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观察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颈椎痛的临床疗效观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救治的192例颈椎病患者,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研究组144例分为3个治疗模式小组均使用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对照组48例使用常规推拿治疗,比较4组治疗后的CASCS评分和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CASCS评分中临床体征、主观症状以及社会、生活和工作适应能力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颈椎病的治疗中使用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体征、主观症状以及社会、生活和工作适应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 推拿 颈椎病,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先天性结肠经肛门行结肠根治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接诊的78例先天性结肠经肛门行结肠根治术患儿开展研究,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精细化护理),各组39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减短(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干预可保证患儿手术护理需求,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儿术后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值得借鉴。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经肛门行巨结肠根治术 精细化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肩周炎为临床上常见疾病,以45岁以上人群多发,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夜间加重,关节活动受限,笔者采用毫针刺方法治疗肩周炎,取健侧肩髃透刺臂臑、肩贞透刺极泉、肩髎透刺臑会三组腧穴,运用平补平泻,疗效满意,该法具有取穴较少,一针多穴,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便于推广的特点。

  • 标签: 肩周炎--健侧腧穴--透刺--活动患侧关节
  • 简介:【摘要】先天性结肠也就是希尔施普龙病,其主要是以近端结肠扩张、肥厚为基础特征的病变,患儿的发病基础在于神经节细胞缺乏、肠管持续痉挛而导致的粪便瘀滞。临床中关于先天性结肠的主要干预措施在于回流灌肠和结肠根治手术,其中回流灌肠属于手术治疗的必然过程,对于患儿的早期康复具备明显的推动作用。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先天性结肠的综合干预效果,本文简要分析先天性结肠患儿回流灌肠的护理研究进展,希望能够为相关临床工作者提供帮助。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回流灌肠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电阻抗图像重建是电阻抗成像技术的核心挑战之一,传统的线性和非线性方法存在准确性和计算复杂度的限制。然而,随着深度学习在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深度功能医学影像为电阻抗图像重建范式的突破提供了新的可能。

  • 标签: 医学影像 电阻抗图像 重建
  • 简介:[摘要] 血清淀粉酶升高是临床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实验室指标,但对于持续性的、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不匹配的血清淀粉酶异常升高,应注意鉴别诊断。本文报道了一例以血淀粉酶升高为临床表现的胰腺淀粉酶血症,最终依靠尿淀粉酶确诊,文献报道该症约占高淀粉酶血症的2.5%,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 标签: [] 急性胰腺炎 巨淀粉酶血症 淀粉酶 肌酐清除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神经衰弱患者,从我院中选择该病例88例,入院时间均在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按照姓氏排序进行分组,传统组与责任组均为44例,传统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责任组接受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治疗,其余治疗条件均一致,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责任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4.55%、90.91%明显高于传统组45.45%、72.73%,说明责任组的整体疗效更为确切,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传统组与责任组患者的SL评分和AT评分在早期差别不大(P>0.05);随着治疗的介入,两组的SL评分和AT评分均降低,且责任组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治疗对神经衰弱能够显著提高疗效,无副作用,安全可靠,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神经衰弱 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部分脾切除术治疗晚期血吸虫肝硬化脾症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优质护理在先天性结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21年收治的46例小儿先天性结肠患儿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46例患儿随机的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手术指标、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儿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开展腹腔镜辅助下行小儿先天性结肠根治术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纳入腹腔镜手术指征的先天性结肠患儿10例,在腹腔镜辅助下行结肠根治术,给与患儿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护理,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经腹腔镜治疗后患儿手术日排便,无肛周感染,恢复快,无护理并发症,术后一周均治愈出院,家属满意。结论先天性结肠的患儿加强术前、术后等护理环节,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减少其并发症。

  • 标签: 腹腔镜辅助治疗 先天性巨结肠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回流灌肠在小儿先天性结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于2014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小儿先天性结肠患者按照数字表顺序划分成两个组,其中50例设为观察组,另50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回流灌肠护理方法治疗,而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回流灌肠法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灌肠时间、灌肠液的出入量、残留液量、灌肠合作程度、肛周皮肤状况、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状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灌肠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每次灌肠液的出入量上远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灌肠合作性及肛周皮肤状况远远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除此之外,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状的机率远远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于小儿先天性结肠患者给予改良回流灌肠方法进行治疗效果理想,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良好,并且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减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改良回流灌肠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先天性结肠经肛门根治术围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03月-2020年03月收治的47例,行经肛门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结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围术期护理,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6%),护理满意度(95.74%),说明对行经肛门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结肠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经肛门根治术 围术期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先天性结肠是一种常见的肠神经元发育异常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5000,由于疾病所致,极易发生营养不良,影响患儿的早期康复,本文从加速康复的角度,对先天性结肠患儿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及营养评估、营养支持等管理现状做一总结。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补中益气汤联合盆底磁电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气血虚弱型阴道松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接收的60例气血虚弱型阴道松驰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均为30例。对照组实施盆底磁电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补中益气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盆底肌力明显改善于对照组;观察组阴道松弛程度明显改善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VH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中益气汤联合盆底磁电联合十生物反馈治疗气血虚弱型阴道松驰的临床更明显,值得临床重视并积极采纳。 

  • 标签: 补中益气汤 盆底磁电 生物反馈 气血虚弱型阴道松驰
  • 简介:[摘要]目的:幼细胞性贫血(MA)与难治性贫血(RA)临床症状等相似度较大,引入骨髓细胞形态,探究该项检验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为MA组,30例难治性贫血患者为RA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及骨髓形态检查,比较两组血常规外周血象特征检查结果、骨髓形态检验结果及幼变红细胞胞体直径。结果:RA组有核红细胞PAS阳性率及粒系病态、红系病态、淋巴样小核检出率均高于M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幼原始细胞及幼变早幼红细胞胞体直径均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血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及红细胞减少、幼红幼粒细胞检出率及粒系幼变、红系幼变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幼变中红细胞胞体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RA两种贫血类型在骨髓形态上有较大差异,前者主要特征为红系/粒系病态和淋巴样小核,后者主要特征为幼变红细胞体积增大、直径变长,该项检验指标具有较大的临床鉴别优势。

  • 标签: []巨幼细胞性贫血 难治性贫血 骨髓形态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和幼细胞性贫血时采用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时间段为2018年9月~2022年8月期间,随机抽取在本院确诊的临床资料全面的贫血患者共66例,其中缺铁性贫血35例,幼细胞性贫血31例,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3例,对所有的研究对象均实施血常规检验,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红细胞计数(RBC)、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等指标。结果:通过数据对比发现,健康体检者的RBC、Hb、MCH均显著高于缺铁性贫血组和幼细胞性贫血组,RDW低于缺铁性贫血组和幼细胞性贫血组,均P<0.05;幼细胞性贫血组患者的RBC、Hb、MCH均显著低于缺铁性贫血组,RDW高于缺铁性贫血组,P<0.05。结论:在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和幼细胞性贫血时采用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较高,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常规监检查 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刺法配合电针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患者68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34例,仅常规使用激素减轻神经水肿,维生素B1和B12营养神经治疗)和观察组(34例,除了上述治疗外加用刺法配合电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但观察组经过刺法配合电针治疗治疗后,其肌电图检查指标、未治愈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患者治疗过程,采用刺法配合电针治疗能取得较佳的效果,可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