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进一步了解乙型、丙型肝炎在我区饮食和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中的流行程度,为政府决策部门合理分配有限的医疗资源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对本区15646名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抽取血液检测乙肝两对半与抗-HCV。结果:本区饮服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为4.64%,乙肝、丙肝重叠感染率为8.54%,不同性别、不同职业间HBsAg阳性率和乙肝、丙肝重叠感染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丙肝阳性患者中"大、小三阳"比例高于丙肝抗体阴性患者。结论:应继续加强饮服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工作。

  • 标签: 乙肝 丙肝 重叠感染
  • 简介:目的:观察知母宁的抗乙肝病作用。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知母宁对体外培养的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及对乙肝模型鸭DHBV-DNA的影响。结果:知母宁浓度为4mg/mL时对2.2.15细胞分泌HBeAg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200mg/kg治疗乙肝模型鸭10d后DHBV-DNA水平明显降低。结论:知母宁有抗乙肝病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BV-DNA的复制有关。

  • 标签: 知母宁 乙肝病毒 2.2.15细胞 DHBV-DNA
  • 简介:[目的]评价替比夫定阻断乙肝病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统计分析从2006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文献。[结果]纳入9篇文献研究,共667例。替比夫定组婴儿出生时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5,95%CI:0.23-0.55,P〈0.05),HBV-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0,95%CI:0.09-0.45,P〈0.05)。6月龄婴儿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23,95%CI:0.13-0.43,P〈0.05),HBV-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16,95%CI:0.05-0.48,P〈0.05);替比夫定组治疗后孕妇HBV-DNA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3.95,95%CI:3.61-+4.28,P〈0.05)。[结论]Meta分析显示替比夫定可以有效地阻断乙肝病的母婴传播。

  • 标签: 替比夫定 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中药治疗乙肝病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乙肝病相关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根据患者具体临床表现予以对症治疗,如降压、利尿、抗感染、输注人体血浆白蛋白等,肝功能有损害者,予以护肝治疗;对照组予阿德福韦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治疗6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谷丙转氨酶(ALT)、血浆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Scr)均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以上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HBV-DNA转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中药治疗乙肝病相关性肾炎疗效显著。

  • 标签: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阿德福韦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补肾解毒健脾冲剂对高危结局慢性乙肝病(HBV)携带者血清免疫因子的作用。方法将200例高危慢性乙肝病携带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施予补肾解毒健脾冲剂治疗,对照组施予安慰剂干预,72周后观察治疗前以及治疗后血清乙肝病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定量和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HBVDNA下降〉1log10、〉2log10及〉3log10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Th1细胞因子白介素12和干扰素γ水平显著升高(P〈0.01),Th2因子白介素4和白介素10水平明显下降(P〈0.01),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解毒健脾冲剂可以通过恢复特异性T细胞免疫功能来抑制高危结局慢性乙肝病携带者HBV的复制。

  • 标签: 高危结局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中医药疗法 补肾解毒健脾冲剂 免疫因子
  • 简介:脏腑系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经络系统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脏腑系统又是中医理论的核心,疾病复杂多变,如果能掌握脏腑辨证的常规,提纲挈领,治疗可达事半功倍之效。以下介绍几种治疗肝病的方法。

  • 标签: 治疗 肝病 脏腑辨证 中医学理论体系 经络系统 中医理论
  • 简介: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整理归纳肝病传脾的证型有肝蕴湿热犯脾、肝郁湿阻乘脾、肝旺气滞耗脾、肝火灼津伤脾、肝血瘀结阻脾、肝阴亏损及脾、肝之寒湿困脾、肝滞痰凝呆脾等。而应对各证型的综合性治法有醒脾和胃清肝邪、扶脾化湿疏肝气、健脾益气抑肝木、资脾润燥降肝火、护脾和络祛肝瘀、滋脾养阴柔肝体、温脾散寒利肝湿、运脾化痰消肝积等八种,并附病案说明。

  • 标签: 肝病实脾 治疗八法 肝脾同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应用肝病治疗仪联合人性化护理对慢性乙型毒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及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肝病治疗仪联合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肝功能指标、生活质量以及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和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情况。结果:经对比,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ALB指标高于对照组,AST和ALT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治疗明显较高,焦虑、抑郁评分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中,采取肝病治疗仪联合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各项指标,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了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并扩大应用范围。

  • 标签: 肝病治疗仪 人性化护理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半夏厚朴汤原为《金匮要略》中张仲景为治疗“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即后世俗称“梅核气”之症)而用的经典处方。方由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苏叶二两组成。肝病患者如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等常合并胃肠功能紊乱,出现纳差、呃逆、腹胀等症状,以此方加减中西医结合治疗每获良效,兹举验案3例如下。

  • 标签: 半夏厚朴汤 肝病 胃肠功能紊乱
  • 简介:循证医学(Euidence-BasedMediciun)的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其核心思想是临床医疗实践行为应以现有的、可获得的最佳科学研究证据为依据,将最适宜的诊断方法、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最准确的预后估计用于病人的服务,它注重临床实践,要求每一治疗均建基于大量严格的科学论证、讲求疗效与效益统一。中医学临床的灵魂是辨证论治,“证”是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的本质概括,但“证”的内涵主要集中在四诊资料,同时存在个人判断的偏差。特证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中医临床中积极引入特证医学的思路与观点,进行中医临床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中医的辩证论治能提供更客观的证据,并将给中医临床科研赋以新的思维,为中医学的现代化研究,以及中医药走向世界展现一个广阔的前景。

  • 标签: 循证医学 肝病 临床应用 中医药疗法 辩证论治
  • 简介:袁某某,女,61岁,住院号:88674,2013年2月7日入院。2年前因腹胀、肢肿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长期服利尿药和熊去氧胆酸胶囊维持病情,多次在我院住院治疗。本次入院初诊,诉半月前感左下肢拘急疼痛,疼痛常由足大趾经足背往腿同侧上行,伴胁肋不适,恶心欲呕,乏力。

  • 标签: 胁痛 肝病 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