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麻疹病毒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检验措施及其检验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本疾控中心接到各辖区内上报的160例疑似麻疹病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集咽拭子、血液标本送检,咽拭子采取PCR检验,血液标本采取ELISA法检验,比较两种方法对麻疹病毒的检测结果。结果160例疑似麻疹病例中,经两种方法检测后排除23例风疹病毒阳性病例,剩余137例病例中,发病后4d内,PCR检验对麻疹病毒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法检验(80.28%vs60.56%,P<0.05),而在发病4天后,PCR检验对麻疹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与ELISA法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82%vs78.79%,P>0.05)。ELISA法检验结果为阴性而PCR检验为阳性的病例中,其检测时间多分布于发病后1~4d内。结论在麻疹病毒的病原学检测中,PCR检验可对早期麻疹患者进行诊断,还可对早期ELISA法诊断为阴性的患者进一步诊断,可有效减少漏诊,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 标签: 麻疹病毒 PCR检验 ELISA 检验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TP-ELISA试剂联合PCR法在实际工作中检测梅毒的特异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梅毒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TP-ELISA试剂进行常规医学检验,观察组用TP-ELISA试剂联合PCR检测患者血液样本。初检阳性时需双孔复查,仍为阳性,方定为ELISA阳性标本。然后用PCR法行梅毒抗体确认试验并结合临床梅毒病史追询情况判断为确定阳性,对ELISA阳性和确定阳性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检出率为ELISA阳性10例,检出率52.63%;观察组检出率为ELISA阳性17例,检出率89.47%。观察组确定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P-ELISA试剂用于无偿献血者时特异性好,而用于临床患者检验时,由于一些其他感染、内科疾患(主要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年龄、甚至某些药物等原因,假阳性偏高。建议不断改进试剂的同时联合PCR技术进行医学检验,严格规范试验操作。同时临床在解释TP-ELISA阳性结果时,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病史、体征等情况,可疑时应注意复查和进行必要的追踪。

  • 标签: TP-ELISA PCR 医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侵入性护理操作的实时监控管理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0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侵入性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组患者应用加强侵入性护理进行干预。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过程当中,应用加强侵入性护理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侵入性护理 操作 实时监控管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乙肝表面抗原定量(HBsAg)在ETV抗病毒治疗达停药标准停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停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停药标准按照指南执行,随访1年。结果停药时HBsAg定量数值高、治疗达停药标准时间长、基线HBeAg阴性人群、停药时HBcAb定量水平数值高、基线ALT水平高,更容易发生停药后的复发(p值分别为0.004、0.028、0.009、0.003、0.013)。进一步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停药时HBsAg定量水平是停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停药时HBsAg定量水平为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达停药终点后随访复发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停药 慢性乙型肝炎 HBsAg定量 预测
  • 简介:使用全自动色差计从黄色指数的角度对经过辐照之后的烯烃聚合物样品的黄色指数与辐照剂量、辐照后时间以及辐照源之间的关系。产品经过辐照后的初始黄色指数随辐照剂量的升高而升高,但随着辐照后时间的推移,黄色指数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此外,烯烃聚合物对不同的辐照源产生的响应(黄色指数)也不同。

  • 标签: 黄色指数 环烯烃聚合物 辐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双法在乳房下垂整形中的价值。方法选2018年2月到2018年10月之间进行乳房下垂整形的50例患者作参考对象,所有患者均实行改良双法,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状况。结果患者乳房下垂情况有明显改善,乳房外形得到改变,美观挺立,患者不良情绪明显缓解(P<0.05)。结论在乳房下垂整形中采用改良双法,易操作,对患者损害少,手术痕迹浅,效果理想,减少患者心理负担,值得广泛使用。

  • 标签: 改良双环法 乳房下垂 整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素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根面平整术及刮治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盐酸米诺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探诊深度、菌斑指数、探诊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治疗中采用盐酸米诺素,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盐酸米诺环素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临床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甲硝唑药膜联合盐酸米诺素软膏治疗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牙周病患者7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盐酸米诺素软膏治疗措施,观察组采取甲硝唑药膜联合盐酸米诺素软膏治疗措施。结果观察组36例中,对于甲硝唑药膜联合盐酸米诺素软膏治疗后的效果,无效1例,总有效35例,临床治疗有效率97.22%;对照组36例中,无效5例,总有效31例,临床治疗有效率86.1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甲硝唑药膜联合盐酸米诺素软膏治疗模式运用于牙周病患者工作中,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疗效,可帮助患者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治疗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牙周病 甲硝唑药膜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素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一年期间在我院皮肤科门诊治疗的108例中重度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多西素口服联合胶原贴敷料贴敷治疗,对照组单用多西素治疗,疗程6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多西素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多西素治疗。

  • 标签: 多西环素 胶原贴敷料治疗 中重度痤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患者对抗瓜氨酸抗体进行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过去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确诊患者56例,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资料56例,分别定位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和免疫比浊法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抗瓜氨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水平进行测定。对比两组上述两项指标测定结果和检测结果的阳性例数。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的抗瓜氨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上述两项指标检测结果的阳性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患者的抗瓜氨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水平在发病之后会呈现异常升高的状态,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可以将上述两项指标作为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患者的病情诊断和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参考。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抗环瓜氨酸抗体 类风湿因子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盐酸米诺素对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治疗效果,以及其对血清龈沟液内容物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口腔科治疗的58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根管治疗、刮治术和根面平整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米诺素局部用药,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对静脉血和龈沟液取样,检测样本中CRP和TNF-α含量。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和龈沟液中CRP和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多项牙周诊查指标也优于对照组。结论盐酸米诺素辅助刮治术和根平整术对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有较好疗效,优于传统常规治疗手段。

  • 标签: 盐酸米诺环素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