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factor,HIF)是哺乳动物和人体细胞内存在的一类介导缺氧适应性反应的转录因子,在细胞内氧稳定的调节及细胞在生理与病理缺氧状态下的生存中居于核心地位,参与多种目的靶基因的转录调控。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 恶性肿瘤 HIF 缺氧适应性反应 细胞内 转录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70,HSP70)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8例肝细胞癌中HIF-1α、HSP70的表达。结果48例肝细胞癌HIF-1α阳性率为70.8%,强表达10例,中度表达14例,弱表达10例,无表达14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级、Ⅱ级、Ⅲ-Ⅳ级VEGF阳性细胞数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癌转移者与无癌转移者HIF-1α、HSP7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IF-2α表达与肝细胞癌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r=0.726,,P<0.05)。HSP70与HIF-2α表达呈正相关(r=0.726,P<0.05)。结论HIF-2α与HSP70表达有相关性,HIF-1α、HSP70与癌转移有关,HIF-α与HSP70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肝细胞癌 缺氧诱导因子-1&alpha 热休克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α(HIF-1α)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对2009-03至2010-03在本中心就诊的患者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血氧饱和度(SaO2)筛选共227例患者入选。对照组23例,单纯OSA组170例,OSA合并肺动脉高压组34例,监测次日晨常规采血分离检测HIF-1α。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SA组和OSA合并高血压病组AHI、夜间平均SaO2、微觉醒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OSA组比较,OSA合并肺动脉高压组体重指数(BMI)、夜间平均SaO2、清醒平均Sa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两两比较HIF-1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OSA组血浆HIF-1α含量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53,P<0.05)。结论OSA对肺动脉压力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与HIF-1α有关。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肺动脉高压 缺氧诱导因子
  • 简介:摘要观察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缺氧诱导因子Iα(HIF-l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及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予以替米沙坦治疗,经治疗的大鼠肾脏肥大指数、24h尿微量自蛋白、尿素氮、肌酐、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厨醇明显升高,肾小球HIF-lα和VEGF表达降低(均P<0.01)。提示替米沙坦具有改善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和肾功能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HIF-l/VEGF缺氧反应通路相关。

  • 标签: 糖尿病 缺氧诱导因子l&alph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替米沙坦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微淋巴管密度(MLVD)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MLVD和HIF-1α的表达情况及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MLVD和HIF-1α的表达比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的表达显著升高(t=4.153和χ2=21.06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MLVD和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662,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HIF-1α和MLVD的表达较高,HIF-1α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MLVD呈高度正相关。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微淋巴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 miR-155和缺氧诱导因子 1a(HIF1α)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本院 60 例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开展 研究,标本纳入时间为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1 月, 所有患者通过 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 ,各 30 例。分别为健康者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分析两组患者的 血清 miR-155、 HIF1α水平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 血清 miR-155高于参照组 、 HIF1α水平低于参照组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对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当中, 血清 miR-155、 HIF1α水平能够对患者的心血管发生率进行准确评估,其临床价值非常显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清 miR-155 缺氧诱导因子 1a 表达水平 患者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7d龄的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成三组,NGF治疗组HIE组和假手术组各6只,在制成HIE模型前半小时腹腔注射NGF或0.9%氯化钠溶液各1次,缺血缺氧2h后再腹腔注射等量的NGF或0.9%氯化钠溶液,放回母鼠处喂养44h后处死取出大脑并固定,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p53蛋白和bcl-2在新生大鼠及缺血缺氧后脑中表达及与凋亡的关系。结果p53蛋白在假手术组中基本无表达,HIE组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NGF干预后p53蛋白下降显著,而bcl-2正好相反,HIE组较假手术组表达降低,NGF干预组bcl-2表达显著增加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能减轻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保护作用 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诱导痰ECP、嗜酸细胞趋化因子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哮喘门诊及病房住院3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27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ECP、嗜酸细胞趋化因子浓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嗜酸细胞/白细胞%、ECP、嗜酸细胞趋化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诱导痰嗜酸细胞趋化因子浓度、ECP浓度与嗜酸细胞/白细胞%呈现正相关,嗜酸细胞趋化因子浓度与ECP浓度呈正相关。结论嗜酸细胞趋化因子可能通过对嗜酸细胞的选择性趋化作用,使其释放出ECP等一系列炎性介质参与嗜酸细胞性气道炎症及气流阻塞的发生。

  • 标签: 哮喘 诱导痰 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 嗜酸细胞趋化因子
  • 简介:目的:分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治疗后肿瘤患者营养、免疫、肝功能状况的变化,探讨CIK细胞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收集39例采用CIK细胞治疗可评价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评价其临床疗效。所有患者均接受CIK细胞免疫治疗。具体方案:采集细胞当日计为第0天,第14、16、18天静脉回输CIK细胞悬液,总细胞计数为(6~15)&#215;109。评价客观疗效,并动态监测血清甲胎蛋白(AFP)、肝功能、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结果39例患者通过CIK细胞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甘油三酯、血红蛋白、握力、简易营养学评分、CTP评分、中性粒的比值、AST、GGT、CTP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胆固醇、人体测量营养学指标、BMI、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白细胞总数、ALT、AF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肝癌患者接受CIK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肝脏功能,中晚期肝癌患者营养状况与握力、BMI、前白蛋白和肝功能评分具有相关性,CIK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肿瘤治疗手段。

  • 标签: 肝肿瘤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黄芪、当归、灵芝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最佳浓度的选择。方法选取各种浓度的中药预处理SH-SY5Y细胞整体水平了解药物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来筛选最佳浓度。结果同模型组比较,黄芪浓度胞后,再加入H2O2损伤,用比色法测定细胞MTT还原率,从细0.714g/ml、灵芝浓度0.179g/ml、当归浓度0.214g/ml能减轻H2O2引起的SH-SY5Y神经细胞的损伤,明显提高细胞的存活率;结论黄芪、当归、灵芝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黄芪 当归 灵芝 SH-SY5Y H2O2 氧化损伤
  • 简介:目的总结30例老年肺癌患者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多疗程免疫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治疗前加强心理护理并做好护理评估,治疗中注重细节护理,治疗后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并做好健康教育。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30例老年肺癌患者经过CIK细胞联合IL-2的4-6个疗程免疫治疗后,自感食欲改善、活动耐力增强、睡眠改善、免疫功能较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结论CIK细胞免疫治疗解决了制约肿瘤治疗进展的瓶颈,避开了手术、放疗、化疗的弊端,既可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又可针对局部进行治疗。老年肺癌患者经过CIK细胞联合IL-2的4~6个疗程免疫治疗期间规范与细化护理措施,特别是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充分了解整个治疗过程,有效防止不良因素的干扰,确保整个治疗过程顺利完成,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对肺癌的治疗充满信心,为整个多疗程CIK细胞治疗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

  • 标签: 老年 肺癌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多疗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蒜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及其分子机理。方法采用TUNEL法检测大蒜素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提取Bcl-2基因的mRNA,以RT-PCR方法研究大蒜素对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大蒜素使人HepG2细胞凋亡指数增加(P<0.01),且呈剂量依赖效应;Bc1-2基因mRNA水平随大蒜素浓度升高而降低。结论大蒜素可促进人HepG2细胞的凋亡过程,并使Bcl-2基因mRNA水平降低,从而起到抗肿瘤的治疗作用.探讨大蒜素体内外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胞外钙离子对HepG2细胞和LO2细胞的细胞毒性以及与阿霉素联合对两种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结果各个剂量组,胞外钙离子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均高于LO2细胞(均有P〈0.05),HepG2细胞的坏死率和凋亡率都高于LO2细胞(均有P〈0.05)。胞外钙离子与阿霉素联合作用能选择性增强阿霉素诱导HepG2细胞坏死,且表现出交互效应(P〈0.001),但对LO2细胞坏死无影响。结论胞外钙离子对HepG2细胞更敏感,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高于LO2细胞,能显著提高阿霉素对HepG2细胞的杀灭作用。

  • 标签: 细胞增殖 肝肿瘤 坏死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青蒿琥酯作用人肝癌细胞株HepG2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设立空白对照组、青蒿琥酯不同浓度组(3.125μg/ml、6.25μg/ml、12.5μg/ml、25μg/ml、50μg/ml),对HepG2作用48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同时采用瑞氏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用RT-PCR检测caspase-3mRNA的表达,采用灰度分析比较表达的变化。结果青蒿琥酯(3.125μg/ml、6.25μg/ml、12.5μg/ml、25μg/ml、50μg/ml)处理HepG2细胞48h,呈浓度依赖性诱导细胞凋亡,且当青蒿琥酯浓度在6.25μg/ml以上时,各组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瑞氏染色后光镜下可见处理组细胞发生凋亡形态学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caspase-3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青蒿琥酯能显著诱导HepG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表达有关。

  • 标签: 细胞凋亡 青蒿琥酯 肝癌细胞株HEPG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采用表皮成长因子进行诱导糖尿病难愈性创面的成纤维细胞后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的影响。方法在我院随机选择30例糖尿病足经严格的内科药物的积极治疗8周后创面仍不愈合的患者(观察组)和自愿当自愿者的健康人30名(对照组)。将观察组患者创面的成纤维细胞和对照组健康人的成纤维细胞放置于Dulbecco's经过改良的eagle’s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细胞培养进入对数生长期后在培养基上分别加入浓度为0.1、0.25、0.5、0.75和1、5、10微克每升的表皮成长因子进行培养24小时后,与没有加入表皮成长因子的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加入表皮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中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动明显较活跃。结果通过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的观察发现,只要放置了表皮生长因子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后,成纤维细胞增殖都较为放置表皮生长因子培养基的成纤维细胞活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最适宜的表皮生长因子刺激浓度为0.5微克每升其对应的吸光值为0.36±0.12,而对照组健康人的观察组患者的最适宜的表皮生长因子刺激浓度为0.25微克每升其对应的吸光值为0.59±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难愈性创面的成纤维细胞在表皮生长因子的刺激下其增殖能力有所升高。

  • 标签: 对照观察 表皮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24对鼻咽癌CNE-2Z细胞株凋亡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鼻咽癌CNE-2Z细胞株,进行细胞培养;采用碘化丙锭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和细胞核形态检测两种方法同时检测体外培养的CNE-2Z细胞株增殖、分化过程中的凋亡状况;观察IL-24对它们的影响,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IL-24可诱导鼻咽癌CNE-2Z细胞株的凋亡。结论在培养的48小时,IL-2450ng/m1实验组细胞凋亡程度较没加IL-24的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IL-24可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诱导鼻咽癌CNE-2Z细胞株的凋亡。

  • 标签: 白细胞介素24 鼻咽癌 CNE-2Z细胞株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