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的CT与核磁共振诊断临床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股骨头坏死的CT与核磁共振诊断临床对比

吾曼江·伊达依

吾曼江·伊达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CT/MRI室

摘要:目的:对比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股骨头坏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我院股骨头坏死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采取CT诊断方法,观察组使用核磁共振诊断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股骨头疾病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为91.14%,对照组为77.22%,两组相比,t=5.750,p<0.05;结论: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检查能够更好的对其病变情况进行成像与展示,相比CT成像检查具更高检出率。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

前言

股骨头坏死为临床中常见的骨关节疾病之一,临床中该疾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但近些年来我国的老龄化趋势逐渐加重使得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症状导致患者的股骨头出现塌陷以及严重变形,对其功能产生较大影响,严重者可发生残疾[1,2]。目前临床中针对该疾病采取早期治疗手段能够较为有效的控制疾病症状,其中CT与核磁共振为临床中常用的早期诊断方法,但对上述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效果未进行深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CT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股骨头坏死中的诊断价值,笔者采取分组研究的方式对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进行研究,现将研究内容展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股骨头坏死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采取CT诊断方法,观察组使用核磁共振诊断方法。其中男性40例,女性39例,年龄范围(26~77)岁,平均年龄(63.46.2)岁;观察组男性41例,女性38例,年龄范围(25~71)岁,平均年龄(65.3±5.8)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CT检查手段,采用美国通用CT/e型号螺旋CT,要求患者取仰卧位,对患者的股骨关节部位进行扫描。扫描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层厚10mm,间层距10mm。记录患者的检查数据与检查结果[3]。

1.2.2观察组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取核磁共振检查手段,患者取仰卧位,使用我院的西门子1.5T核磁共振仪器对患者的股骨关节部位进行扫描,常规矢状位自动旋回波T2加权像,快色自动旋回波与T2脂肪抑制成像,对需要的患者实施冠状面成像[4]。

1.3评价指标

扫描完成后记录两组患者的成像情况与股骨头坏死阳性率,对比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诊断,对比检出率。

2.结果

2.1两组患者股骨头坏死检出率对比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为91.14%,对照组为77.22%,两组相比,t=5.750,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成像情况对比

进行CT成像检查的对照组患者表现为骨硬化与囊状的透亮区;核磁共振检查的观察组患者中部分患者呈现斑点状的或者条状的T1W1与T2W2信号,部分患者的核磁共振影像表现出局限性的斑片状、散块状等不规则的低信号区域,个别的患者影像中存在较少量的关节囊积液影像。

3.讨论

股骨头受损、内部供血量不足或供血中断引起的骨细胞死亡,最终发展为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即为股骨头坏死。对于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仪早诊断早治疗为主要原则,因此选择合适、有效、准确性高的检查诊断手段在疾病治疗中的地位至关重要[5,6]。临床中一般采取CT与核磁共振两种手段进行检查,笔者在我院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实施分组检查发现核磁共振检查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准确率更高。

CT成像技术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对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可实施多层面连续性扫描,能够对患者的坏死部位进行多层次的观察,形成更高分辨率的成像效果。CT成像技术能够发现患者是否存在死亡骨质、骨破裂等情况,且能够对股骨头关节中是否发生拖尾中出明确诊断。股骨头坏死在CT成像中主要表现为骨小梁发生增粗或者呈现星芒状。核磁共振成像利用电磁波进行检查,具有损伤小与辐射小的优势,股骨头坏死可以应用核磁共振检查没有检查限制性,可以对患者的股骨头进行任何断面与层面进行扫描成像,然后再对坏死组织信息进行较为全面的解剖。能够对患者病变部位的纤细病变与具体的解剖信息进展呈现,进而可对患者的病变进行更为详细的展示分析,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因此在对股骨头诊断方面使用核磁共振检查的优势较为明显。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为91.14%,对照组为77.22%,两组相比,t=5.750,p<0.05。

综上所述,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检查能够更好的对其病变情况进行成像与展示,相比CT成像检查具更高检出率。

参考文献

[1]侯新民,吕仁发,夏桂芳.CT与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多中心对比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6):95-97.

[2]唐贤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MRI、螺旋CT以及DR三种检测方式对其分期诊断效果的对比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2):130-132.

[3]汪淼.CT与MRI检查在成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1):122,124.

[4]岑炳欣.CT与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7,(11):1519-1520.

[5]张敏,杜炯,黄学菁,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MRI特征性表现比较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1):124-127.

[6]ShankaramurthyGayana,AnishBhattacharya,RameshSen,ParamjeetSingh,MaheshPrakash,BhagwantMittal.F-18fluoride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computedtomographyinthediagnosisofavascularnecrosisofthefemoralhead:Comparisonwithmagneticresonanceimaging[J].IndianJournalofNuclearMedicine,2016,3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