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AMI(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用温馨舒适护理模式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挑选收治的AMI患者90例,通过简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方式下结合温馨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心泵衰竭、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并发症现象减少,患者满意度相比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在AMI患者身上应用温馨舒适护理模式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 标签: 心肌梗死 舒适护理 并发症 满意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对AMI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2015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急诊收治的以左胸痛为主要症状表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AMI患者74例,纳入AMI组,校正年龄、性别,同期收治心绞痛急性发作74例,纳入心绞痛组,非心源性胸痛患者74例,纳入对照组,检测血清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cTnT)。结果入院时、4h后、8h后,AMI组、心绞痛组、对照组Myo、cTn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4h后、12h后,AMI组Myo、cTnT水平高于心绞痛组,心绞痛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Myo、cTnT诊断AMI截断值为(38.3±14.5)ng/ml、(0.19±0.68)ng/ml,在此标准下,Myo检测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n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yo诊断AMI敏感度较好,可避免误漏诊。

  • 标签: 血清肌红蛋白 AMI 诊断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1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在胸痛中心AM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3日-2019年7月5日我院收治的胸痛病例162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将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814)和观察组(n=814),分别施以传统护理急救模式和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对两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急救模式,观察组实施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后,观察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可有效缩短AMI患者急诊室停留时间,为患者争取早期有效的治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再灌注成功率,从而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存活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优化护理急救流程 胸痛中心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停留时间 应用 效果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在胸痛中心AM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探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年1月23日-2019年7月5日我院收治的胸痛病例162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将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814)和观察组(n=814),分别施以传统护理急救模式和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对两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急救模式,观察组实施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后,观察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可有效缩短AMI患者急诊室停留时间,为患者争取早期有效的治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再灌注成功率,从而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存活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优化护理急救流程 胸痛中心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停留时间 应用 效果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抢救AMI(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方案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我院此次研究实施于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共选取对象68例,均是本院急诊科收治的AMI患者,依据就诊顺序将患者分成参比组34例、观察组34例,分别实施传统护理、急诊护理路径,对护理干预效果展开讨论。结果:观察组分诊、急诊、抢救、球囊扩张、住院等时间均比参比组用时少,身体恢复期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参比组低,两组比较P<0.05。结论:相比传统护理模式,急诊科运用急诊护理路径配合医师为AMI患者实施急救的效果较确切,预后结局良好。

  • 标签: 并发症 AMI 抢救效果 急诊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联合心理护理的效果情况进行比较。方法 本研究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时间范围中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比组(n=25)和观察组(n=25)。对比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健康情况和Barthel指数。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在经由比较后无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比组患者,数据经由比较后有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在经由比较后无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高于对比组患者,数据经由比较后有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情绪,提高其生活能力。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 心理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应用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已确诊的60例AMI患者(2020.04-2021.04)(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非冠心病患者60例(对照组),随后再以AMI患者死亡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分组,存活组(48例)、死亡组(12例),对所有受检人员应用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分析两组不同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O、LVEDD、QTcd、QTd水平更高,LVEF、SDNN、TS水平更低(P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动态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中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路径。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取样79例,等差数列法分组(我院2019.11-2020.12收治),行常规护理(n=41,参照组)和优化急救护理(n=38,观察组),评价护理效果,对比住院、急救时间。结果:观察组急诊停留,急救时间比参照组用时短,再行PCI率7.89%,心力衰竭率2.63%,病死率0.00%,复发率2.63%,皆比参照组占比低,P<0.05。结论:AMI患者急救中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路径可降低患者再行PCI率、心力衰竭发生率、病死率和复发率,缩短急救、住院用时,值得推广。

  • 标签: 效果评价 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急救护理流程 AMI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急诊护理路径的运用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0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和实验组40例(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各项救治指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救治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该组患者急救时间、静脉通络创建时间等指标均短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急诊护理路径具有极高应用价值,可大大提升AMI患者生存率,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路径 急诊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低钾血症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专业检查后的血钾浓度分为低钾血症组20例(k<3.5mmol/L)和无低钾血症组20例(k≥3.5mmol/L),对比两组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几率。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引发心律失常发生率,非低钾血症组发生率10.00%,低钾血症组发生率55.00%,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抬高型患者与非ST段抬高型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低钾血症发生率较高,直接提升QT离散度从而易引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说明两者之间是直接诱发关系。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低钾血症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临床应用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AMI患者(研究组),均为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内科住院患者,另选取同时期到我院体检健康者38例(对照组),均测定BNP、hs-CRP等指数,并对比。结果对比两组研讨对象△T、LVEDD、LVEF、BNP、hs-CRP等指数,研究组△T指数低于对照组,LVEDD、LVEF、BNP、hs-CRP指数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BNP指数可判定AMI疾病预后状况,且此两个指数均属于不良预测因子,存在独立性,在诊断AMIAMI疾病分层上均有重要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TRA-pPCI与TFA-pPCI)治疗AMI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08月-2022年08月本院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38例,行TFA-pPCI治疗,观察组38例,行TRA-pPCI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下床时间和穿刺点压迫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RA-pPCI治疗效果更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动脉介入 血管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