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以其高慢性化、高肝纤维化和高肝细胞癌发生率,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综述拟概述HCV感染和治疗PD-1(programmedcelldeath1gene,PD-1)高表达与免疫应答在HCV感染中的关联。在抗-HCV治疗中,提高免疫细胞调控能力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慢性HCV感染中,有功能障碍的HCV特异性CD8~+T细胞上PD-1表达水平升高,阻断PD-1/PD-L1(programmeddeath-ligand1,PD-L1)信号后,T细胞调控功能部分恢复;PD-1/PD-L1信号的增强,不仅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还影响CD8~+T细胞的分化。临床上,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后,抗-HCV免疫应答水平增强。因此,加强对HCV感染诱导PD-1高表达的机制和HCV特异性T细胞功能障碍发生的机制研究,将有助于促进慢性HCV感染的预防性和治疗性疫苗的研发,并最终改善HCV治疗的效果。

  • 标签: 肝炎抗体 丙型 免疫 信号传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PD-1抗体和抗PD-L1抗体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医护人员应如何来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方法:选取近两年来我院接诊的采用了免疫治疗的患者30例,整合该部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文献,分析抗PD-1抗体和抗PD-L1抗体运用的实际效果。结果:抗PD-1抗体和抗PD-L1抗体在临床中的运用效果较好,在护理人员实施了积极的护理工作后,可有效推进患者的临床治疗进展。结论:抗PD-1抗体和抗PD-L1抗体在临床应用中具备着积极的效果,具有着积极的运用价值。

  • 标签: 抗PD-1抗体 抗PD-L1抗体 护理
  • 简介:摘要:基于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持续推进,发现PD-1/PD-L1抑制剂可促进恶性脑胶质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导致肿瘤进一步发展。为此,本文就PD- 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相关内容展开综述。

  • 标签: PD-1/PD-L1 抑制剂 脑胶质瘤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death1,PD-1)表达于多种活化细胞表面,是B7/CD28协同刺激分子超家族的重要成员。PD-1通过与其配体结合可抑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负性调控免疫应答,诱导T细胞的凋亡。肿瘤细胞通过高表达PD-L1分子,使表达PD-1的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凋亡,导致肿瘤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和杀伤。以协同抑制分子PD-1为靶点的抗体,对于几种难治肿瘤能够诱导出显著和持久的抗肿瘤效应,促进有效和持久的宿主肿瘤免疫力的发生及可控制的自身免疫性毒性。在脑恶性胶质瘤中研究综述。

  • 标签: PD―1/PD―L1抗体 免疫检查点 脑恶性胶质瘤
  • 简介:摘要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免疫系统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抗肿瘤的免疫反应。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以细胞免疫应答为主。近年的肿瘤免疫逃逸研究热点以PD-L1为主,PD-L1可下调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使肿瘤细胞得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本文主要描述PD-L1在肿瘤免疫逃逸的作用。

  • 标签: PD-L1 PD-1 肿瘤 免疫逃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程序性死亡因子(PD-1)抗体治疗肝细胞肝癌病人的护理。[方法]选取我科20例病人在接受PD-1抗体治疗肝细胞肝癌临床试验中,总结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不良反应观察及出院指导的护理注意事项。[结果]有1例病人出现过敏反应,未经处理皮疹自行消退,另有1例病人治疗后出现黄疸,经激素治疗后好转。[结论]心理护理是成功接受PD-1抗体治疗的基础;在输注PD-1抗体过程中输液器的选择和输注时间需严格控制;PD-1抗体虽毒性较低,但仍有其特异性免疫相关毒副反应,需严密观察;出院宣教可提高病人对PD-1抗体疗效及毒副反应的认知,积极配合治疗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抗程序性死亡因子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样本在4℃时不同的保存时间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的影响。方法用G6PD/6PGD比值法测定30份全血标本放置各时间段的G6PD活性。结果枸橼酸钠抗凝全血标本在4℃温度下各时间段在24小时内测定G6P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

  • 标签: G6PD活性 放置时间 G6PD/6PGD比值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C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celldeath1,PD-1)表达情况及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3例HC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PD-1及其配体B7-H1水平,与29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COBASAMPLICOR自动载量仪检测HCV感染者血清病毒载量,同时进行肝功能检测。结果HCV感染组T细胞PD-1/B7-H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CVRNA阳性组外周血T细胞PD-1表达水平与病毒载量存在统计学正相关关系(r=0.442,P<0.01);HCV感染组PD-1分子的表达水平与血清转氨酶成正相关(r=0.626,P<0.01)。结论HCV感染后外周血T细胞PD-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从而抑制T细胞的免疫功能,导致病毒持续感染并造成肝细胞进一步损伤。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 病毒载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deathligand1,PD-L1)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对术后采用膀胱灌注治疗效果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60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膀胱癌组),病理科既往病理检查收集的20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正常组),分析PD-L1表达与患者的病理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对患者灌注治疗预后效果的影响作用。结果PD-L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0.00%)显著高于正常组(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患者肿瘤病理分期关系密切(P<0.05)。PD-L1阳性表达的膀胱癌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75%)显著低于PD-L1阴性表达的膀胱癌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95.83%)(P<0.05)。PD-L1阳性表达的膀胱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86.11%)低于PD-L1阴性表达的膀胱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95.8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L1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与患者的肿瘤病理分期具有一定的关系,PD-L1阴性表达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高于阳性患者。

  • 标签: 程序性死亡配体-1 非肌层浸润膀胱癌 膀胱 灌注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参与PD相关性腹膜炎的实践治疗,突出体现利奈唑胺在针对G+菌引发腹膜炎的独特作用。方法从药物的作用机制、生物利用度及时间依赖型角度出发,为患者提供合理的给药剂量和时间。结果临床药师及时、准确的的选择药物,为控制病情和保护患者腹膜功能起到极其重要作用。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可以使临床用药更规范合理。

  • 标签: PD相关性腹膜炎 临床药师 利奈唑胺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患者是否对戊型肝炎病毒更易感。方法对1998年3月至2010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412例戊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G6PD缺陷患者所占比例,判断G6PD缺陷患者是否比G6PD正常者更易感染戊型肝炎病毒。结果在本研究中G6PD缺陷比例高达22.09%,远高于正常人群中G6PD缺陷率10.45%左右的比率(P<0.001)。G6PD缺陷患者对戊型肝炎病毒更易感。讨论G6PD缺陷患者对戊型肝炎病毒更易感,可能与其相对免疫力低下有关;但不能排除G6PD缺陷患者往往病情较重,有更高的就诊率有关。

  • 标签: 戊型肝炎病毒 G6PD缺陷 易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乳腺癌中PD1及PDL1的表达情况。方法 本次研究病例挑选时间:2022年3月-2023年2月,总例数:80例(均确诊为乳腺癌),分别对乳腺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PD1及PDL1阳性表达情况进行统计后对比。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PD1及PDL1阳性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阴性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显著(P<0.05)。结论 PD1和PDL1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水平的高表达,并与病人的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有较好的相关性。

  • 标签: 全程护理 老年患者 衰弱综合征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免疫抑制剂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的广泛应用,在使用中引起的内分泌疾病逐渐在临床治疗中被发现。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是一种免疫受体,作为抗肿瘤药物治疗恶性肿瘤,但以爆发性1型糖尿病(FT1DM)为罕见且危重的不良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就1例PD-1抑制剂治疗所引起的爆发性1型糖尿病罕见病例为例,对此类疾病从发病机制、致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进行文献归纳与总结,引起临床医生对此类疾病的重视,并能积极的制定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糖尿病 爆发性1型糖尿病 程序性细胞死亡-1 PD-1抑制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患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筛查,了解南平地区缺乏的状况。方法1007例患儿抽取静脉抗凝血用枸椽酸钠抗凝剂19抗凝,用高铁血红蛋白筛查试验。结果近两年对高胆红素血症在200ug以上的患儿1007例检测高铁血红蛋白筛查试验缺乏率在11.52%,其中男性524例、女性483人。检出阳性标本男性为67例占12.79%,女性为49例占10.14%。男性重度缺乏45例占8.59%女性重度缺乏12例占2.48%。结论南平属于南方山区是G6PD的高发区之一,缺乏率高而且男性缺乏率明显多于女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云浮市新生儿G6PD缺乏症的发生率。方法对出生48~72h后的32237名新生儿(男婴17988人,女婴14249人)采集足跟血制作血滤纸干标本,采用荧光斑点定性试验测定G6PD活性。结果初筛G6PD缺乏阳性2648人,其中男婴2152人,女婴496人,总的G6PD缺陷初筛检出率为8.21%,云浮市发病率与广东其他地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婴为11.9%,女婴为3.48%。经统计分析显示男婴与女婴的发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云浮市各地区的发病率差别也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浮市新生儿G6PD缺乏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广东省其他地区,而且G6PD缺乏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并且云浮市各地区的G6PD缺乏症发病率不一样。因此应在新生儿进行常规筛查,有效预防由于G6PD缺乏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 标签: G6PD缺乏症 发生率 新生儿
  • 简介:目的:探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G6PD活性对孕妇产前体检时G6PD缺乏和地中海贫血初筛的意义。方法:200份标本用生化分析仪检测G6PD活性,同时作高铁血红蛋白还原(MHB—RT)检测和血红蛋白电泳检测。结果:用生化仪检测G6PD活性其降低者与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检测结果极为吻合(吻合系数κ=0.872);G6PD活性增高者与血红蛋白电泳时发现地中海贫血的结果也极为吻合(吻合系数,κ=0.862)。结论: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直接快速检测G6PD活性,对孕妇产前G6PD缺乏和地中海贫血的初筛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G6PD活性 G6PD缺乏 地中海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贵港市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筛查率及阳性率。方法生后应用脐静脉血进行G-6-PD缺乏症筛查,用G6PD/6PGD比值法。结果G-6-PD缺乏症筛查阳性率为5.56%。男女婴筛查阳性率分别为6.91%、3.86%,差异有显著性,p=0.000(P<0.01);筛查阳性者男女婴G-6-PD活性分别为0.68±0.18、0.79±0.15,差异有显著性,p=0.000(P<0.01)。结论G-6-PD缺乏症在我市发生率高,男婴明显高于女婴,男婴G-6-PD活性明显低于女婴。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可早发现G-6-PD缺乏症,及时对G-6-PD缺乏症引起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干预,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从而减少残疾儿童的发生,对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疾病筛查 G-6-PD缺乏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微卫星不稳定胃癌中 PD-L1 的表达水平及其预后意义。方法:于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胃癌患者中,随机选择 98 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聚合酶连反应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并根据 PCR 检测结果为标准,对高度微卫星不稳定胃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 PD-L1 染色。结果:高度微卫星不稳定胃癌与年龄、肿瘤大小、PD-L1 表达阳性有关(P < 0.05)。PD-L1 表达水平与阳性评分,可以作为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结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胃癌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其表达水平与阳性评分,是患者预后预测指标之一,患者可通过转移灶活检,获取 PD-L1 表达水平及模式。

  • 标签: 高度微卫星不稳定 胃癌 PD-L1 表达水平 预后意义
  • 简介:摘要:本研究首先对万古霉素的PK及PD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了详细分析,其次对特殊机体状态下(烧伤、恶性肿瘤、脓毒血症、新生儿)的最新给药方案进行了综述,内容汇报如下:

  • 标签: 万古霉素 特殊机体状态 PK PD 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