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脂肪性肝病现已成为了我国主要的慢性肝脏疾病。由于大多数脂肪肝临床表现轻微,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脂肪肝的“预定人名单”里,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从而导致了肝硬化、肝癌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脂肪肝 识别 慢性肝脏疾病 脂肪性肝病 临床表现 高血压病
  • 简介:“脑卒中”就是人们人常生活中常常说的“中风”。“卒”为突然之意,“中”为打击之意。卒中作为一个形象的比喻,表明了其突发性和危害性。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有130万,平均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270万,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和年轻化趋势。脑卒中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公共卫生问题。

  • 标签: 脑卒中 公共卫生 左侧肢体无力 出血性脑卒中 数据显示 血管内支架
  • 简介:摘要文章分析了手足口病的早期识别方法,然后对手足口病人进行皮疹、心肌炎等方面的护理,并对家长和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希望能够为广大家长和医生提供参考,预防手足口病向着重症方向发展,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促使儿童健康成长。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 早期识别 进展 护理
  • 简介:摘要急诊环境复杂多变,医疗护理行为是各种服务至上的高科技行为的组合,是高风险活动,急诊护理风险不言而喻。在急救医学和现代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提高急救护理质量,采取措施将急诊护理风险降至最低实属必要。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具有患者病情紧急、发展变化快以及不可预见性、风险性大、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病种复杂等特点,急诊科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危。急诊科护理风险主要有急诊科护士方面的风险、科室护理管理欠缺、患者及家属心理焦急等。本文主要针对急诊急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的识别及对策进行了简要探究。

  • 标签: 急诊急救 患者 护理 风险因素 识别 对策
  • 简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脏疾病,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病死率仍然较高。除了高龄、合并疾病等不可改变的因素,开始治疗的时间和治疗模式的改变也是影响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如何进一步减少再灌注治疗延迟的时间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因此,早期识别可进行再灌注治疗的患者特别是高危患者尤为重要。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早期识别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非典型 再灌注治疗 高危患者
  • 简介:通过引入医学文本语言和文档类别特征,构建了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子病历命名实体识别系统。识别的实体包括身体部位、症状和体征、疾病和诊断、检查和检验以及治疗5大类。基于模型识别的结果,将其应用在基于共现的临床知识发现中。命名实体识别系统的准确率为93.29%,召回率为93.53%,F1值为93.41%。医学语言特征的引入能够进一步提高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实体识别系统的效果,实体识别的结果可以作为电子病历知识发现的基础。

  • 标签: 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命名实体识别 知识发现
  • 简介:目的对某煤焦油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岗位与控制点,为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合理、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样现场调查法、工程分析法、检测检验法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识别与分析。结果某煤焦油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粉尘(煤尘、矽尘)、化学性毒物(苯、甲苯、萘、苯酚、煤焦油沥青挥发物、3,4-苯并芘、硫酸、氢氧化钠、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煤尘、矽尘)超标,煤尘浓度为2.3~17mg/m3,矽尘浓度为1.0~6.7mg/m3;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甲苯、硫酸、氢氧化钠、苯酚、萘、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硫化氢、一氧化碳的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但是沥青烟捕集器、沥青高置槽二层取样点共2个煤焦油沥青挥发物检测点浓度超标,分别达到9.0、0.73mg/m3;沥青捕集器、沥青高置槽二楼共2个3,4-苯并芘检测点浓度超标,分别达到1.9×10-3、5.0×10-4mg/m3;噪声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结论该煤焦油深加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化学性毒物较复杂,某些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现场需进行治理。

  • 标签: 煤焦油 深加工 职业病危害因素 关键控制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识别和康复护理对后颅窝肿瘤手术行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吞咽功能的作用。方法对41例后颅窝肿瘤手术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3~6h采用反复睡液吞咽测试、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综合评估,早期识别吞咽障碍患者,并采取康复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组建吞咽障碍管理团队、开展吞咽功能训练、加强口腔护理和进食管理。结果术后25例(60.98%)出现吞咽障碍;吞咽训练前后吞咽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15例患者吞咽功能恢复,10例仍存在吞咽障碍留置鼻胃管。结论后颅窝肿瘤手术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早期识别吞咽障碍并采取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后颅窝肿瘤 气管插管 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医护协同建立病情早期预警工作对精神科危重症识别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建立病情观察早期预警工作流程,对住院患者病情观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精神科住院病区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识别率由实施前的78.26%提升至100.00%。结论建立医护协同病情早期预警工作流程可提高住院病区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的识别率,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能力,降低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住院患者安全。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MEWS) 危重患者 SBAR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