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炉出铁场是钢铁企业生产中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且控制和收集难度相当大,是冶金企业环保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国家对保护工作的日益加强,对高炉出铁场通风除尘的设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炉出铁场通风除尘设计是整个出铁场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经分析认为,高炉出铁口、撇渣器、渣沟、摆动流嘴、铁水罐位处采用全封闭和负压抽风设计,将铁口区域封闭在小房子里,可以有效控制和收集出铁场各类烟尘,强化烟尘捕集效果。

  • 标签: 高炉出铁场 环保除尘设计
  • 简介:很难想象在浙江丽水这样的山区城市能有如此"讲究"的医院建筑,单单一栋25层高的现代化外科大楼从外观上已经和周边落伍的建筑"格格不入"了,而丽水市中心医院院长韦民的一些做法更是令人费解——在医院内设置时尚的咖啡厅,为医护提供大空间的休息室,在不同楼群的建筑中大胆用色……在追求医疗功能空间实用性的今天,为何韦民偏偏如此重视辅助空间的设计?

  • 标签: 医院建筑 外科大楼 丽水市中心医院 基础医疗 山区城市 功能空间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湿疹这项疾病在城市人群中越来越普遍,研究湿疹的治疗方法尤显重要为此本文观察并分析利用中药内科治疗湿疹方法的疗效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湿疹患者86例,添加中药口服与外敷结合治疗,以半年为一个疗程,观察中医治疗疗效。结果一季度内痊愈42例,大致痊愈18例,初步痊愈16例,无效10例。半年后痊愈72,大致痊愈8例,未痊愈6例。结论对湿疹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添加中药能有效治疗湿疹,综合调理全身,对于湿疹患者来说中医内科治疗是一个有效途径。

  • 标签: 湿疹 中医 内科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罗通定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检测其成品的含量。方法: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通定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100-5 C18 (250x4.6mm),以(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和0.05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1:1),含0.2%三乙胺,用磷酸调pH至6.5±0.05)-甲醇(35:6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0nm。结果:HPLC法能准确测出罗通定原料的含量。进样体积为20μl时,罗通定在0.0187~0.0656m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线性方程为A= 17536832C -31250(r=0.9999);罗通定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3%(n=9),RSD为0.46%。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准确测定罗通定的含量,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罗通定的质量控制方法。

  • 标签:   罗通定 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蔗糖注射液治疗缺铁性贫血(IDA)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治疗联合剂治疗效果。方法抽选我院自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56例缺铁性贫血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病因治疗联合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不良反应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病因治疗可有效提高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贫血 病因 铁剂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蔗糖注射液治疗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由4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采用琥珀酸亚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蔗糖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各项检查指标结果(Hb(血红蛋白)、Hct(红细胞压积)、SF(血清铁蛋白)、TSAT(转铁蛋白饱和度)、ALB(白蛋白)、hs-CRP(超敏C反应蛋白)、Scr(血清肌酐));不良反应发生率(轻度腹胀、食欲减退)。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b、Hct、SF、TSAT、ALB、hs-CRP、Scr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b、Hct、SF、TSAT、ALB、hs-CRP、Scr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缺铁性贫血患者通过蔗糖注射液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蔗糖铁注射液 缺铁性贫血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罗沙司他在达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肾性贫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期间于我院进行MHD的61例达标肾性贫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下文简称C组,n=30)和罗沙司他组(下文简称R组,n=31)。C组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静脉剂治疗,R组给予罗沙司他治疗,观察12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第0周、第12周时血常规指标指标。结果:在第0周时,两组各项指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12周时,两组血常规指标水平均逐渐上升(P<0.05);且R组的血常规指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罗沙司他治疗MHD肾性贫血患者过程中不会出现过载,且与rhuEPO+静脉剂相比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罗沙司他 维持性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静脉用蔗糖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于我科就诊并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静注蔗糖治疗组(实验组40例)及口服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组(对照组40例)。测定治疗前、治疗4周后两组研究对象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水平,观察并对比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Hct、S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实验组Hb、Hct、SF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7.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蔗糖注射液治疗缺铁性贫血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耐受性好。

  • 标签: 蔗糖铁 静脉 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分析过氧化氢汽化灭菌的原理, 并据此设计过氧化氢汽化灭菌设备及灭菌工作流程; 提出了系统设计的要求, 并据此架构了系统组成框图; 根据自动进出料及前后密封门的开闭分析, 设计了PLC控制其运动的状态; PLC是整个系统的主控制器,搭配仪表及传感器完成对整个设备的自动化控制。

  • 标签: 过氧化氢 自动进出料 PLC 流程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静脉用蔗糖对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5月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70例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和蔗糖组,每组35例患者,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琥珀酸亚铁片进行治疗,蔗糖组则采用静脉注射蔗糖进行治疗,结束后,应用统计学对两种护理方案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后,蔗糖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均优于常规组患者P

  • 标签: 蔗糖铁 缺铁性贫血 安全性 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建立输血管理制度体系,改善以往输血管理体系不健全、责任划分不明确、操作流程不规范的方面。方法 分析输血工作3个环节15个步骤,拟制输血工作全程管控方案。结果 从“人、机、、法、环、监”6个方面入手,探讨一套完善可行的管理制度。结论 提出的输血管理制度体系,可以有效加强输血管理质控,从而达到提升输血管理质效的目的。

  • 标签: 人机料法环监 输血管理 管理质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25例。其中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临床护理的康复路径护理方法,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方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康复护理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 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静脉滴注蔗糖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20.8-2022.8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38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使用有机多糖铁口服治疗,观察组使用蔗糖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实验室指标以及治疗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实验室指标以及治疗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静脉滴注蔗糖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滴注 蔗糖铁 缺铁性贫血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予以口服、静脉注射剂的效果做分析。方法:试验时间为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取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45例。参照组主要行口服剂治疗,研究组主要行静脉注射剂治疗。分析相关贫血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贫血指标在治疗前比对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研究组贫血指标相比于参照组较优(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而言,静脉注射剂的效果明显优于口服剂的效果,但不良反应无差异。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静脉注射铁剂 口服铁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