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茶油在 ICU 失禁性皮炎患者中的护理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92 例 ICU 失禁性皮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n=46 )采用茶油进行皮肤护理,对照组( n=46 )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护理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茶油在 ICU 失禁性皮炎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皮肤情况,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茶油 失禁性皮炎 应用效果
  • 简介:光敏性皮炎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在面部、双臂等裸露部位发生的小丘疹,它与日晒性皮炎不同,没有强烈的日晒史,不是每人都发生,也不会引起大面积脱皮。

  • 标签: 光敏性皮炎 香料 复发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神经重症失禁性皮炎患者应用规范化肠内营养联合皮肤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0年8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神经重症失禁性皮炎患者中的6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的方式,分为参照组(34例患者,接受皮肤护理的方式)、观察组(34例患者,应用规范化肠内营养联合皮肤护理的护理方式),对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失禁性皮炎皮肤状态。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12%,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6.47%;观察组患者的失禁性皮炎皮肤状态优于参照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把规范化肠内营养联合皮肤护理应用在神经重症失禁性皮炎的患者身上时,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皮肤状态,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维护患者的正常生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规范化肠内营养 皮肤护理 护理满意度 神经重症失禁性皮炎 皮肤状态
  • 简介:目的:初步建立小鼠背部慢性皮炎-湿疹模型。方法:用二硝基氯苯同时建立小鼠背部及耳廓慢性皮炎-湿疹模型,比较两种模型的皮肤肿胀度、表面皮损及组织病理变化。同时参照文献建立急性接触性皮炎模型进行比照。结果:耳部及背部模型组皮肤表面均呈现片状红斑、角化、表面结痂,皮损情况及病理组织像与对照组、急性模型组均有显著差别。结论:低浓度DNCB反复刺激小鼠背部皮肤可建立慢性皮炎-湿疹模型。

  • 标签: 皮炎 湿疹 接触性皮炎 动物模型
  • 简介:淤积性皮炎又名静脉曲张性湿疹~([1]),一般起病缓慢,患者小腿足靴区皮肤逐渐出现淡褐色色素沉着,伴小腿沉胀不适,逐渐可在小腿胫前出现可凹性水肿,初起把腿放平或休息后可消退,劳累、久站或久坐即又出现,或伴有下肢静脉曲张,进而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逐渐加深,皮肤变薄、干燥、粗糙、脱屑,自觉瘙痒,搔抓后可有不同程度的糜烂、渗出,呈"湿疹样变";日久可因进行性纤维化而呈瘢痕疙瘩样硬度.

  • 标签: 淤积性皮炎 中医证候 辨治 动态演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脂溢性皮炎又称为脂溢性湿疹,是好发于头面、躯干等皮脂腺丰富区域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一般病程较长且容易复发,易诊难治。有研究表明,由于饮食习惯的改变、化妆品的使用以及精神因素等的影响,脂溢性皮炎尤其是面部脂溢性皮炎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优势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研究也有较多的文献报道,现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报道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 标签: 脂溢性皮炎 中医药治疗 综述
  • 简介:“分消走泄”理论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的“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经后世医家的不断发展运用,该理论日渐成形。尤以清代著名临床医家叶天士为代表,对“分消走泄”法有了更具体和细致的理论阐述,将“分消走泄”理论发挥并运用于临床实际,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气病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运用杏仁、厚朴、茯苓分消上下,以及温胆汤之走泄祛邪,开创了用“分消走泄”法治疗湿热病的先河。继叶天士之后,众多医家对“分消走泄”法有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现已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分消走泄 脂溢性皮炎 临床体会
  • 简介:目的:观察加减除湿胃苓汤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以煎服加减除湿胃苓汤治疗;对照组29例,以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B6、赛庚啶治疗。两组均用10%硫磺软膏、2%酮康唑软膏混匀后(1:1比例)外涂患处,均治疗5天为1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4%,对照组为6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减除湿胃苓汤治疗脂溢性皮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脂溢性皮炎 除湿胃苓汤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