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6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重症肺炎病人接受振动痰与人工叩击痰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病人,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24h平均痰量高于对照组、氧合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振动痰方式对重症肺炎病人干预,可改善病人的氧合状况,提升痰量,建议推广运用。

  • 标签: 振动排痰 人工叩击排痰 重症肺炎 排痰护理 氧合状况 排痰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急腹症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实施多螺旋CT平扫+重建技术诊断,对照组实施超声、CT轴位平扫及腹部平片检查方式诊断。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多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准确率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 急腹症影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折诊断中多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效果及准确性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CT检查,观察组实施多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性。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多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骨折患者,有利于提升诊断准确率。

  • 标签: 骨折诊断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6螺旋CT技术在膝关节损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因膝关节损伤在本院治疗的患者共40例,时段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所有患者都开展16螺旋CT技术诊断,并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判断16螺旋CT诊断结果。结果:在关节积液以及骨质损伤诊断中,16螺旋CT诊断准确率分别是62.50%、30.00%,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16螺旋CT技术在膝关节损伤患者诊断工作中,可发挥较高的诊断作用,准确判断关节积液和骨质损伤问题,为后期患者尽早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16排螺旋CT 膝关节损伤 关节积液 骨质损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机械振动痰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12月~2024年4月收治的62例肺炎患儿,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痰护理,观察组给予机械振动痰护理。比较2组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患儿生活质量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咳嗽咳痰、肺部啰音、气促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疾病影响、活动能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55%高于对照组70.97%(P<0.05)。结论  机械振动痰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  机械振动排痰 肺炎 生活质量 家属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蒙药加沙疗治疗甲的疗效。方法:选取甲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观察组进行蒙药加沙疗治疗,对比治疗效果以及甲状腺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以及甲状腺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蒙药加沙疗治疗甲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甲状腺指标。

  • 标签: 蒙药 沙疗 甲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结雾化吸入及振动痰在呼吸道疾患的临床护理中的综合效应。方法:自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入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患110名,随机分派为两个分组,每组55名。对照组集体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而试验组集体采纳雾化吸入与振动痰的联合治疗方式。进一步对两组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效率显著超越对照组,并且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在护理后的日常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品质(SCRO)评级和呼吸困难度指数(BDI)评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结合振动痰护理在雾化吸入的基础上,能显著推进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咳嗽痰,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 呼吸系统疾病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64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将其64螺旋CT平扫进行增强扫描、三维重建进行回顾分析,评价图像并对主动脉夹层的CT表现进行观察。结果 60例患者中,Ⅰ型21例,占比35.00%,Ⅱ型13例,占比21.67%,Ⅲ型26例,占比43.33%;CT平扫征象:主动脉增宽33例,占比55.00%;新月形或者环形增厚20例,占比33.33%;管腔内高密度线样内膜征7例,占比11.67%。增强扫描:真假双腔和低密度内膜瓣影53例;多腔改变5例;真腔密度较大36例;真假腔密度相近40例;假腔管径大于真腔46例;真假腔管径相近16例;假腔中见血栓38例;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对其显示情况一致,最大密度投影破口显示率11.67%,内瓣膜63.33%,真假腔66.67%,容积在现技术破口显示率23.33%,内瓣膜85.00%,真假腔88.33%。结论 64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主动脉夹层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可以作为首选影像学手段。

  • 标签: 64排螺旋CT 血管成像 主动脉夹层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机械痰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呼吸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中进行。采用对比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机械辅助技术进行痰液清除,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体位引流和气道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痰液清除效果、呼吸道通畅程度、呼吸功能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痰液清除效果、呼吸道通畅程度和呼吸功能指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机械痰组痰液清除效果更好,呼吸道通畅程度更高,呼吸功能指标更好。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显著。结论:机械痰在呼吸内科护理中具有较好的痰液清除效果、呼吸道通畅程度和呼吸功能改善作用。虽然不良事件发生率略高于常规痰组,但整体上仍能保证安全性。因此,机械痰是一种有效且相对安全的呼吸内科护理方法,可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机械排痰 呼吸内科护理 有效性 安全性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出血(ICH)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振动痰仪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80例ICH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振动痰仪,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4h、48h、72h痰量及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用预见性护理与振动痰仪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排痰,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

  • 标签: 脑出血 肺部感染 预见性护理 振动排痰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气囊背心痰仪配合个体化护理对小儿重症肺炎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肺炎患儿50例,时段: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个体化护理)和观察组(个体化护理+气囊背心痰仪),各25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高热、气促、肺部啰音、咳嗽症状消失时间更短,护理后观察组PaCO2水平更低,PaO2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重症肺炎患儿个体化护理配合气囊背心痰仪干预成效显著。

  • 标签: 小儿重症肺炎 个体化护理 气囊背心排痰仪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多模式促痰护理及家属陪伴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对象为我中心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70例,使用双盲法分组。参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实验组予以多模式促痰护理及家属陪伴护理。观察比对两组患儿的呼吸功能。结果:与参照组比较,实验组患儿的呼吸功能较为优异(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患儿实施多模式促痰护理及家属陪伴护理的价值显著,能够有效提升呼吸功能,临床可以广泛使用。

  • 标签: 多模式促排痰护理 家属陪伴护理 小儿肺炎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利用320CT血管造影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4年3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CT室接受320头颈CTA扫描的159例患者,根据是否出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分为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分析两组间颈动脉斑块钙化的大小、位置的差异。结果 症状组患者117例,无症状组患者42例,症状组小钙化的出现率(38.7%)大于无症状组(1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症状组内膜钙化的发生率(44.5%)大于无症状组(1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CTA显示的钙化位置、大小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相关,表面钙化及小钙化增加了斑块易损性,进一步提高了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 标签:
  • 简介:【摘要】改良俯卧位痰法近些年在临床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中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也为患儿预后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就具体探究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改良俯卧位痰法的实际情况,并从需要痰的原因、痰相关护理操作内容、机制和作用等方面,汇总近些年相关临床研究内容并分析,目的为临床提升患儿康复的速度、患儿预后的改善提供部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同时通过深入分析,也希望能强化患儿临床的监护,提升患儿的护理安全。

  • 标签: 吸入性肺炎 新生儿 改良俯卧位排痰法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中应用飞利浦64螺旋CT冠脉成像以及冠脉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飞利浦64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进行检查,以后者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前者对疾病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飞利浦64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2.59%(25/27)、92.31%(12/13)、92.50%(37/40)。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实施飞利浦64螺旋CT冠脉成像的诊断准确率比较高,有推广价值。

  • 标签: 64排螺旋CT 冠脉成像 冠脉造影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耳穴贴压联合通淋促汤治泌尿系腔内钬激光术后残留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的观察对象均为施予泌尿系腔内钬激光术的患者,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时间段入院诊治。共抽选60例,以随机法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完成手术后嘱咐其多喝水,观察组基于此联合实施耳穴贴压和通淋促汤,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二者疗效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泌尿系腔内钬激光术后残留结石中联合使用耳穴贴压和通淋促汤治疗,疗效显著,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残留结石 耳穴贴压 钬激光术 泌尿系 通淋促排汤
  • 简介:【摘要】目的:在阴道分娩初产妇中采取自由体位待产联合拉玛泽呼吸痛法,探究该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纳入我院90名阴道分娩初产妇,等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助产护理,实验组采取自由体位待产联合拉玛泽呼吸痛法,对比两组结果。结果:在临床指标中,研究组的产前产后SAS评分和SDS评分、第二产程时间、分娩结局、剧痛发生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阴道分娩初产妇中应用自由体位待产联合拉玛泽呼吸痛法的价值较高,能显著改善产妇负面情绪,缩短第二产程,同时分娩结局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阴道分娩 初产妇 自由体位待产 拉玛泽呼吸减痛法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综合痛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对痔疮手术患者疼痛程度和舒适度及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痔疮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根据单双数法进行分组,单数分到观察组(n=39例),双数分到对照组(n=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痛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对两组疼痛程度评分和舒适度及心理韧性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4h、术后12h、术后1d、术后2d的疼痛程度评分均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前两组GCQ评分、CD-RISC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GCQ评分、CD-RISC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痔疮手术患者实施综合痛护理联合舒适护理效果较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舒适度和心理韧性。

  • 标签: 综合减痛护理 舒适护理 痔疮手术 疼痛程度 舒适度 心理韧性
  • 简介:【摘要】目的:前列腺癌是目前男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需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而本文即探究瘤性前列腺癌根治术联合内分泌治疗在寡转移前列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寡转移前列腺癌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将所有患者平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65%,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参照组为82.61%,随访期间死亡1例,P<0.05,组间存在对比性。结论:瘤性前列腺癌根治术联合内分泌治疗寡转移前列腺癌,疗效显著,促进患者预后,应给予推广和实施。

  • 标签: 内分泌治疗 减瘤性前列腺癌根治术 寡转移前列腺癌 治疗效果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