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很多人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满头青丝已变成苍苍白发,眼角的皱纹越来越明显,看东西也是越来越模糊:看报时要伸直了手臂才能看得清楚,穿针线更是越来越困难……于是慨叹自己年龄大了,啥也不行了。其实只要有科学的认识、正确的预防和调节手段,老花眼完全可以晚点来,甚至人老了也可以眼不花。

  • 标签: 老年人 保健法 健身法 心理健康
  • 简介:通讯作者王庆梅,女,本科,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摘要目的探讨压疮患者的特有年龄分布状况、临床特点、预后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老年科2011年2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127例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10岁的年龄间隔分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各个年龄组的发病人数,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基础疾病、预后、总结护理体会。结果127例压疮患者主要分布在40~50,70~80,80~90岁这3个年龄段,尤其以40~50岁的年龄段最多见,最常见的前5位基础疾病为感染、肿瘤、瘫痪、术后、慢性病终末期(P<005)。结论压疮患者的年龄分布有其独特的年龄段分布特点,预后与患者的基础疾病相关。

  • 标签: 压疮 年龄 分布 预后 特点
  • 简介:目的:研究福州地区不同年龄正常人群中医体质分布。方法:对1058例福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进行中医体质量表问卷调查,并用SPSS20.0软件对体质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福州地区正常人群中医体质以单纯型体质为主,总体分布排前三的依次为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②男女体质在阳虚质上存在差异。③健康状态下,中老年人平和质比例高于青壮年,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气虚质、血瘀质的分布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而阴虚质、气郁质呈递减的趋势;18-24岁年龄段人群阴虚质、气郁质较突出;25~44岁年龄段的人群阳虚质、痰湿质较突出。结论:不同年龄人群中医体质有所不同,说明中医养生防病也要讲究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

  • 标签: 福州地区 中医体质 不同年龄
  • 简介:目的:该研究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1,sVCAM-1)进行检测,分析其与中医舌色和患者年龄的关系,从黏附分子角度探求慢乙肝中医舌色的病理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肝病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并与150例健康人作为对比,观察患者的舌色并记录其他四诊信息,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sVCAM-1水平,并记录患者肝功能、病毒指标和肝脏B超检查结果,所有数据输入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分析。结果:慢乙肝患者以黯、紫舌多见,随年龄增大、病程延长,黯、紫舌明显增多,50岁后,患者以紫舌为主,提示舌色与患者病程密切相关;紫舌患者较淡红舌、黯舌患者血清sVCAM-1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紫舌的形成机理与血清sVCAM-1增高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舌色有一定的演变规律,血清sVCAM-1的升高是形成慢乙肝紫舌的病理基础之一。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舌色 紫舌 黏附分子
  • 简介:目的:根据艾灸预防保健的作用原理,在神阙、关元等穴施以隔药饼灸,观察其对不同年龄健康人群红细胞常态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82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和中老年组。将以熟地、山药、山茱萸等制成的药饼置于神阙、关元、足三里、脾俞、肾俞等穴施灸,每穴3壮,隔日灸,10次为1个疗程。艾灸前及施灸1个疗程后检测两组观察对象的红细胞系列常规,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青年组RBC较灸前明显升高,MCH较灸前下降,且两项指标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老年组灸后HGB、MCHC均较灸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隔药饼灸在改变健康人血细胞的常态时存在年龄段的差异.能够增强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

  • 标签: 红细胞系列 健康人群 隔药饼灸
  • 简介:目的:使用证素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同年龄段女性的中医证候证素特点,为临床使用中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采用证素辨证的方法,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以“7”岁为周期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进行年龄划分,评估不同年龄段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的中医证候分布。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病位证素构成比的顺位为:肝(65.263%)、肾(49.473%)、脾(13.684%);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中医病位证素的频数分布中,肝与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病性证素的分布特点中,实性证素痰与虚性证素气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实性证素气滞、痰与虚性证素血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P=0.004);实性证素气滞、血瘀、湿、痰与虚性证素阴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14,P=0.022,P=0.000);实性证素气滞、血瘀、痰与虚性证素阳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P=0.047,P=0.002)。不同年龄组病位证素、实性证素、虚性证素构成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973;P=0.917;P=0.983),三组居于前3位的病位证素构成比分别为:肝(22.105%)、肾(16.842%)、脾(4.211%);肝(32.632%)、肾(25.263%)、脾(6.316%);肝(10.526%)、肾(7.368%)、脾(3.158%)。三组居于前3位的实性证素构成比分别为:痰(15.789%)、气滞(14.737%)、湿(12.632%);湿(15.789%)、气滞(15.789%)、痰(14.737%);痰(5.263%)、血瘀(3.158%)、寒(3.158%)。三组居于前3位的虚性证素构成比分别为:阴虚(18.947%)、阳虚(14.737%)、气虚(12.632%);阴虚(31.579%)、血虚(23.158%)、阳虚(20.200%);阴虚(13.684%)、阳虚(8.421%)、血虚(7.368%)。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主要病位证素依次为肝、肾、脾。病性证素中,痰、气滞、湿、血瘀、寒在实性证素中占主导地位,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在虚性证素中占主导地位,且虚性证素的影响大于实性证素。

  • 标签: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证素辨证 状态
  • 简介:[目的]明确靳三针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疗效与年龄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Springer、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靳三针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性研究,使用RevMan5.3formac版对其行Meta分析。[结果]共收集到167篇相关文章,其中结果含疗效与时间关系的研究9篇,最终纳入6篇。所纳入研究质量中等,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异质性较小。行Meta分析后,z=8.1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年龄组的疗效高于高年龄组,提示疗效随年龄增加而减弱。[结论]靳三针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疗效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即年龄越小疗效越好。

  • 标签: 靳三针 小儿精神发育迟滞 弱智 智力低下 疗效 年龄
  • 简介:目的:通过对神阙、关元等保健穴施以隔药饼灸,观察对不同年龄人群机体CD系列的变化,探讨艾灸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将六味地黄丸中药物按方剂比例配伍,制成药饼,放置于神阙、关元、足三里(双)、脾俞(双)、肾俞(双)穴位上。将0.3g圆锥形艾炷置于药饼上施灸,每穴灸3壮,隔日1次,共10次。分别在施灸前、后抽静脉血5mL,观测CD3、CD4、CD8、CD4/CD8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青年组隔药饼灸后CD3、CD4、CD4/CD8均较灸前均升高,CD8较灸前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隔药饼灸后CD3较灸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较灸前升高,CD8较灸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隔药饼灸后CD3、CD4/CD8较灸前均升高,CD8较灸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较灸略有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饼灸对3个不同年龄段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以中、老年组为显著,对不同年龄组作用机制亦不同。

  • 标签: 隔药饼灸 穴位 机体免疫力 CD3 CD4 CD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与肠道息肉患者肠道菌群相关性。方法: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肠道息肉患者均接受粪便微生物培养,记录并对比三组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计数情况。结果:青年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计数最高,老年组大肠杆菌、肠球菌计数最高(P

  • 标签: 年龄因素 肠道息肉 肠道菌群构成 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