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脑瘫患儿家长进行心理、饮食、用药等方面的针对性健康宣教,提高了患儿家长的知晓率,也有效的提高了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了致残率。

  • 标签: 脑瘫患儿 家长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瘫患者智力水平与康复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对到本院就治的106例脑瘫患儿的智力水平进行测定;对106例患儿进行康复治疗,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定康复治疗前后患儿的运动功能。结果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与智力水平呈正相关,智力水平评分越高的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效果越显著。结论脑瘫患者的智力水平与康复治疗的效果之间是正相关关系,临床应根据患儿的不同智力水平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

  • 标签: 脑瘫 智力水平 康复治疗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医院康复治疗结合家庭训练相配合的康复治疗方案。结果70例患儿基本正常6例(8.57%),显效34例(48.57%),有效28例(40.00%),无效2例(2.86%),总有效率97.14%。结论家长与医院配合康复时间越长,疗程越长,疗效越好。脑瘫患儿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医院康复治疗结合家庭训练这种康复方式比较适合医院康复发展模式。

  • 标签: 小儿脑瘫(CP) 医院 家庭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小儿脑瘫的运动治疗。方法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脑瘫的治疗关键是“早”。半岁以内是脑细胞发育、脑功能成熟最快的时期,应给予适当的促进脑代谢、改善脑循环的药物及吸氧等治疗方法。对于动作发育迟缓和姿势异常,需配合专门的康复治疗,包括按摩、理疗、针灸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结论脑瘫是指从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是目前小儿期最主要的运动功能伤残疾病,且终生存在。常伴有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听力及视力异常等。

  • 标签: 脑瘫 儿童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脑瘫的综合治疗。方法回顾我院的9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显效70例,占74%;见效17例,占18%,无效8例,占8%,总有效率占92%。结论综合治疗小儿脑瘫能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可有效地提高小儿脑瘫的治愈率,降低婴幼儿的致残率。

  • 标签: 综合治疗 小儿脑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新生儿早产的比例逐年在增加,其中脑瘫患儿也在逐渐增加。针对临床脑瘫早产儿的分类研究,比较不同发病原因及治疗过程,总结对脑瘫患儿最有效治疗的方法,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和质量。正确认识早产和脑瘫的原因,及时做好早产的防治措施,是降低早产儿脑瘫及死亡率的根本方法。

  • 标签: 早产 脑瘫 原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8例脑瘫患儿分别采用功能训练、推拿按摩、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及心理疏导等综合康复疗法,3~6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本组68例患儿中,基本治愈14例,显效30例,好转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6%。且患儿的年龄越小、病情越轻,其治愈率越高。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是治疗小儿脑瘫的有效方法,能明显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小儿脑瘫 综合康复疗法 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脑性瘫痪儿童尖足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在本中心住院治疗的112例有尖足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7例,对照组55例。两组均在本中心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儿尖足改善程度及足背屈角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经过3个月的治疗,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都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显效19例,有效36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40例,无效5例。(Z=-2.044,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尖足改善程度及足背屈角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6月-2岁组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0例,2岁以上组显效6例,有效21例,无效2例,(Z=-2.262,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尖足的康复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年龄越小,疗效越好。

  • 标签: 护理干预 脑性瘫痪 尖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脑瘫患儿22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13例,试验组按照制定的健康教育路径表由责任护士实施每日健康教育并及时评价效果,对照组按一般健康宣传模式进行常规指导,将两组患儿的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其陪护人员对脑瘫的了解程度,对并发症的认知,患儿与陪护人员的生活质量,陪护者家庭康复知识和手法的掌握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2),试验组患儿及陪护者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效果,提高患儿及陪护人员对护士的满意度。

  • 标签: 健康教育路径 脑瘫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熏蒸为主配合综合康复治疗痉挛型脑瘫97例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1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采用中药熏蒸配合针灸、按摩、功能训练等训练疗法,对照组除不用中药熏蒸外,其他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患儿中17例显著有效,29例有效,4例无效,临床有效率约92%。对照组12例显著有效,28例有效,10例无效,临床有效率约80%。结论中药熏蒸配合针灸、按摩、功能训练等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痉挛型脑瘫 中药熏蒸 针灸 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能运动训练(PT)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对某院26例小儿脑瘫患儿进行临床资料的分析,统计患者基本的临床情况,并制定合理的PT治疗方案。结果26名小儿脑瘫患儿中,2名患儿基本治愈,17名患儿有显著进步,5名患儿有进步,2名患儿无任何疗效,总有效率为92.3%。结论临床上,小儿脑瘫患儿需要很长的治疗时间才能见到可观的疗效,短时间内的疗效不是很明显,通过对患者使用康复体疗的治疗方法,不同分型的小儿脑瘫患儿呈现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小儿脑瘫 康复治疗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幽门狭窄(pyloricstenosis)是因幽门的肌肉过度增生而造成其管腔变狭窄。幽门的管腔收缩,会引起胃的扩张,这样会延迟胃的排空,食后呕吐和阻塞。婴儿自出生第3天至第6周,任何时间都可能发病。讨论幽门狭窄患儿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密切的观察婴儿的情况,如脱水、呕吐、排出物及生命征象。有严重碱中毒时,呼吸可能会不规则和并发有呼吸暂停的现象。

  • 标签: 幽门狭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肾活检患儿疾病转归情况。方法对我科1993年1月至2008年1月218例经皮肾活检儿童的随访资料进行整理。结果218例儿童肾活检病例随访3~17年,其中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2例均临床痊愈。微小病变肾小球病26例均临床痊愈。肾小球轻微病变16例中15例临床痊愈,1例并发水痘死亡。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76例中66例临床痊愈,8例尿常规异常,2例死亡(1例并发淋巴瘤死亡,1例并发脂膜炎合并肺部感染死亡)。IgA肾病23例中18例临床痊愈,尿常规异常5例。IgM肾病3例均有尿常规异常。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10例中7例尿常规异常,3例出现氮质血症。膜性肾病36例中29例临床痊愈,尿常规异常7例。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2例均于两年内死亡。薄基底膜病4例,均有镜下血尿。Alport综合征2例均于两年内死亡。结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肾小球病、肾小球轻微病变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预后较好,膜性肾病、IgA肾病、IgM肾病预后次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炎和Alport综合征预后最差。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是肾小球疾病重要的死亡原因。病理类型对评估临床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肾活检 儿童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样感觉刺激训练对脑瘫儿童情感与运动的影响。方法40例脑瘫患儿分为实验组(n=20),对照组(n=20)两组均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多样感觉刺激训练。治疗前后使用调查问卷以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中的D项与E项评分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情绪控制调查问卷显示有一定差距,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GMFM评定D项与E项评分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样感觉刺激训练可以促进患儿情感与运动能力的提高。

  • 标签: 多样感觉刺激训练 脑性瘫痪 情感与运动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选择性切断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收治的380例脑瘫患者,根据痉挛部位不同,选择相应周围神经进行部分切断,包括腰骶段脊神经后根、坐骨神经、闭孔神经和胫神经。结果术后痉挛缓解率100%,其中82例患者肌力下降,142例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感觉减退,随访期间,均见好转。随访6个月至3年,随访期间痉挛缓解率为95%。95%患者行走步态好转。结论周围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的安全、有效的神经外科方法。

  • 标签: 周围神经 脑瘫 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哮喘患儿的影响,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住院支气管哮喘患儿98例,开展健康教育的指导、跟踪随访,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通过健康教育,跟踪随访1年,患儿及家长对疾病知识有了显著提高,哮喘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儿及家长的用药依从性,减少发病次数,降低再住院率。

  • 标签: 健康教育 支气管哮喘 患儿及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