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护肝颗粒中槲皮、山柰、异鼠李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护肝颗粒中槲皮、山柰、异鼠李的含量,色谱柱HederaODS-2柱(4.6mm×20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检测波长360nm,柱温为35℃.结果:槲皮、山柰、异鼠李分别在0.0768-1.92μg,0.02004~0.501μg,0.021~0.525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9、0.9998、0.9999,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4%、98.1%、97.9%,RSD分别为1.4%、1.8%、1.3%.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可以用来同时测定护肝颗粒中槲皮、山柰、异鼠李的含量.

  • 标签: 护肝颗粒 HPLC 槲皮素 山柰素 异鼠李素
  • 简介:血栓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相当高。现代研究发现,水蛭抗凝、抗血栓作用的物质基础是由吸血水蛭唾液腺中分泌出的一种酸性多肽,其不仅具有很好的溶栓、抗凝作用,还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水蛭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抗凝化瘀药物,可以用于多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如肿瘤、血栓等。就水蛭在抗血栓和治疗脑出血等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水蛭素 抗血栓 脑出血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明确慢性胃炎恶性转化过程中证候、证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慢性胃炎患者四诊信息,联合应用有监督及无监督统计学方法,对恶性转化过程中非萎缩性胃炎(CNAG)、萎缩性胃炎(CAG)见腺体减少、CAG见肠上皮化生、CAG见上皮内瘤变、原发性胃癌5个阶段的证候、证进行判定及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1000例慢性胃炎患者;在慢性胃炎恶性转化过程中,整体存在"虚实夹杂、由实至虚"的证候演变规律,而在CAG阶段,呈现从虚实夹杂实证偏多,到虚实夹杂虚证偏多,再到虚实夹杂实证偏多的证候演变趋势;结合证候要素的变化,气滞、热、湿、阴虚、气虚、阳虚、血虚、血瘀、痰均贯穿从CNAG到原发性胃癌发展始终,且随着疾病的进展,呈现气滞、热(实)→气滞、气虚→阳虚、气虚→气滞、热(虚)→血瘀、气虚的变化趋势。结论慢性胃炎恶性转化过程中具有虚实转化的证候、证演变过程,其关键病理阶段为肠上皮化生,在临床进行有效的干预,实现既病防变,是阻断、逆转慢性胃炎恶性转化过程的可行途径。

  • 标签: 慢性胃炎 恶性转化 证候 证素 演变规律
  • 简介:目的总结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医证特点。方法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符合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诊断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选取其中病例记录全面详实、能完整体现患者整体状态、符合纳入标准者共175例,统计分析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前后及感染不同真菌菌属后证变化,总结中医证特点。结果(1)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病人病位证涉及广泛,主要在肺、脾、胃、肾等。(2)病性虚实夹杂,以虚为主,证在痰、湿、热、气虚、阳虚、血虚、阴虚、血瘀等。(3)白假丝酵母菌与非白假丝酵母菌在病位证脾、胃、肾及病性证湿、气虚、阳虚、血虚、阴虚、血瘀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有其中医证特点,值得进一步挖掘,同时也应加强对不同真菌菌属相应特点的研究,更好的服务临床。

  • 标签: 肺部感染 真菌 中医证候 白假丝酵母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