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来说,运动是件麻烦事。但减少活动量又会导致肌肉力量下降。那关节炎患者进行什么样的运动才好?散步研究发现,每周散步3~4次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提高(个人对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会直接影响行为动机)。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我国是肝癌大国,肝癌患者的数量占世界总患者数量的一半,患者在确诊癌症以及在进行必要的手术和治疗控制住病情之后,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和锻炼,在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能力的同时使患者保持身心健康。本文首先根据肝癌患者的病情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两类,然后在分别对这两类患者提出一些可以进行的运动和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肝癌患者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 标签: 肝癌 运动 身心健康
  • 作者: 李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彭州市敖平镇卫生院四川彭州611930)【中图分类号】R6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36-02目前,生活压力倍增,饮食休息不规律,肠胃疾病已经愈演愈烈,日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重要的杀手,肠梗阻粘连疾病便是帮凶之一。肠梗阻粘连指的是肠内发生堵塞粘连,肠内的食物、粘液等不能顺利流通运转,肠内各类物体的堆积进一步导致人体腹胀、腹痛,不能正常的排出体内代谢物,引发呕吐等。本文将针对肠梗阻粘连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如何治疗及注意事项做详细描述。1肠梗阻粘连的诱发机制是怎么样的呢?肠梗阻粘连病患者多有腹部手术的历史,大多数情况下病发时,症状比较轻微,不会有太剧烈的反应,比如出现腹部疼痛发胀,想要呕吐,排泄不正常等。极个别患者会出现体温异常升高、白细胞数量增长等。如果患者多次出现此类身体不适状况,又在以往做过腹部的手术,就可能得了肠梗阻粘连。肠梗阻粘连在医学上分类比较多,发病时有急缓之分、轻重之分、不同部位之分等等。医治时,医师就需考虑病人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病情急慢性、是否完全性阻塞、发病在(高位)小肠还是(低位)末端小肠等。一般的肠梗阻粘连都可以经过非手术手段进行治疗,效果也非常明显,如果经过日常保养发现病情还是反复发作,就必须借助手术手段来解决。2如何诊断是否得了肠梗阻粘连?肠梗阻粘连多为单纯性肠梗阻,借助现在发达的医疗手段可以很好地确诊。患者如果出现了前文所述症状,应主动到医院对胃肠进行全面检查,一般包括:1.可检查肠胃运动功能、压力、排泄情况的胃肠道功能动力学检查。2.使用CT观测肠胃是否出现异常。3.抽取静脉血液,分析其所包含的各类电解质含量。4.胃镜可直观观察到肠胃病变,但是病人需要承受较大的痛苦,近两年逐渐发展为超声检查[1]。3怎样通过运动治疗肠梗阻粘连呢?经过详细的检查,患者确诊为肠梗阻粘连时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如果不是完全梗阻,需要在饮食上多注意,合理调节作息,经常做有氧运动,特别是下半身(腹部)的运动,更能促进消化,这样会有很好的效果。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治疗手段叫运动治疗,运动治疗对人体多种疾病都有缓解、改善的功效。根据患者自身病情的不同,可以选择重点的运动部位,选用适合于自身的运动方法,通过功能锻炼达到人体机能恢复的目的[2]。肠梗阻粘连患者可以选择的运动治疗包括:牵伸技术、医疗体操、有氧训练、民族形式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唐玲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东南院区    北京     100080)     【摘    要】    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治是某些类型癌症的医疗改进方案。癌症治疗是个体化的,可以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化疗、激素治疗、靶向治疗,或者通常是这些疗法的结合。癌症治疗通常会持续几个月甚至会持续数年。尽管有更多的人治愈了他们的疾病,或者得到了更好的预后结果。由于癌症或癌症的治疗,许多人经历了重大的生理和社会心理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即对日常生活质量的感知或对整体幸福感的评估。运动已被确定为一种干预措施,以解决治疗和其他方面的一些副作用。运动作为一种处方药正在成为整个医学领域的常规。许多与锻炼有关的问题:安全,生活质量,例如,肌肉和有氧健身。或他们享受正常生活活动和一般福利的能力——已经用各种有效的量表对正在接受治疗或治疗结束后的癌症患者进行了评估。有氧能力或有氧适应度衡量心肺系统的功能能力。肌肉健康的结果包括力量测量,通常是上肢或下肢力量。本指南对运动的定义来源于美国运动医学院:一种导致能量消耗增加的体育活动,包括有计划的或有组织的身体运动,在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上系统地进行,旨在维持或增强与健康有关的结果。  【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两种不同的运动训练及脑梗后偏瘫康复干预,对比在此类患者中应用节律性运动训练后的效果情况,并对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本院所有所收治的脑梗塞后合并偏瘫的患者共计90例作为研究群体,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保证每组组内人数完全相等的同时,除了干预方法存在差异之外都不存在明显的不同之处。在干预方法方面,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而观察组则采取节律性运动训练,持续半年干预之后对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在最终结果对比与分析时可以明显看出,所有受试者干预前的上下肢功能、SF-36评分没有较大的不同之处(P>0.05),而开展干预之后,所有评分观察组都相对更好一些(P<0.05),证明干预方法相对更好,对于患者所带来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相对更佳一些。结论为此类患者开展节律性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现有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避免偏瘫继续加剧而造成局部肢体功能不可逆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进一步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逐步恢复。

  • 标签: 节律性运动训练 脑梗塞 偏瘫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影响
  • 作者: 陈云贺艳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    要】    目的:探讨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行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对于肌力以及运动功能的临床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脑梗塞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根据所采取的护康复护理措施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为34例患者。研究组行早期运动康复护理模式,参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有关信息,对比研究组和参照组的肌力恢复情况以及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IV级、V级肌力恢复率13例(38.24%)明显优于参照组3例(8.82%),两组护理前的运动功能评分并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运动功能评分(32.12±7.94)分显著高于参照组(26.84±6.58)分,且对照均存在P<0.05表示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行早期运动康复护理模式,对于改善患者肌力以及运动功能的效果十分理想。  【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性发展,各个高校对于体育教育的工作重视度不断提高。在体育教育期间,为了更好的达到科学训练的教育目的,可以借助运动医学的引入,促使体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但是,当前关于运动医学的研究并不多,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也缺少实践性经验,这也导致整体教学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对此,为了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本文简要分析运动医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理论性帮互助。

  • 标签: 运动医学 体育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运用多功能悬吊训练系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治疗,试验组给予多功能悬吊训练,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粗大运动功能、发育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中运用多功能悬吊训练可提高患儿运动能力及发育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多功能悬吊训练 粗大运动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痉挛型和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儿童疼痛特点及对运动康复的影响。方法择取2016年8月-2018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儿童各60例分别作为痉挛组及不随意运动组,开展对症治疗,分析两组疼痛情况及运动康复效果差异。结果痉挛组VAS疼痛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痉挛组单次疼痛时间、疼痛发作频次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痉挛组、不随意运动组经康复治疗后,其BBS评分、MWS、GMFM组间数据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均存在一定的疼痛率,经治疗后不同脑性瘫痪患儿不同类型间疗效相当。

  • 标签: 痉挛型 不随意运动型 脑性瘫痪 疼痛 运动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刘嘉璐1方秀明1王秀灵1蔡雨阳2(通讯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1.上海市嘉定区真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824;2.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上海 200025)  【摘  要】目的:探讨抗阻运动联合有氧运动对老年肌少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共纳入老年肌少症患者40例,按随机分配为2组,分别为有氧运动干预组(以下简称有氧组)和有氧联合阻抗运动组(以下简称联合组),两组各20例,进行为期3个月的干预。有氧运动组主要以持续的走/跑为主。联合运动组包括有氧运动组的项目以外,另外增加弹力带递增负荷抗阻运动。结果:联合组的握力、步速、基础代谢率以及四肢骨骼肌指数明显高于有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干预后较干预前握力、步速、基础代谢率、四肢骨骼肌质量以及四肢骨骼肌指数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氧组干预后较干预前步速、基础代谢率增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有氧以及阻抗进行运动干预,可以更加高效的改善肌少症患者的肌肉质和量。  【
  • 简介:【摘要】随着终身锻炼意识的持续推广,关于老年人的健康锻炼活动越发频繁。对于老年人而言,因为老年人本身的身体素质、精神意识等方面的影响,在体能锻炼以及运动过程中对于科学性的要求更高。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老年人身心素质,本文简要分析老年人健康体能与运动处方,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理论性帮助。

  • 标签: 老年人 健康体能 运动处方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