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现代的医疗卫生行业中,压力蒸汽灭菌是广泛应用的灭菌设备,其良好的灭菌质量能够有效地控制各种医疗器械的感染。做好压力蒸汽灭菌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可以确保其正常运行,且处于最佳的消毒工作状态,提高消毒灭菌质量。本论文针对本院的压力蒸汽灭菌故障维修以及保养工作中的一些体会进行总结。

  • 标签: 压力蒸汽灭菌器 运行故障 维修 保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压力蒸汽灭菌的运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提高灭菌质量。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对连续3年生物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做出评价。结果连续3年对本中心两台压力蒸汽灭菌进行72次生物监测,2次出现阳性结果,合格率97.2%。结论压力蒸汽灭菌灭菌效果稳定、可靠,操作人员只有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熟悉和掌握灭菌的各种性能、故障原因,才能保证灭菌的正常运行并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

  • 标签: 压力蒸汽灭菌器 生物监测 结果 原因分析
  • 简介:介绍了医用蒸汽发生的用水要求、水垢的成因及其对蒸汽发生安全使用带来的风险;详细分析了蒸汽发生的安全使用与维护;并简单介绍了广东省中医院医用蒸汽发生器使用及供水改造情况。

  • 标签: 蒸汽发生器 安全使用 维护
  • 简介:摘要压力蒸汽灭菌的工作原理是将灭菌柜与灭菌物品内的冷空气靠真空泵强制排空,使灭菌柜内形成负压,蒸汽得以迅速穿透到物品内部进行灭菌。压力蒸汽灭菌器具有灭菌时间短、效果好、对灭菌物品损害轻、工作效率高、节约能源等优点。根据抽真空的不同,分为预真空和脉动真空两种,我院使用的是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冷空气排除量的多少决定着灭菌质量,脉动次数的多少及脉动幅值大小决定着空气排除的彻底与否,经专业试验与计算,脉动3次将排除灭菌柜内的冷空气达到99.2%以上,即可认为是真空状态。对脉动真空压力灭菌的灭菌效果监测有日常监测、B—D试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

  • 标签: 压力蒸汽灭菌器 灭菌 效果监测
  • 简介:摘要压力蒸汽灭菌以成熟的技术、可靠的效果、低廉的成本,成为研究院和实验室首选的灭菌方式。据初步统计,研究院的各项灭菌操作中80%以上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进行的。使用不当,造成感染影响灭菌效果同时,会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因此安全使用压力蒸汽灭菌,有效减少故障和事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压力蒸汽灭菌 半自动式 安全使用 安全操作空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节能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蒸汽灭菌中的效果。方法对2015.11-2017.12期间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蒸汽灭菌的灭菌报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015.11-2016.11期间应用常规管理模式的灭菌报表作为对照组,2016.12-2017.12期间应用节能管理模式的灭菌报表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灭菌器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待机总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蒸汽消耗量和电量值低于对照组,电费消耗也小于对照组。结论节能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蒸汽灭菌中能有效缩短待机时间,减少蒸汽消耗和对电能源的消耗,电费开支减少,降低消毒供应中心成本。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压力蒸汽灭菌器 节能管理 电费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科压力蒸汽灭菌灭菌效果的监测分析。方法 针对本院消毒供应科压力蒸汽灭菌的灭菌效果采用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三种方法,对不同监测方法的结果进行为期1年(在 2019年 1月 1日 -2019年 12月 31日)的数据分析。 结果  36次随机抽样监测结果显示,在 2019年 1月 1日 -2019年 12月 31日的使用过程中,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的有效率均达到了 100.00%。 结论 消毒供应科压力蒸汽灭菌灭菌是确保医院各科室物品安全性的重要手段,通过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等监测方法的科学合理开展,是确保消毒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正常工作的必要手段。 

  • 标签: [ ] 消毒供应科 压力蒸汽灭菌器 灭菌效果 监测分析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中心虽然不直接服务于患者,但为临床科室服务,承担着全院无菌物品的供应工作,其消毒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护理的总体质量,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也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压力蒸汽灭菌 湿泡 相关因素 预防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血站压力蒸汽灭菌质量状况,探讨影响灭菌效果的因素,以便有效控制血液污染。方法通过现场调查与采样检测方法,连续5年对玉溪市中心血站压力蒸汽灭菌效果进行化学和生物监测。结果2011~2015年共采样监测样品1715份,灭菌效果总合格率为99.65%。3M指示胶带全部达到变色标准。2例化学指示卡变色不均。生物指示剂有4例培养有细菌生长。结论玉溪市中心血站压力蒸汽灭菌质量总体较好,但针对不足需要常抓不懈,完善灭菌操作规范,切实有效做好监督工作。

  • 标签: 灭菌效果 监测 化学指示剂 生物指示剂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医院灭菌效果,为完善医院灭菌合格率提供依据。方法本次检测围绕压力蒸汽灭菌对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开展检测。监测结果参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相关监测方法标准及仪器使用标准。结果在压力蒸汽灭菌监测中,经B-D测试、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我院使用的山东新华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合格率达100%;结论本院整体灭菌状况非常良好。

  • 标签: 压力蒸汽灭菌 效果 监测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压力蒸汽灭菌湿包原因分析及控制。方法对压力蒸汽灭菌过程中形成的湿包进行分析。结论灭菌过程中包的潮湿可阻碍蒸汽穿透,影响灭菌效果,同时灭菌完成后,从压力蒸汽灭菌中取出时也易发生污染。

  • 标签: 压力蒸汽灭菌 湿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避免灭菌时低温,保证灭菌物品的质量,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针对近期出现的低温问题,从蒸汽质量、灭菌的运行、操作人员3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结果灭菌物品各项监测合格。结论灭菌的正常使用、操作人员的规范操作能有效避免低温。

  • 标签: 低温 分析 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控讨压力蒸汽灭菌器重点阶段的灭菌效果。方法对使用前、维修后、报废前、不同阶段灭菌进行观察。结果用生物法监测日常压力蒸汽灭菌的灭菌效果和压力蒸汽灭菌柜重点阶段效果有显著差异,重点阶段的压力蒸汽灭菌柜灭菌不合格效率明显高于日常使用中的压力蒸汽灭菌柜灭菌效果。结论使用压力蒸汽灭菌柜除按规范进行常规监测外,更须加强重点阶段的监测,以利提高灭菌效果,保证灭菌质量与安全。

  • 标签: 压力蒸汽灭菌器 重点阶段 监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压力蒸汽灭菌湿包产生原因,并结合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以预防或减少湿包情况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压力蒸汽灭菌锅次(3000锅次)和灭菌包数量(60000个),统计湿包出现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于2021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实施。比较改进措施实施前、实施后的湿包发生率,统计湿包发生原因分布情况。结果:改进措施实施前,共出现1143个(1.91%)湿包,实施后,60000个灭菌包中共出现湿包579个(0.97%),改进措施实施前后的湿包比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包出现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蒸汽原因:突然停电停水导致未能及时排除灭菌柜内的蒸汽,柜内温度下降,蒸汽向水滴转化会打湿灭菌包。蒸汽传输管道过长或是铺设在地沟里的蒸汽管道被雨水浸泡等因素均可能造成蒸汽含水量过高,导致蒸汽质量不饱和,进而导致湿包出现。(2)设备问题:灭菌真空泵、蒸汽管道、密封圈的老化以及后端管路松动均可能导致蒸汽溢出、泄露,进而导致湿包产生。排气口下方单向阀故障则会使灭菌柜无法完全密封,冷凝水倒流入柜内,促使湿包形成。(3)包装问题:灭菌包包装不规范,导致灭菌包出现过大、过重、过紧等情况,还存在未分开包装器械和敷料、用具重叠放置时未摆放吸水纸等问题。(4)装载不当:未掌握好灭菌锅装载容积,对饱和蒸汽的进入、冷空气的排出造成阻碍,形成湿包。金属容器、敷料未合理分层摆放;灭菌包直接与锅壁接触。(5)冷却时间短:卸载时,冷却干燥时间不足,灭菌锅过早打开,导致锅内留存的热蒸汽接触外界冷空气,产生大量冷凝水,导致湿包产生。另外将未充分降温的灭菌包置于温差较大的储存柜内,会出现局部潮湿现象,进而打湿灭菌包。改进措施实施后湿包形成原因按照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设备问题、包装问题、装载不当、蒸汽原因、冷却时间短,比例分别为33.68%(195/579)、31.09%(180/579)、19.17%(111/579)、10.36%(60/579)、5.70%(33/579)。结论:针对压力蒸汽灭菌湿包形成原因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能够促进湿包形成率下降,提示应定期对灭菌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良好运行。同时还应规范包装、装载、卸载流程,掌握正确的冷却时间,安装汽水分离以提升蒸汽质量,提升操作人员技能水平。

  • 标签: 压力蒸汽灭菌 湿包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