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为减少化疗药调配与配置差错,确保住院患者使用化疗药的安全性和及时性,东阳市人民医院基于二维技术和医院信息系统,对化疗药品的使用流程进行监控,实现化疗药品“一物一”的配置。与传统配置流程相比,化疗药品“一物一”配置流程可有效降低调配过程中的差错,提高配置中心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化疗药品 集中配置 一物一码
  • 简介:在军队调整改革期间,积极适应强军目标要求,不断创新医疗服务新举措,从巡回医疗、优化流程、改善设施、主动防病等四个方面入手,切实做好部队医疗保障工作。

  • 标签: 改革期间 军队医院 服务部队 新举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手术室病理标本规范管理中信息化病理标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规范管理之后进行手术的1000例患者的病理标本作为观察组,选择规范管理之前的900例病理标本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信息化实施前后两组病理标本送检时间等。结果信息化实施之后病理标本送检时间明显缩短,且标签准确率名校提高,问题标本出现几率有效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病理标本规范管理中使用信息化病理标识,可有效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出现问题标本的机率,手术室与病理科工作人员的满意度较高,其对于提升病理标本管理质量与手术安全管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手术室 病理标本 规范管理 信息化 病理标识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的前急救措施,以此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7年8月期间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前急救资料。结果通过针对性有效的急救措施,患者临床控制35例,约占79.55%,显效7例,约占15.91%,好转2例,约占4.54%。结论通过及时有效的急救及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急救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急救转运的风险因素及其管理策略,以便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70例前急救转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分析风险因素出现原因,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结果在风险因素方面,服务意识差、沟通不当、仪器及药品不齐、接诊准备不足所占比例分别为18.18%、27.27%、18.18%、36.36%;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7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急救转运存在一定的风险,但予以针对性管理策略,可有效提高临床安全性,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院前急救转运 风险因素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疗养的医疗保健工作的现状,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观察其护理效果,评价其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2月期间在疗养接受康复保健护理的110例疗养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两组疗养人员的护理效果,评价其护理质量。结果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接受优质护理的观察组疗养人员对于护理的满意率(92.73%>78.18%)相对更高(P<0.05)。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相比,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93.11±4.17)分>(77.29±5.32)分、生活管理质量评分(92.34±4.08)分>(78.03±4.74)分、心理疏导质量评分(94.40±4.25)分>(78.42±4.61)分以及疾病预防质量评分(91.74±4.21)分>(78.85±4.22)分相对更高(P<0.05)。结论在疗养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提供更加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强化基础护理细节。实施心理疏导,调节疗养人员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深入到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各项生活活动的管理,让疗养人员的生活更加健康、规律,同时帮助其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呈现出有特色的护理服务,进而赢得疗养人员的满意与肯定,疗养的医疗保健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疗养院 优质护理服务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能排除结核的肺部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方案制定。方法从抗菌谱、抗菌机制、药效学、耐药性、循证学依据等反面讨论不能排除结核的肺部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工作。结果通过临床实践,临床药师对患者整个诊治过程实施监护。结论临床药师作为多学科团队之一,对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其重要意义。

  • 标签: 临床药师,妊娠期,哮喘,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