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后,医学救援常以抢救急危重症为重点,以使损伤伤病员得到及时的救护与治疗,本文概括了灾害后对多发伤病人实施科学规范化、程序化的急救护理,更“早、快、准”地处理危及病人生命的主要部位,为病人手术赢得了宝贵时间,为后期治疗与预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灾害救援 多发伤 现场急救
  • 简介:海上核辐射应急可能在空中、海面甚至水下的立体区域内进行,具有时效求高、任务危险大、专业特征强、干扰因素多、相互协同难等特点。目前,海上核应急队伍存在一线救援力量薄弱、应急响应迟缓、复杂伤情处置困难、海上救援装备不足等问题;通过科学制定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实战演练、高度重视航海特殊伤病急救、完善应急信息化支撑等手段,可提高海上核医学应急能力。

  • 标签: 核辐射 海上 应急救援 困难 对策
  • 简介:摘要:创伤院前急救指的是伤病员进入到医院之前进行到了医疗急救,其也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首要环节与重要基础。对遭遇到意外创伤或者突发疾病的伤员而言,患者接受救治的效率也直接关系到了病情的治疗和预后效果。只有做好创伤前院前急救以及应急保障,才能够让患者的病情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控制,为后续治疗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就创伤院前急救应急保障进行了深入探讨。

  • 标签: 创伤院前急救 应急保障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一线核辐射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措施。方法根据核辐射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的实际,结合实地演练经验开展理论分析。结果当前一线核应急队伍还普遍存在宏观管理体系松散、专业救治人才缺乏、进修培训不连贯、救治药材更新配套缓慢等薄弱环节。结论通过科学制定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实战演练、优化药材供应储备、完善应急信息化支撑等手段,可提高一线核医学应急队伍的救治能力。

  • 标签: 核辐射 应急救援 队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交通事故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效果。方法:抽取2020.5-2021.5时间区间内,我科室接收的交通事故伤患者51例作为常规组,抽取2022.5-2023.5时间区间内,收治的交通事故伤患者51例作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2组交通事故伤患者的首次救助时间,院前急救工作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首次救助时间,明显比常规组患者少(P

  • 标签: 交通事故 院前 急救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应急预案急救流程联合绿色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抢救各阶段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3月收入我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4例,按护理模式不同分组,对照组26例行常规干预,观察组28例基于其干预条件启用应急预案急救流程+绿色通道,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NIHSS量表得分以及各抢救阶段时间(院前急救时间、转运时间、候诊时间及接受治疗时间)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启动应急预案急救流程+绿色通道,能够有效缩短抢救各阶段时间,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应急预案急救流程 绿色通道 神经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的多元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交通事故现场急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2021级本科刑事技术专业方向的两个班级101名学生分为试验组(n = 51)和对照组(n = 50),对照组采用“讲-演-练-评”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教学。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能力测评。结果 试验组理论、技能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89.11%以上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有利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等。结论  基于翻转课堂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有助于体现混合教学的优势,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学效果。

  • 标签: 现场急救 翻转课堂 信息化 技能操作 综合测评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的多元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交通事故现场急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2020级本科刑事技术专业方向的两个班级101名学生分为试验组(n = 51)和对照组(n = 50),对照组采用“讲-演-练-评”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教学。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能力测评。结果 试验组理论、技能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89.11%以上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有利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等。结论  基于翻转课堂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有助于体现混合教学的优势,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学效果。

  • 标签: 现场急救 翻转课堂 信息化 技能操作 综合测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外科急诊收治的54例患者,利用双盲分组法将54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2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模式,27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反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急救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急救中的应用发挥了显著效用,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同时还有利于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极大的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外科急救工作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创伤急救模式 外科急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脑卒中急救时间窗的院内外急救处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治疗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急救方法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流程,观察组采取时间控制急救,评价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救治后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比对照组短,救治后的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急救时间窗内完成院外、院内救治,可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并改善其肢体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急救时间窗 神经功能 急救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外科急诊收治的54例患者,利用双盲分组法将54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2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模式,27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反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急救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急救中的应用发挥了显著效用,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同时还有利于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极大的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外科急救工作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创伤急救模式 外科急救 应用效果
  • 简介:国际医疗救援行动中风险管理应用研究是军队执行医疗救援任务面临的重大课题。鉴于国际医疗救援行动尚无可借鉴的风险管理标准,本文拟结合医疗队历次参与国际维和、国际医疗救援等任务中的经验,分析其主风险及发生的原因,以期为构建国际医疗救援行动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提供思路,并提出关于风险评估的几点思考。

  • 标签: 国际医疗救援 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应急预案的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内科临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50例为2020年1月-12月期间接受常规急救护理的急诊内科患者(A组),50例为2021年1月-12月接受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的急诊内科患者(B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与对比。结果 B组的出诊到达、第一救治、分诊及急诊停留均短于A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A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应急预案的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应用到急诊内科临床救治中不仅可以缩短救治时间,同时还可以提升抢救成功率,并赢得患者更高的认可度。

  • 标签: 应急预案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 急诊内科 临床救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