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分消走泄”法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分消走泄”理论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的“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经后世医家的不断发展运用,该理论日渐成形。尤以清代著名临床医家叶天士为代表,对“分消走泄”法有了更具体和细致的理论阐述,将“分消走泄”理论发挥并运用于临床实际,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气病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运用杏仁、厚朴、茯苓分消上下,以及温胆汤之走泄祛邪,开创了用“分消走泄”法治疗湿热病的先河。继叶天士之后,众多医家对“分消走泄”法有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现已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机构地区 不详
出版日期 2017年04月1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