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在行人工流产术(手术流产与药物流产)妇女中,未育妇女占多数.她们中绝大部分会面临再次生育问题.研究认为,人工流产史既与再次妊娠早产直接相关,又与再次妊娠时先兆流产、前置胎盘、胎膜早破,胎儿窘迫等并发症密切相关,但尚存争议.本文就人工流产术后对再次妊娠早产的影响,综述如下.

  • 标签: 人工流产 再次妊娠 早产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克尔憩室(MD)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92例MD患儿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2个月至13岁7个月。按照MD患儿并发症不同,将其分为肠梗阻组(n=33)、便血组(n=44)和憩室炎组(n=15)。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3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以及并发症、憩室长度与直径比值(HDR)、MD与回盲瓣距离、胃黏膜异位率等临床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对3组患儿的憩室HDR、MD与回盲瓣的距离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再采用SNK-q法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秩和检验,对3组患儿的年龄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对3组患儿的性别构成比、胃黏膜异位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结果(1)92例MD患儿中,并发无痛性便血者为44例(47.8%),并发肠梗阻者为33例(35.9%),并发憩室炎者为15例(16.3%)。(2)3组MD患儿年龄、性别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肠梗阻组、便血组、憩室炎组患儿憩室HDR分别为(1.8±0.9)、(2.7±1.3)、(1.9±1.4),3组患儿憩室HDR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91,P=0.006),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便血组憩室HDR分别高于肠梗阻组和憩室炎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肠梗阻组与憩室炎组憩室HD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梗阻组、便血组、憩室炎组患儿MD与回盲瓣距离分别为(44.2±15.1)cm、(52.6±13.8)cm、(39.7±16.9)cm,3组患儿MD与回盲瓣距离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64,P=0.006),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便血组MD与回盲瓣距离分别远于肠梗阻组和憩室炎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肠梗阻组与�

  • 标签: 美克尔憩室 空肠 回肠 肠梗阻 胃肠道出血 并发症
  • 简介:近年来,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单纯麻醉无痛人工流产、联合麻醉人工流产)与普通人工流产手术三种手术同时在临床应用.本文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8月间不同方法人工流产的304例手术的血压和心电图监测结果,并比较三种手术方式各自的特点.

  • 标签: 人工流产 血压 心电图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乙酰甲胆碱(MCH)对慢性咳嗽儿童进行人工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判定呼吸道高反应性(AHR)及其程度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本院就诊并治疗的700例慢性咳嗽儿童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年龄分为≤3岁组(n=534)和〉3岁组(n=166)(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知情同意书)。对其使用MCH进行BPT,记录试验前、后患儿生命体征,咳嗽情况及肺部哮鸣音改善情况等。结果700例患儿中,BPT的总阳性率为80%(560/700)。两组患儿BPT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0例患儿试验前、后生命体征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一例患儿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慢性咳嗽儿童使用MCH进行BPT安全可靠,在其病因诊断中具非常重要作用,适用于不具备儿童潮气肺功能仪等设备的基层医院。

  • 标签: 人工支气管激发试验 乙酰甲胆碱 慢性咳嗽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人工妊娠终止术后计划生育服务(PAFPs)的实施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至12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海阳分院妇产科门诊行人工妊娠终止术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本研究自行设计的《人工妊娠终止术情况调查》在术前进行初始问卷调查;按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干预组(n=200)和对照组(n=200)(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海分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对干预组患者术后进行PAFPS,对照组仅提供常规人工妊娠终止术后医疗服务。随访1年后,对所有受试者采用初始问卷再次调查,重点调查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避孕措施实施情况及再次非意愿妊娠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收回有效问卷386份,其中干预组为194份,对照组为192份。干预组和对照组的避孕相关知识得分分别为(9.31±1.74)分,(6.11±1.8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0,P〈0.01)。干预组采取主动避孕措施者(78.87%)高于对照组(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6,P〈0.01)。干预组与1年前比较,采取较为可靠的避孕措施[避孕套、避孕药、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比例更高(74/109,(χ2=12.67,P〈O.01)。干预组1年内非意愿妊娠为5.73%(11/192),对照组为18.75%(36/1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6,P〈0.01);干预组1年内再次行人工妊娠终止术发生率为2.58%(5/194),对照组为10.94%(21/1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4,P〈0.01)。结论在基层医院开展PAFPS,对育龄妇女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避孕措施使用比例,降低非意愿妊娠和人工妊娠终止术发生率�

  • 标签: 人工妊娠终止术 人工妊娠终止术后计划生育服务 避孕措施 非意愿妊娠
  • 简介:目的探讨气管内注射和静脉泵注右托咪定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气管拔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择期行下肢或腹部手术的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由电脑生成随机数据表,按照手术先后顺序,将其分为V组(n=40,经静脉泵注右托咪定)、T组(n=40,气管内注射右托咪定)和对照组(n=40,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伦理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穗妇儿药研伦审批字[2015]第10号),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3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3组患儿在全身麻醉苏醒期不同观察时间点的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心率、唤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呛咳反应评分。结果1在T2观察时间点,T组患儿的心率较对照组患儿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观察时间点,T组患儿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较对照组降低,并且T组患儿的舒张压和心率也低于V组,T组分别与后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T4~T7观察时间点,V组和T组患儿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4、T5观察时间点,T组患儿的心率低于V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V组和T组患儿唤醒时间均较对照组延长,前二者分别与后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儿唤醒时间显著短于V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气管拔管时间显著短于V组,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V组和T组气管拔管时呛咳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内注射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麻醉恢复期 注射 气管内 输注泵 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选择性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2抑制剂尼舒利和非COX抑制剂扑热息痛,对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生长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KOV3细胞系中COX-2表达,以及两种药物对Ki-67在SKOV3细胞中表达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两种药物作用后,细胞形态变化及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药物作用后,对SKOV3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COX-2在SKOV3细胞中表达呈阳性,尼舒利作用后的SKOV3细胞中,可发现Ki-67表达明显减少,扑热息痛对Ki-67表达无影响;透射电镜观察到细胞中凋亡小体的形成;流式细胞术发现,尼舒利使SKOV3细胞停滞在G0/G1期,扑热息痛对细胞周期改变无影响。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尼舒利,可以作为卵巢癌的预防及治疗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尼美舒利 卵巢肿瘤 凋亡 细胞周期
  • 简介:目的探讨不孕患者接受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AIH)的临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苏北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IH治疗的不孕患者共计2664个周期为研究对象。按照采用的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将其中1557个自然周期,纳入自然周期组,1107个促排卵周期,纳入促排卵周期组。回顾性分析2组不孕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统计学比较2组不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临床妊娠结局,以及2组间不同年龄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1)2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血清雌激素浓度、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及血清促黄体激素(LH)水平、体重、窦卵泡数,以及原发不孕、继发不孕及单侧输卵管阻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自然周期组不孕患者多胎妊娠率较促排卵周期组低,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1,P=0.033);2组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自然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间〈35岁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分别比较,以及2组间≥35岁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采用AIH助孕的不孕患者,促排卵周期可能并不能提高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反而会增加多胎妊娠率。

  • 标签: 排卵诱导 授精 人工(丈夫供体) 生殖技术 辅助 不育 自然周期 女(雌)性
  • 简介:目的探讨女方年龄及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对夫精人工授精(AIH)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苏北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IH治疗的885例不孕女性共计1835个周期为研究对象,包括738个促排卵周期及1097个自然周期。根据接受AIH的受试者年龄,分别将1835个治疗周期纳入<35岁组(n=1621)及≥35岁组(n=214);此外,根据受试者血清基础FSH水平,将1835个治疗周期分别纳入FSH<10IU/L组(n=1632)及FSH≥10IU/L组(n=203)。回顾性分析受试者临床病例资料。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血清基础FSH水平的2组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如不孕年限、人体质量指数(BMI)、血清雌二醇浓度及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等,以及AIH妊娠结局(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所有受试者均知情同意。结果①年龄<35岁组不孕女性的AIH临床妊娠率为13.6%(221/1621),显著高于≥35岁组的8.4%(18/214);年龄<35岁组的自然流产率为14.0%(31/221),显著低于≥35岁组的44.4%(8/18),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83、11.277,P=0.019、0.001)。②血清基础FSH<10IU/L组与≥10IU/L组不孕女性的AIH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3.4%(218/1632)、9.9%(20/20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基础FSH<10IU/L组不孕女性的AIH自然流产率为14.2%(31/218),显著低于FSH≥10IU/L组的40.0%(8/20),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4,P=0.003)。③对于血清基础FSH<10IU/L的不孕女性,采用促排卵周期的AIH临床妊娠率为15.6%(100/639),显著高于采用自然周期者的11.9%(118/993),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5,P=0.029)。对于年龄<35岁,或者年龄≥35岁,或者血清基础FSH≥10IU/L的不孕女性,采用促排卵周期与采用自然周期的AIH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若不孕女性的年龄�

  • 标签: 不育 女(雌)性 年龄因素 卵泡刺激素 授精 人工(丈夫供体) 排卵诱导 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