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一般泛指头颅上半部,即眉毛以上至枕下部范围内的疼痛哇匿代除有”头痛”的记载外,还有“头风”、“脑风”等记载,实际上仍属头痛。

  • 标签: 颈源性头痛 诊断方法 保健知识 健康
  • 简介:源性眩晕多由-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中医多从“眩晕”角度论治。根据对《伤寒论》“厥阴病”原文的分析,从“厥阴经”“少阳经”论治,为治疗源性眩晕提供新的临床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厥阴病 颈源性眩晕 针灸
  • 简介:目的:对性眩晕的针灸治疗方案进行初步优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南京市中医院病房及门诊收治的性眩晕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设计,研究穴位及针刺角度方向、针刺深度、针刺根数、留针时间4因素3水平的9组不同搭配组合方案,以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为观察指标,初步确定性眩晕针刺治疗优选方案。结果:针灸选穴针刺方向、针刺深度、针刺根数3因素不同水平在临床疗效方面差有统计学意义异,而留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性眩晕优化治疗初选,采用脑空透风池、脑户透风府,中刺或深刺,应用排针,留针1h,可以获得相对最佳的疗效。

  • 标签: 颈性眩晕 针刺 排针 正交设计 优选
  • 简介:目的观察辛开苦降法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及酸反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门诊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予辛开苦降方免煎剂口服,安慰剂组予中药安慰剂口服,疗程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高分辨食管测压指标、24小时pH监测指标及血清胃肠激素水平,评估辛开苦降法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及酸反流的影响。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中血清胃泌紊、胃动素、P物质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明显下降,且与安慰剂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酸反流总次数、pH〈4的反流时间百分比、反流时间〉5分钟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DeMeester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及远端收缩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7.8%,安慰剂组总有效率43.9%,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开苦降法明显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患者反流症状,调节血清胃肠激素水平,促进食管蠕动,减少酸反流。

  • 标签: 辛开苦降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动力 酸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