同期接诊的结节甲状腺肿病患40例为B组。分析两组镜检以及巨检病理特征,同时对各组的检查结果作出比较。结果:A组巨检发现结节通常在甲状腺包膜附近,呈灰白色,中心部分明显纤维化,切面平整亦或者是凹陷,部分较大病灶为囊;镜检发现多数结节无包膜,有中心性病灶,大部分乳头上皮核为毛玻璃样,且部分伴砂粒体。B组巨检发现结节大小以及数量均不等,镜检发现结节包膜厚薄以及滤泡大小均不等。A组的单发结节比例为85.71%、囊性病变病例为11.43%、多发结节比例为8.57%,同B组的20.0%、55.0%以及8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有包膜比例为5.71%,同B组的15.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甲状腺滤泡肿瘤以及结节甲状腺肿都存在比较明显的病理特征,通过分析这些病理特征,可为临床医师鉴别诊断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甲状腺滤泡肿瘤以及结节甲状腺肿提供重要指导。

  • 标签: 乳头状核特征 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病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护理模式在代谢减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7月到2022年12月,以80例代谢减手术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化护理模式、延续护理模式。结果:手术后3月观察组体重指数、腰围、腹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代谢手术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模式,可改善疾病指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减重代谢手术 常规化护理模式 延续性护理模式 体重指数 腰围 腹围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急性闭合损伤模型凋亡特征进一步了解损伤血瘀证。方法:观察损伤血瘀证(急性闭合型损伤模型)TUNEL指标,推演损伤血瘀证规律。结果:空白组与损伤后1天组与其他相比较具有明确统计学阳性意义。结论:大鼠损伤血瘀证(急性闭合型损伤)凋亡发生在损伤后1天,是次损伤的具体体现。

  • 标签: 损伤血瘀证 凋亡 二次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进展期腺瘤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以我院收治的大肠腺瘤息肉患者共23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相关对象按照疾病阶段分为A组(进展期,n=64)、B组(非进展期,n=172),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进展期腺瘤息肉的腺瘤性质主要为绒毛状腺瘤及绒毛-管状腺瘤。病理类型方面主要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结论:相关人员有必要从该疾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入手,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与把握。

  • 标签: 腺瘤性息肉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脑梗死作为中老年癫痫患者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癫痫发作加重了脑梗死的病情,影响预后,增加了脑梗死的致死率及致残率。本文通过研究脑梗死后痫发作的临床特征,加深医护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方法:通过对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住院的所有脑梗死后痫发作患者的发病时间、脑梗死的部位、癫痫的发作形式、脑电图的结果及治疗药物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结论:脑梗死后痫发作的发病率为3.6%,早发型癫痫发作(early-onset seizures,ES)多于晚发型癫痫发作(late-onset seizures,LS),根据2014版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 )诊断标准,我院所有脑梗死后痫发作的患者均可诊断为卒中后癫痫(post-stroke epilepsy,PSE),根据2017年ILAE发作分类建议给予抗癫痫发作药物(Anti-seizure Medications,ASMs),不推荐预防应用ASMs。病灶范围大、大脑皮层受损等可作为预测癫痫发作的重要因素,建议该类患者入院后立即完善动态脑电图或视频脑电图检查,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可能出现癫痫的并发症。

  • 标签: 脑梗死后痫性发作  早发型癫痫  晚发型癫痫  大脑皮层  卒中后癫痫  抗癫痫发作药物  脑电图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功能消化不良的临床特征及其为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功能消化不良的104例儿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年龄段将这104例儿童分为两组,年龄小于六岁的52例儿童列入观察组,年龄大于六岁的52例儿童列入对照组。对比这两组儿童功能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并通过Logistic回顾分析发生儿童功能消化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儿童在餐后出现饱胀感、早饱感的比例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但是观察组儿童出现呕吐、腹泻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在上腹灼烧感以及上腹疼痛的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根据Logistic回顾分析显示,家庭不和谐、饮食不规律、Hp阳性以及有家族史是儿童功能消化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导致发生儿童功能消化不良的因素有很多,在临床治疗上除了基础的药物治疗,还要根据发病的危险因素有针对的进行干预,以此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 2015- 2019 年呼伦贝尔市流行出血热的流行情况,分析流行出血热病例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特征。方法:收集 2015 年 1 月 1 日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呼伦贝尔市流行出血热发病监测数据,以旗市区为单位,按现住址、已审核、发病日期、年龄、性别、职业选择病例;使用 Excel 软件将各项数据制作成图表进行分析。结果:呼伦贝尔市流行出血热的流行季节为每年的 11 月至 12 月;病例分布有明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莫旗和鄂伦春旗地区;发病年龄集中在 40 ~ 54 岁;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 3.03∶1 ;主要发病职业为农民,占所有病例的 36.18% 。

  • 标签: 流行性出血热 病例 流行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究不同病因所致的化脓腹膜炎的CT表现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0月化脓腹膜炎患者30例,对以上全部患者均行CT检查,根据CT影像学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原发病灶和CT影像表现。结果:经相关检查后发现,上述患者均有化脓腹膜炎的临床表现,除此之外,影像学指标观察原发病灶提示,急性胆囊炎10例,急性阑尾炎2例,胃肠道穿孔3例,手术后腹腔感染10例,盆腔感染5例。结论:对于化脓腹膜炎患者实施CT扫描,可在第一时间内突出患者原发病灶和腹膜炎CT征象,对于不同类别的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化脓性腹膜炎 CT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生育期女性慢性精神应激水平,探讨生育期女性慢性精神应激水平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方法:在妇科门诊及健康体检中心根据年龄分层随机抽取 205例生育期女性( 20-49岁)发放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心理应激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分析慢性应激水平和心理特征之间的相关。结果:生育期女性应激水平总分均值为 104.26 ±16.85分 ,不同的人格特征与应激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 标签: 慢性精神应激 人格特征 生育期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艾滋病合并结核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为临床及早识别该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科收治的40例艾滋病合并结核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艾滋病合并结核脑膜炎的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疼、呕吐及脑膜刺激征,同时均有多种合并症,HIV相关指标如下所示:CD4+水平是2-591,平均值是(231.12±12.45);CD4+/CD8+水平是0.03-1.99,平均值是(1.01±0.23),不具特异性。脑脊液检查4例为结核菌X-PERT快速检测阳性,其中有1例利福平突变基因阳性;3例为BAC(培养):分枝杆菌培养阳性;5例为结核菌X-PERT快速检测阳性及BAC(培养):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病情进展快,预后差,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行脑脊液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多采用个体化抗结核联合激素治疗,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艾滋病 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特征 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精神病采取综合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7-2020.7月在我院精神科收治的60例精神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后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与依从。结果:比较两组BPRS评分,观察组焦虑抑郁、活力缺失、思维障碍、敌视猜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依从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精神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其症状,提高其依从,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精神科 重性精神病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溃疡结肠炎合并非酒精脂肪肝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就诊于义乌市中心医院溃疡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合并NAFLD,分成两组,NAFLD组患者的数量为32例,对照组患者的数量为65例,通多因素回当法分析患者出现非酒精脂肪肝的危险因素。结果:分析患者发病因毒性,与糖尿病、高血压、AST、ESR、CHOL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患者存在糖尿病、高AST、高ALT是溃疡结肠炎患者发生非酒精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新冠肺炎“一阳”与“阳”初期感染的患者差异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冠肺炎“一阳”“阳”患者各6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第一次核酸CT值、外周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运用统计学对“一阳”与“阳”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CT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数据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淋巴细胞百分比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的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冠肺炎“一阳”与“阳”初期感染的患者核酸CT值及外周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对新冠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研究 胃癌组织中 VEGF-A 、 ADD1 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 。 方法: 选择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1 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 80 例胃癌患者开展本次研究,选择患者的肿瘤组织作为研究的实验组,选择距离肿瘤组织大于 1.5 厘米远的正常组织作为本研究的对比组。分别观察胃癌患者肿瘤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的 VEGF-A、 ADD1 表达水平。 结果: VEGF-A胃癌组织与中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 P<0.05 ; ADD1 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 P<0.05 。 VEGF-A表达主要与 肿瘤不同位置存在差异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组织分化程度、 TNM 分期、性别、年龄等不存在相关,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ADD1 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组织分化程度、 TNM 分期等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患者的肿瘤不同位置、性别、年龄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VEGF-A、 ADD1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现出正相关。 结论: VEGF-A、 ADD1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现出正相关。提示了 VEGF-A、 ADD1 表达和胃癌患者的预后存在相关

  • 标签: 胃癌组织 VEGF-A ADD1 临床病理特征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聚体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从我院血液科收治的采用BD方案为一线治疗方案的初诊及复发MM患者中随机选取78例病患为研究对象,复发患者收集其初诊时的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期,对不同分期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其应用BD方案治疗后的D-聚体进行检测,观察其与疾病分型(IgG、IgA、轻链型)、ISS分期(Ⅰ期、Ⅱ期、Ⅲ期)、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轻链型病患的D-聚体水平显著高于IgG型和IgA型;ISSⅡ、Ⅲ期病患的D-聚体水平高于ISSⅠ期;D-聚体高水平组、中水平组病患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低于低水平组,P

  • 标签: D-二聚体 多发性骨髓瘤 无进展生存期 总生存期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双胍对非酒精脂肪肝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非酒精脂肪肝病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使用基础治疗)和实验组(40,加用甲双胍治疗),对两组的治疗后两组的氧化应激水平,包括丙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治疗后实验组MDA与NO水平明显下降、SOD明显升高,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酒精脂肪肝病患者实施治疗时,使用甲双胍可以取得更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抗氧化应激能力,促进患者康复,提高预后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方法本次实验对象均选自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2例宫颈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盆腔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4例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中,7.14%髂总淋巴结、14.29%髂外淋巴结、35.71%髂内淋巴结、42.86%闭孔淋巴结;盆腔淋巴结无转移和有转移在肿瘤大小、术前化疗、临床分期、高危HPV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盆腔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包括肿瘤大小、术前化疗、临床分期以及高危HPV。结论宫颈癌患者的肿瘤大小、术前化疗、临床分期和高危HPV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盆腔淋巴结转移 宫颈癌 临床病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