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优化贡菊不定芽诱导与增值的培养条件,为建立和完善贡菊离体快繁体系奠定基础。方法:以贡菊无菌组培苗带芽茎段为试材,通过单因素、组合、正交试验等方法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诱导、增值的影响,并对基本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优选出适用于不定芽诱导的细胞分裂素为6-BA,本实验条件下不定芽诱导最佳配方为:MS+6-BA2.0mg·L-1+NAA0.1mg·L-1或6-BA2.0-1mg·L-1+IBA0.1mg·L-1;不定芽增值最佳配方为:MS+6-BA2.0mg·L-1+NAA0.02mg·L-1+IBA0.1mg·L-1;基本培养基优化结果为:大量元素MS标准浓度+铁盐1.5倍MS标准浓度+蔗糖20g·L-1+椰子汁30mL·L-1。结论:6-BA对不定芽诱导有显著影响,IBA、NAA对不定芽诱导增殖具有一定调节作用;基本培养基的改良优化可增强不定芽生长发育。

  • 标签: 贡菊 不定芽诱导与增殖 条件优化
  • 简介:目的:甘草种子硬实,表面蜡质包被是影响组织培养条件下甘草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甘草种子进行处理,得到组织培养条件下提高甘草种子萌发率和消毒效果的方法。方法:将甘草种子用98%硫酸处理、灭菌热水处理、各浓度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后在MS培养基上培养,考察种子萌发及消毒效果。结果:组织培养条件下,常温水浸泡24h的甘草种子吸胀率为36.67%,发芽率为10%,经过浓硫酸浸泡80min、60℃热水浸泡24h(自然冷却至室温)和3%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5min的甘草种子吸胀率分别达到100%、42.16%和46.7%;发芽率分别为77.79%、36.67%和24.44%。浓硫酸和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的甘草种子消毒效果较好。结论98%硫酸浸泡80min或者60℃热水浸泡24h(自然冷却)后再用3%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5min,均能使甘草种子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和较高的萌发率。

  • 标签: 甘草 种子萌发 组织培养
  • 简介:目的:研究肺康饮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C-H446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肺康饮对NC-H44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肺康饮对NC-H446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肺康饮能抑制NC-H446细胞的增殖,当药物浓度为0.1mg/L时其抑制率最高,达58.6%.该药可使NC-H446G0/C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G2/M期细胞比例降低.结论:肺康饮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周期分布而抑制细胞增殖.

  • 标签: 肺康饮口服液 NC-H446 流式细胞术 细胞周期
  • 简介:目的:研究以中药渣作为原料制成的5种不同培养基配比对平菇出菇的影响,探讨其再利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方法:菌种为湘平黑菇王,主料为中药渣,按照中药渣、米糠、棉籽壳、蔗糖、石膏的不同配比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平行5袋,观察分析菌丝发育及现蕾出菇情况。结果:5种不同培养基配比培育出的平菇菌丝体长势良好,无病变,均能正常出菇,生物学效率高。综合分析比较,配比2、3组较配比4、5组长势好,以配比3组(中药渣40%、米糠18%、棉籽壳40%、蔗糖1%、石膏l%)为最佳,中药渣利用率高,正常出菇4潮次,生物学效率达111.1%。结论:利用中药渣进行平菇培育方案具可实施性。

  • 标签: 中药渣 平菇 培养基 配比
  • 简介:目的:明确枸杞主产区主要害虫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关键点,指导枸杞害虫绿色防控。方法:结合作者2009、2013、2015年7~9月对我国宁夏、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枸杞主产区枸杞生产现状调研结果,以及2012—2015年连续4年4~10月份对宁夏中宁县枸杞害虫种群发生动态及田间不同防控措施的效果调查,对枸杞害虫发生规律及集成防控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与结论:枸杞不同产区各害虫的发生为害各有特点,不同害虫占据不同生态位,从时间和空间上各害虫避免了直接竞争。秋季和早春是防治越冬代害虫的关键期,生长季节根据害虫防治关键点实施相应防治措施可有效提高防控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不同产区之间同种害虫具有共性特点,该研究为指导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宁夏枸杞 害虫 发生规律 防治关键点 防治策略
  • 简介: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主题,对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材栽培与鉴定专业本科生从专业认识、课程设置、实践活动、就业倾向和人才培养五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在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针对该专业学生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建议。

  • 标签: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 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 问卷调查
  • 简介:随着基因组研究、组合化学和高通量筛选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先导化合物重要来源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如何发掘其化学结构多样性并提高发现效率成为开发微生物药物的重点.针对微生物来源先导化合物发现流程的主要环节,从产生菌、发酵培养、供筛样品库的建立模式、生物活性筛选和化学筛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初步探讨了建立国家微生物代谢产物筛选联盟的可能性.

  • 标签: 微生物 先导化合物 发酵 排重 生物筛选 化学筛选
  • 简介:本文对白及资源与生态环境、种苗繁育与栽培技术、化学成分与活性分析、产业综合利用与开发等方面进行讨论,以此促进白及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与产业规模化发展。

  • 标签: 白及 资源 长产业链
  • 简介:对甘肃岷县当归产业实现创新发展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掘优异种质资源、建立优良种源生产基地、建设规范化种植基地、推行无公害栽培集成技术、建立贮藏包装及深加工技术体系及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等创新策略

  • 标签: 当归 岷县 创新发展 发展策略
  • 简介:目的:研究调肝方药白香丹对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皮层神经元细胞活力及其5羟色胺1A受体(5-HT1AR)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制备白香丹大鼠含药血清,体外原代培养胎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MTT法测定神经元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标记+激光共聚焦检测法测定神经元中5-HT1AR蛋白水平表达量及定位分布。结果:白香丹含药血清能够显著提高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皮层神经元细胞活力,上调其5-HT1AR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大鼠脑皮层神经元中5-HT1AR是调肝方药白香丹的作用靶位之一,白香丹可能通过提高神经元细胞活力并上调其5-HT1AR蛋白表达水平发挥疗效。

  • 标签: 白香丹 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 神经元细胞 5羟色胺1A受体
  • 简介:目的:探讨紫癜肾Ⅰ号方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GMC)增殖及活性氧产生的影响。方法:以不同剂量的紫癜肾Ⅰ号方含药血清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培养细胞的增殖能力,羟胺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比色法检测培养上清液清除活性氧(ROS)能力。结果:紫癜肾Ⅰ号方含药血清能显著抑制体外培养rGMC的增殖,提高培养上清液SOD值水平及清除活性氧单位值,且作用与药物浓度正相关。结论:紫癜肾Ⅰ号方可通过抑制GMC的过度增殖活化、下调ROS生成而减轻紫癜性肾炎(HSPN)的肾小球系膜增生。

  • 标签: 紫癜肾Ⅰ号方 含药血清 肾小球系膜细胞 SOD ROS
  • 简介:目的:研究山茱萸环烯醚萜总苷(ICO)对高糖或糖化终产物(AGEs)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含AGEs或高糖的培养液配制ICO、氨基胍,同时设对照。GMC培养48h后MTT法考察GMC的增殖情况,试剂盒测试细胞悬液中细胞蛋白含量,再进行Na^+,K^+-ATP酶测定。结果:于葡萄糖或AGEs中GMC的吸收度值增大,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而加入ICO后,则表现为对抗高糖或AGEs对GMC的增殖作用,并能提高Na^+,K^+-ATP酶活性。结论:ICO能抑制高糖或AGEs对GMC的过度增殖,修复高糖或AGEs致GMC的Na^+,K^+-ATP酶活性降低。

  • 标签: 肾小球系膜细胞 山茱萸环烯醚萜总苷 细胞增殖 NA^+ K^+-ATP酶
  • 简介:目的:使用茜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研究茜草中萘醌类成分生合成途径原料IPP的来源,以及茉莉酸甲酯、氯胺和洛伐他丁对蒽醌和萘醌的积累情况。方法:建立茜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分别在培养基中添加茉莉酸甲酯、氯胺和洛伐他丁。每3天取样一次。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色素和大叶茜草素含量并计算出产量。结果:洛伐他丁处理组中紫色素和大叶茜草素产量均有显著增加。氯胺处理组中紫色素和大叶茜草素产量明显下降。茉莉酸甲酯处理组中紫色素产量增加,同时大叶茜草素产量降低。结论:在茜草细胞中萘醌类成分的IPP可能是通过MEP途径合成的;要解释茉莉酸甲酯对蒽醌和萘醌积累的不同作用,基因表达水平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对1,4-二羟基-2-萘甲酸异戊烯基化的基因表达研究应该受到更多关注。更多还原

  • 标签: 茜草 大叶茜草素 紫色素 洛伐他丁 氯胺 茉莉酸甲酯
  • 简介:目的:研究银杏提取物对高脂诱导动脉粥样硬化金黄地鼠代谢紊乱的纠正作用。方法: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检测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比较高脂诱导0、3、6、12周及银杏提取物质干预的金黄地鼠血清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多元统计分析银杏提取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代谢谱差异及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在高脂诱导下,模型动物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动脉斑块及血清代谢组均有显著变化。银杏提取物给药后不仅显著降低血清中TC和LDL-C,同时也使高脂诱导偏离的血清代谢谱向正常代谢谱靠近。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清生物标志物中,银杏提取物给药后,8个代谢物琥珀酸、甘油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1-单油酰基甘油、β-生育酚、胆甾-5-烯和赖氨酸回归正常;另外6个代谢物酪氨酸、油酸、2-单油酰基甘油、γ-生育酚、α-生育酚和脱氧胆酸趋向正常。结论:研究结果提示银杏提取物抗动脉粥样硬化效果与其对脂质代谢、胆酸合成及氨基酸代谢的调控密切相关。这将为进一步探讨银杏提取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效作用机制和特点提供研究基础。

  • 标签: 代谢组学 抗动脉粥样硬化 GC/MS 多变量分析 银杏提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