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在流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对617例流感样病例患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的测定,对检测出的阳性标本采用MDCK进行培养并分离,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特异性及灵敏度。结果本组617例标本中实时荧光PCR共检测出阳性标本152例,阳性率24.6%;细胞培养法在此152例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流感病毒79例,阳性率12.8%,实时荧光PCR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细胞培养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荧光PCR能够快速有效的检测出流感病毒核酸,是实验室快速诊断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实时荧光PCR 细胞培养法 流感病毒
  • 简介:摘要探讨检测新鲜海螺样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双重PCR快速检测方法。为检验方法可行性,对市场随机抽取的126份新鲜海螺样品进行检测,选择增菌后3h内快速检出PCR阳性样品26份,应用国家标准方法(GB/4789.30-2010)对PCR阳性结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PCR阴性样品中未有单增李斯特菌检出;同时出现两特异条带的PCR阳性样品均有单增李斯特菌检出,只出现单一条带的PCR阳性样品中有1份未检出单增李斯特菌,该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假阳性率为0.99%。

  • 标签: 单增李斯特菌 双重PCR 海螺样品
  • 简介:摘要:探讨检测新鲜海螺样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双重 PCR快速检测方法。为检验方法可行性,对市场随机抽取的 126份新鲜海螺样品进行检测,选择增菌后 3h内快速检出 PCR阳性样品 26份,应用国家标准方法( GB/4789.30-2010)对 PCR阳性结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 PCR阴性样品中未有单增李斯特菌检出;同时出现两特异条带的 PCR阳性样品均有单增李斯特菌检出,只出现单一条带的 PCR阳性样品中有 1份未检出单增李斯特菌,该双重 PCR检测方法的假阳性率为 0.99%。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实施阴道细菌检验过程中,分析PCR检验法以及细菌培养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9月~2018年09月收治的阴道细菌检验患者162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观察对象;观察组81例以及对照组81例患者的分组依据为阴道细菌检验方法的不同;观察组PCR检验法;对照组细菌培养法;通过对比检出率以及特异度等,以突出PCR检验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检出率以及特异度方面,两组阴道细菌检验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在实施阴道细菌检验的过程中,有效应用PCR检验法,临床表现出较高的检出率以及特异度,并且检验步骤较为便捷,最终可以获得显著的阴道细菌检验效果。

  • 标签: 阴道细菌检验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流感病毒检测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进行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180例流感病样病例为研究对象,使用咽拭子采集标本,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的测定,如果为阳性则执行MDCK培养同时进行分离,评估检验结果特异性、灵敏度的差异。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出阳性64例,阳性率为35.56%(64/180),细胞培养法分离出流感病毒35例,阳性率为19.44%(35/180),PCR仪检验阳性率高于细胞培养法,P<0.05。细胞分离培养法对实时荧光PCR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54.69%(35/64)、100.00%(116/116)。结论对流感病毒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 流感病毒 细胞培养法
  • 作者: 王昊宇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一种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双重PCR方法  王昊宇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黑龙江大庆 163312)  【摘 要】探讨检测新鲜海螺样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双重PCR快速检测方法。基于单增李斯特菌hlyA基因和李斯特菌属的16sRNA基因分别合成两对引物,对影响PCR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同时检测单增李斯特菌两个特异性基因的双重PCR最佳反应体系及条件,该方法对于纯培养物的最低检出限为102CFU/mL,模拟污染海螺样品的检测限为8CFU/g。  【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酮酸激酶缺乏症和ABO亚型鉴定诊断中运用PCR测序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和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患儿各1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取外周血DNA,设计引物进行PCR测序、扩增,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先证者基因型,对PCR测序技术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在1例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患儿中,发现先证者PKLR基因的7号和9号外显子区分别存在2处杂合突变,通过蛋白预测软件分析,提示两个突变导致酶活力降低和蛋白结构改变;而1例B(A)亚型患儿存在ABO基因多个变异,其第6和7外显子区分别存在2处和11处杂合变异,根据A101等位基因标准,将其血型判断为B(A)04/O06血型。结论临床上将PCR测序技术运用在丙酮酸激酶缺乏症和ABO亚型鉴定诊断中可以使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提高。

  • 标签: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ABO亚型 PCR测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