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 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和胱抑素C(Cys-c)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作为早期糖尿病肾损害血清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7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病例组,n=40)和糖尿病非肾病组(对照组,n=40)。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Hcy, YKL-40和Cys-c水平,探讨上述三个血清学指标作为DN早期肾损害生物学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病例组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5.6±13.4岁,糖尿病病史10.2±5.1年;对照组40例,男性1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6.42±12.5岁,糖尿病病史11.1±6.1年。病例组血清Hcy和YKL-40水平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血清Hcy,和YKL-40为标志物鉴别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0.69和0.73。结论 DN患者血清Hcy, YKL-40和Cys-c水平明显升高,并可作为诊断DN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血清学标志物。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同型半胱氨酸 几丁质酶-3样蛋白-1 胱抑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诊断肾功能早期损害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乳胶透射比浊法检查肾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结果经过检测得知,正常组血清胱抑素C为0.66±0.30mg?L、肾功能不完全失代偿组为2.16±0.74mg?L、肾功能不全代偿组为0.31±0.27mg?L、尿毒症组3.57±0.26mg?L、肾衰竭组为5.40±0.62mg?L,各组的血清胱抑素C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具有显著差异,与肌酐清除率显著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功能损害早期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在肾功能检测指标中血清胱抑素C是早期诊断肾功能损伤一种敏感、特异性指标。

  • 标签: 血清胱抑素C 肾功能损害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探讨尿肾功联合检测对肾脏早期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肾脏检查的患者100例,中50例为肾脏正常人,50例为确诊肾脏早期损伤患者。采用AVE7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及尿干化学试带进行分析,选择离心管,将10ml尿液侵入尿液试纸中约3s,取出尿液试纸并置于尿液分析仪中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存在肾脏早期损伤的患者尿NAG、mALB、β2-MG、尿肌酐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患者,100例患者中检出49例肾损伤患者,检出率49%。结论尿肾功联合检测能够准确检测肾脏早期损害。尿NAG、mALB、β2-MG、尿肌酐等四项尿肾功指标是早期肾脏损害的敏感指标,这在临床上尽早发现早期肾损害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尿肾功联合检测 肾脏早期损害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筛查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学为连续监测法,检测132例糖尿病患者,59例高血压患者和121名正常对照组的尿LAP,并与尿β2微球蛋白(β2-MG)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尿LAP8±6.2U/L比较,糖尿病组和高血压组尿LAP分别为16.3±10.8U/L和21.1±10.5U/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糖尿病、高血压病尿LAP均与β2微球蛋白呈显著正相关,尿LAP检测早期肾损害的特异性与β2微球蛋白相近,敏感性稍低于β2微球蛋白。结论尿LAP测定是筛查糖尿病和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肝功能损害诊断中常规生化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1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5例患者,分为组I(肝硬化患者)58例、组II(慢性肝病患者)69例和组III(健康患者)38例,对三组患者检测的各项生化指标对慢性肝功能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的三组患者7项生化指标检测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敏感性和准确性较低(P<0.05),组II和组III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值均比组I患者高,胆碱酯酶(ChE)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最高,胆碱酯酶(ChE)的诊断准确率是最高。结论常规生化指标能够反映慢性肝功能的损害不同程度,且血清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能明显反映肝硬化的肝功能损害程度能力,值得分析研究。

  • 标签: 慢性肝功能损害 生化指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肾脏损害指标的变化及对高血压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0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按病程不同分为,高血压肾病A组35例;高血压肾病B组40例;高血压肾病C组25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全定量酶免疫法测定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速率法检测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比较单项检查和联合检查的阳性率。结果各组高血压肾病尿MA、β2-MG、RBP、NA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两项联合检测阳性率53.0%明显高于单项检测40.0%(χ2=3.92,P<0.05),四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90.0%明显高于三项联合检测76.0%(χ2=4.94,P<0.05);100例高血压病患者尿RBP与β2-MG和NAG呈正相关(r=0.669,r=0.597,P均<0.01)。结论检测尿RBP、mALB、β2-MG、NAG是诊断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测定对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肾病 视黄醇结合蛋白 N-乙酰-&beta -D-氨基葡萄糖苷酶 &beta 2微球蛋白 微量白蛋白
  • 简介:噪音会损害听力,这人尽皆知。但是.薪近科学实验研究发现:噪音还可通过听觉损害视力。

  • 标签: 听觉损害 噪音 视力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甲状腺疾病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B超诊断,之后与甲状腺穿刺病理诊断结果予以对比。结果B超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37.5%),弥漫性甲状腺肿18例(22.5%),单纯甲状腺肿16例(20.0%),甲状腺功能减退16例(20.0%);穿刺病理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32例(40.0%),弥漫性甲状腺肿20例(25.0%),单纯甲状腺肿14例(17.5%),甲状腺功能减退14例(17.5%),二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应用B超,具有快速、无痛的特点,且诊断符合率非常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B超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估计年发病率为每10万人口1~2人,最好发于胃,次为小肠[1-3]。最早由Mazur和Clark于1983年提出并命名,与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等消化道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不同,GIST具有独特的免疫组化表型,多呈CD117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肿瘤为恶性或潜在恶性肿瘤[1-3]。临床表现以消化道出血或腹块为主要表现,但不具特征性,术前诊断和分期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可显示肿瘤全貌及其局部侵犯与转移,系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手段,临床应用也最为普遍[1]。笔者就肿瘤CT探查方案、定性与分期诊断、治疗后随访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进展与注意事项予以评价。

  • 标签: 多层螺旋CT诊断 胃肠间质瘤 价值评估 间叶性肿瘤 多层螺旋CT检查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常用抗癫痫药在临床应用中血药浓度与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以防止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癫痫发作控制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少。结论癫痫患者应重视血药浓度监测,选择抗癫痫药物类型不当和药物剂量过低是造成疗效不满意的重要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52例胃癌患者行SCT轴位图像及重建的MPR、SSD图像进行观察分析,根据中国肿瘤协会对胃肿瘤的最新分期方法对其进行TNM分期及术前评估,并与手术结果相比较。结果肿瘤诊断的符合率为100%,CT分期的准确性为86.53%,术前评估的准确性为94.23%。结论SCT轴位图像可以对于诊断胃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胃癌TNM分期及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胃癌 螺旋CT 术前评估 TNM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结肠Ca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结肠癌的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MSCT检查,并进行后处理获取CT仿真内镜(CTVE)、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阴影成像(SSD)图像,评估对结肠癌患者的术前手术选择、是否可行切除手术等方面的价值。结果46例患者中,经过MSCT评估后,切除30例(行根治术25例,姑息术5例),不可切除16例(行姑息术16例)。经过3年随访后,结肠癌根治术(25例)和非根治术(21例)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2.0%(13/25),44.0%(11/25),36.0%(9/25)和19.0%(4/21),9.5%(2/21),9.5%(2/21),经过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较准确判断结肠癌,具有较高的术前评估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 CT 结肠癌 术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肺癌的CT图像特征,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临床病理诊断确诊的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级CT诊断影像学资料,判断患者的病理类型、分期;并以最终临床诊断结果为依据,计算CT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00例患者经CT扫描,确诊97例,诊断准确率为97.0%;其中,中心型肺癌诊断准确率(94.8%)略低于周围性肺癌(100.0%),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病理分期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的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仪对肺癌的患者进行诊断,可以通过特征性的征象对病变进行定位、定性,并明确病变的类型、分期,诊断的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癌 螺旋CT 影像学特征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CT检查对胃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在武汉市七医院进行治疗的胃癌患者76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不进行分组,分别进行病理学检查和CT检查,其中以病理学检查作为检查金标准,评估CT检查的准确性。结果: 在胃癌的TNM分期中,患者T期检查准确率为94.73%,N期检查准确率为97.36%、M期检查准确率为97.36%,除T期检查率组间差异显著,可以构成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CT检查运用到胃癌患者的术前评估中,可以准备判断患者的分期情况,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胃癌 CT检查 TNM分期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百草枯急性(APP)肾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例正常对照组和60例百草枯中毒者,中毒者又细分为轻度中毒组及中、重度中毒组,每组20例APP患者,收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3ml,作Cys-C尿素(BUN)、血清肌酐(Cr)检查。结果Cys-C随着肾损伤程度的加重,其值升高更明显。结论Cys-C可特异性地灵敏反映APP患者引起的肾损伤,是判断患者病情和临床疗效的理想内源性指标。

  • 标签: 抑素类 中毒 百草枯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临床价值评估。方法选择在2011年1月—2015年6月入院我院的106例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实施了相应的CT检查,且所有患者也都接受了相应的手术及病理学诊断。将106例患者CT检查的结果作为CT组,手术诊断的结果作为手术组,病理学诊断的结果作为病理学组。对3组的诊断结果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并评估出CT诊断法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手术组与病理学组均显示,胰腺损伤,共15例;肾脏损伤,共13例;脾脏损伤,共45例;肝脏损伤,共14例;胆道损伤,共11例;血管损伤患者,共2例。而CT组则显示,胰腺损伤,共15例(14.15%);肾脏损伤,共13例(12.26%);脾脏损伤,共51例(48.11%);肝脏损伤,共16例(15.09%);胆道损伤,共11例(10.38%)。以手术及病理学组为标准,CT组确诊患者共104例;误诊患者共2例(1.89%),该2例患者的患病类型本为血管损伤,但被误诊为肝脏损伤。该CT检查的准确率高达98.11%。结论将CT诊断法应用于腹部创伤等器官性损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中,不仅能显著提升诊断的准确性,还能为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主要依据,具有相当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脏损伤 CT诊断 脾脏 腹部创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孕产妇采用血清β-HCG检测方法的临床意义及对早孕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妇产科行早孕检测的健康产妇3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在同时间段内进行正常健康体检的育龄期女性3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β-HCG的含量,而后进行统计分析,探索早孕产妇血清中β-HCG含量与正常女性血清中含量是否存在有差异性。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早孕产妇血清中β-HCG含量平均值为(8013.61±72.93)Miu/ml,而对照组未早孕者血清中β-HCG含量平均值为(5.98±0.87)Miu/ml,经统计分析,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β-HCG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837,P=0.023)。结论在对产妇的早期诊断中,检测产妇血清中β-HCG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beta -HCG 检测 早孕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头痛患者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9月至2017年5月本科门诊接诊的68例头痛病患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字分组的方式对所选病患进行分组甲组(n=34)实施护理干预,乙组(n=34)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治疗护理的效果,比较护理满意度。结果甲组治疗后3d以及6d的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比乙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作为头痛病患的一种首选护理方法,有助于促进其病情的改善,提高临床护理效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应用价值 头痛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平扫及增强 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全部为单发,其中发生于胃 21例、十二指肠 6例、空回肠 8例,食道、直肠及肠系膜各 1例。肿块的 CT表现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大部分有分叶;良性 22例、交界性 5例、恶性 11例;良性者肿块直径多≤ 5 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均匀强化;恶性者肿块直径多> 5 cm,边界清或不清、密度不均匀、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不规则坏死和囊变区域。本组有 24例肿块内有坏死、液化,实性部分强化明显,动脉期、静脉期到实质期呈渐进性强化; 5例出现转移灶。结论 CT可以明确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部位、肿瘤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根据胃肠道间质瘤的特征性 CT表现,可以初步判断胃肠道间质瘤的良恶性,对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间质瘤 胃肠道 体层摄影术 CT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