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乙肝病毒荧光定量PCR检验结果,为乙肝诊治提供依据。方法:研究时间:2020年5月1日-31日,研究对象为100例乙型肝炎患者,患者均实施荧光定量PCR检验以及实验室血清学检查,分析检验结果。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表达模式中大三阳阳性率最高,同时对应乙型肝炎病毒含量水平最高,较其它模式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检验乙肝病毒可作为乙肝诊断的重要依据,为乙肝的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 标签: 乙肝 乙肝病毒 荧光定量PCR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本所PCR质量检测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包括总实验室设计、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人员培训和管理、室间质评和实验耗材等方面。目前该实验室已正常、有序投入使用,本文旨在为其他PCR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经验。

  • 标签: PCR实验室 生物安全 设计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麻疹病毒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检验措施及其检验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本疾控中心接到各辖区内上报的160例疑似麻疹病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集咽拭子、血液标本送检,咽拭子采取PCR检验,血液标本采取ELISA法检验,比较两种方法对麻疹病毒的检测结果。结果160例疑似麻疹病例中,经两种方法检测后排除23例风疹病毒阳性病例,剩余137例病例中,发病后4d内,PCR检验对麻疹病毒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法检验(80.28%vs60.56%,P<0.05),而在发病4天后,PCR检验对麻疹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与ELISA法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82%vs78.79%,P>0.05)。ELISA法检验结果为阴性而PCR检验为阳性的病例中,其检测时间多分布于发病后1~4d内。结论在麻疹病毒的病原学检测中,PCR检验可对早期麻疹患者进行诊断,还可对早期ELISA法诊断为阴性的患者进一步诊断,可有效减少漏诊,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 标签: 麻疹病毒 PCR检验 ELISA 检验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CR技术在乙型肝炎中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仪检测疟原虫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省出入境单位收集到的已经镜检法证实为恶性疟疾的全血样本32例、镜检为阴性的全血样本1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样本中均提取DNA并加入RT-PCR检测试剂进行荧光定量PCR仪检测,观察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荧光定量PCR仪检测结果显示:恶性疟疾全血样本23例、间日疟疾全血样本11例,阴性全血样本11例,诊断符合率95.6%。复检结果显示:2例标本通过PCR扩增、序列对照,发现其测序结果与公布的疟原虫序列一致,确定均含有疟原虫。结论:荧光定量PCR仪检测疟原虫的应用价值高,能够敏感、可靠的检出疟原虫DNA。

  • 标签: 荧光定量PCR仪 疟原虫 疟疾诊断
  • 简介:摘要:免疫吸附疗法是一种基于亲和原理的血液净化程序。通过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提取患者的血液,在血液中加入抗凝剂,然后通过过滤器分离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泵将分离的血浆输送到吸附剂中,通过吸附柱上具有高亲和力的物质去除致病因素。最后,将纯化的血浆和红细胞成分返回给患者。与血浆置换术相比,血浆置换术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补充外源性血浆或血液成分,从而有效避免血源性疾病或过敏反应,安全性更高。目前,该疗法已被用于多种免疫性疾病。

  • 标签: 免疫吸附疗法 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免疫吸附疗法是一种基于亲和原理的血液净化程序。通过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提取患者的血液,在血液中加入抗凝剂,然后通过过滤器分离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泵将分离的血浆输送到吸附剂中,通过吸附柱上具有高亲和力的物质去除致病因素。最后,将纯化的血浆和红细胞成分返回给患者。与血浆置换术相比,血浆置换术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补充外源性血浆或血液成分,从而有效避免血源性疾病或过敏反应,安全性更高。目前,该疗法已被用于多种免疫性疾病。

  • 标签: 免疫吸附疗法 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疹病毒 PCR检测方法,总结出最有效的检测措施,为我们治疗麻疹奠定基础。方法:对30例疑似麻疹病毒病例进行 PCR检测,并对确诊的麻疹病人及时给予有效治疗。结果:对这些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后,我们确定有21名患者经 PCR检测呈阳性,其余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免疫检验中应用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的实际应用情况,探讨其临床检验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 180例我血站从临床获取的免疫检验的患者, 随机均分成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免疫检验, 实验组采纳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的临床免疫检验方式。并且在检验过程中,详细、有效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临床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观察免疫检验的实际应用中,实验组的临床免疫指标检查指标变异指数小于未进行质量控制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的临床免疫检验方式,其检验结果更可靠、更准确。

  • 标签: 免疫检验分析 常规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分析其对免疫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进行免疫检验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验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流程完成免疫检验,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加强质量控制。比较2组各项检验指标变异系数。结果:观察组患者CA125指数、CA199 指数、CEA指数、AFP指数、INS指数、甲状腺功能指数、β-HCG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免疫检验中加强质量控制可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变异系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