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颈内动脉闭塞(internalcarotidarteryocclusion)是指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子和动脉夹层等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颈内动脉阻塞,其占所有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的10%~15%。临床表现多样,30%~40%可无症状,无症状者预后相对良好;有症状者可表现为小卒中甚至致残性卒中。

  • 标签: 颈内动脉闭塞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卒中 ARTERY 动脉粥样硬化 颈内动脉阻塞
  • 简介:慢性髂静脉闭塞属下肢深静脉闭塞中的局段性病变,发病率高,可导致失用性的静脉性跛行、严重肿胀及溃烂致残,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合理的手术选择至关重要,以建立静脉流出道以获得最佳的临床效果。现就手术治疗慢性髂静脉闭塞的最新进展及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 标签: 髂静脉 闭塞 腔内治疗 开放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经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内瘘闭塞最主要的原因。方法将利用自身腕部动静脉内瘘血透患者53例在采用的穿刺针相同、穿刺成功率基本相似、健康宣教相同的情况下,将内瘘闭塞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找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身内瘘闭塞的最主要原因。结果以低血压为诱因引起内瘘闭塞的例数远远超过其他诱因引起内瘘闭塞的例数。结论低血压是引起内瘘闭塞最主要的原因。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低血压 内瘘闭塞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动脉闭塞直接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选择冠状动脉的闭塞造影技术是有效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标准,采用创伤性造影剂检查初期不被人们认可,但随着 32排、 16排、螺旋 CT等技术的应用,以有效的影像技术逐步提升处理技术效果和发展水平,提升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检查有效性,这符合检查的准确、方便和快捷效果,是用于 DSA检查的主要常规筛选测定方式。

  • 标签: 造影 冠状动脉闭塞 护理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动脉闭塞直接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选择冠状动脉的闭塞造影技术是有效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标准,采用创伤性造影剂检查初期不被人们认可,但随着32排、16排、螺旋CT等技术的应用,以有效的影像技术逐步提升处理技术效果和发展水平,提升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检查有效性,这符合检查的准确、方便和快捷效果,是用于DSA检查的主要常规筛选测定方式。

  • 标签: 造影 冠状动脉闭塞 护理
  • 简介:摘要肝小静脉闭塞症作为造血干细胞的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肝大、腹水,临床上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本文主要对肝小静脉闭塞症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

  • 标签: 肝小静脉闭塞症 超声检查 CT表现 MRI表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改善患者间歇性跛行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手术几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方法对21例病人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抗凝,降脂,并给当归四逆汤辩证口服,系统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行走距离,静息痛,下肢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结果经过系统治疗,能延长患者的跛行距离,疼痛减轻或消失,下肢粥样硬化斑块缩小。中药治疗组症状缓解更明显。

  • 标签: 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 抗凝 降脂 当归四逆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性后尿道闭锁的诊治方法。方法报告一例多发性外伤并耻骨骨折引起的后尿道断裂,因处理不当形成假道和尿道闭锁。经尿道和膀胱造影及尿道镜检,明确诊断,行闭锁段尿道会师再通术和部分瘢痕组织电切术。结果术后半个月拔除尿管后,排尿通畅,尿道扩张3次后尿线粗,无尿失禁,尿道造影证实假道消失。结论结合尿道和膀胱造影结果及尿道镜检,有助于明确诊断,采用闭锁段尿道的会师再通术和部分瘢痕的电切除术是较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外伤 尿道闭塞 诊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彩超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经CTA、MRI等检测确诊的4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即为A组)以及44例患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即为B组)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88例患者均进行彩超检测,观察彩超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检出情况,并分析其成像特点。结果A组检出率、敏感度分别为,B组检出率、敏感度分别为,A组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远端以及胫后动脉远端血流峰值流速均小于B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彩超能有效反应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管狭窄程度以及血流变化情况,从而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彩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介入方法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42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有14例为髂动脉,其中3例为单纯球囊扩张术,11例为内置支架术;13例为股浅动脉,其中2例为单纯球囊扩张术,10例为内置支架术;6例为动脉,其中1例为单纯球囊扩张术,3例为内置支架术;9例为膝下动脉单纯球囊扩张术。结果上述病例没有手术死亡的情况发生。14例髂动脉患者都取得成功,9例股浅动脉患者取得成功,引起血栓形成的患者有1例,3例介入患者失败转为实施人工血管转流手术;4例动脉患者取得成功;3例膝下动脉患者取得成功。术后对患者平均进行20个月的随访,实施髂动脉单纯球囊扩张术的1例患者一年后再次产生狭窄,患者实施内置支架术后症状消失。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介入治疗方法具有有效、安全、恢复快、创伤小等明显优点。

  • 标签: 动脉硬化 闭塞症 介入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介入治疗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外科治疗,成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近年来,随着药物支架和长球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内膜下成形术以及多种新的技术和器械问世并应用,明显提高了长段闭塞性病变开通率。本文就对该疾病临床特征、临床检查方法、TASCⅡ分型、介入治疗技术以及治疗的策略等方面进行细致的阐述,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 标签: 下肢 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趋势
  • 简介:目的探讨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与预后,以期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14例在临床中发现并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过程。结果10例患者经血管造影证实侧支血管代偿好,予以抗血小板聚集和控制危险因素治疗后病情稳定,生存质量良好;4例患者经血管造影证实侧支血管代偿差,4例虽经溶栓治疗无好转后死亡。结论基底动脉闭塞若侧支血管代偿充分预后较好,反之则预后较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58例,经过治疗痊愈出院。结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青壮年的动脉和静脉的一种周期性、节段性炎症病变。病变多数发生在四肢血管,尤其是下肢为常见。早期治疗很重要。

  • 标签: 血栓闭塞性脉管 手术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