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通过选取2017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就诊的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后按照数字分组形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CT检查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核磁共振检查进行诊断,然后分析两组间检查准确率。结果研究组的分期诊断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检查准确率为85.7%,观察组的检查准确率为95%,观察组的检查准确率也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CT核磁共振检查作为股骨头坏死诊断的两种重要方法,但核磁共振的检查准确率要比CT诊断准确率高,因此采用核磁共振有助于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治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CT 核磁共振 诊断 股骨头坏死 临床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CT核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股骨头坏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我院股骨头坏死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采取CT诊断方法,观察组使用核磁共振诊断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股骨头疾病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为91.14%,对照组为77.22%,两组相比,t=5.750,p<0.05;结论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检查能够更好的对其病变情况进行成像与展示,相比CT成像检查具更高检出率。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CT检查 核磁共振检查
  • 简介:目的:分析隐性骨折采用CT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接受隐性骨折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6例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并随机平均分为接受CT检查的参照组与接受MRI检查的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MRI组的骨折检出率与CT组相比更高,且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发现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检查相比,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隐性骨折的显影率更高,为临床治疗提高可靠依据。

  • 标签: 隐性骨折 CT检查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7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核磁共振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78例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腰椎MRI检查。结果本次接受检查的78患者检查出86个突出的锥间盘,在突出位置上,单纯L4-5突出为48个,单纯L5-S1突出为32个,L4-5合并L5-S1为6个,单纯L4-5突出比例较高;在突出类型上,中央型突出者为42个,旁中央型18个,左后方突出型12个,右后方突出型14个;在退变程度上,轻度退变者为53个,无退变18个,重度退变15个;在突出程度上,膨凸型、突出型、脱出型分布分别为29、30和27个。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过MRI检查后,能详细了解,突出的个数、位置、类型、程度及退变程度,在临床上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腰间盘突出症 核磁共振 影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诊断在腰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观察与诊断价值分析。方法将我院50例腰间盘突出的患者,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取磁共振脊髓造影诊断方法,对照组采取为常规核磁共振诊断方法。结果观察组诊断错误0例,准确25例,诊断准确率100%;对照组诊断错误2例,准确23例,诊断准确率92%。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腰间盘出突出的诊断过程中,磁共振脊髓造影诊断方法更加具有应用价值,其诊断结果更为准确有效。充分满足腰间盘突出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治疗效率,可帮助腰间盘突出患者诊断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诊断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核磁共振诊断 腰间盘突出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跟腱外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MRI)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跟腱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展开CT扫描,然后展开MRI检查,并将两组检查的结果与手术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MRI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不完全性跟腱撕裂诊断正确率为93.3%,完全性跟腱撕裂诊断正确率为100.0%,跟腱内局限撕裂诊断正确率为84.6%;CT检查中,患者诊断正确率则分别为83.3%、58.8%与61.5%,两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跟腱外伤患者,通过应用MRI对其进行检查,可准确评估跟腱损伤的位置、程度以及性质等,诊断准确率高,可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跟腱外伤诊断 核磁共振成像(MRI) 应用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所有患者均在我院影像科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CT进行病情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诊断情况,从而分析总结核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实验组对病情的诊断敏感性高于对照组,能够及时的发现患者的病变情况。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梗死诊断当中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和应用价值,而且其诊断准确率较高,并且能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的病变情况,从而为临床提供有力的治疗帮助,也对患者疾病康复具有显著的意义。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脑梗死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研究。方法选用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5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经核磁共振成像分析得出,25例患者中共包含12例颞叶,5例颞顶枕叶,3例颞顶叶,3例颞枕叶,2例小脑半球。结论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结果较为准确,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临床价值 核磁共振成像 出血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MRI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7年收治的200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所有患者手术前MRI影响的特点,其中160例患者进行了选择性广泛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同时做了病理检查,对比MRI与病理检查结果,计算MRI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患者MRI分期与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MRI宫旁浸润11例,淋巴结转移19例,累及颈管14例,累及阴道18例。MRI分期与临床分期总体一致性为87.50%,累及阴道、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累及颈管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77%、94.20%、90.48%、76.56%)、灵敏度(分别为75.00%、60.00%、53.38%、34.78%)、特异度(83.33%、92.86%、82.61%、89.09%)。结论宫颈癌诊断和分期中采用MRI能够清晰地显示病灶的大小、盆腔淋巴结、颈管、阴道的受累情况,具有指导价值,可以作为宫颈癌(特别是浸润性宫颈癌)的首选检查方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宫颈癌 磁共振成像(MRI) 诊断 分期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确诊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组织学分析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对54例患者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计算检查准确率,分析不同程度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差异;结果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检出例数为50例,约占比92.59%。L1-2椎间盘突出12个,L2-3突出14个,L3-4突出16个,L4-5突出18个,L5-S1突出19个,均为椎管内型。其中中央型有25个,旁中央型有16个,椎间孔型有5个,游离型有3个;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效果较好,诊断准确率较高,对硬膜囊、脊髓、神经根、髓核、椎管内结构等具有较好的成像效果,图像分辨率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腰椎间盘突出症 影像学结果 应用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核磁共振影像表现及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62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对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经过对临床资料的整合,本次研究所选取的62例患者中,半月板损伤有93处,其中I级损伤16处,II级损伤21处,III级损伤56处,使用核磁共振影像学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6.77%(90/93)。结论核磁共振可以准确的诊断患者的半月板损伤程度、合并症,具有简便、准确、无创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半月板损伤 核磁共振 影像表现 临床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磁共振成像和CT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诊断疑似膝关节损伤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资料分析,这些患者都先后进行CT磁共振及关节镜检查,结果可以确定为有82例患者存在膝关节损伤。然后就磁共振成像和CT诊断这两种诊断方法在膝关节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患者采用不同的诊断方式,在82例确诊的患者损伤类型中,分别为韧带损伤21例,其中CT诊断15例,磁共振诊断21例;关节腔积液患者29例,其中CT诊断9例,磁共振诊断29例;骨折患者7例,CT磁共振均显示并诊断;半月板损伤的患者有25例,其中CT诊断10例,磁共振诊断25例;骨挫伤25例,全依靠磁共振诊断,CT显示阴性。相比较CT诊断,磁共振成像对骨挫伤,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及关节腔积液的诊断具有相对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两者对比差异显著,故磁共振在关节积液、膝关节骨挫伤、韧带损伤以及半月板损伤等诊断中显著优于CT,相比较CT诊断显特异性、敏感性、准确度更高,P值<0.05,两者差异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和CT诊断方式,都能表现出一定的影像学特征,而磁共振成像相对来说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准确性,因而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核共振成像 CT 膝关节损伤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核磁室诊断的5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CT检查与MRI技术诊断,以关节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经关节镜检查,撕裂36例,未撕裂14例,MRI诊断准确率高于CT检查,且MRI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技术用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其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MRI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CT检查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磁共振CT检查,对比两种方式下的检查结果。结果CT的阳性检出例数为37例,其灵敏度为74%(37/50),其特异度为60%(6/10);磁共振的阳性检出例数为48例,其灵敏度为96%(48/50),其特异度为90%(9/10),磁共振检查灵敏度高于CT(P<0.05)。结论磁共振CT检查相比,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其灵敏度高,能够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一定参考,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磁共振 CT检查 急性胰腺炎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