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鉴别诊断肝癌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60例肝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学资料,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病情,术前行 DWI扫描,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比分析 DWI对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参照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磁共振加权成像对肝癌的诊断符合率与手术病理诊断相近,两种方法诊断符合率无显著差异 (P> 0.05);与原发性肝癌组相比,肝囊肿组以及海绵状血管瘤组患者 ADC水平明显更高,独立样本 t检验提示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 (P< 0.05); DWI扫描检出肝海绵状血管瘤 5例,肝囊肿 4例,良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 75.0%, 2例肝血管瘤漏诊, 1例肝囊肿误诊为转移瘤。检出原发性肝癌 48例,恶性病变符合率为 100.0%, DWI对肝脏恶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检出率 (χ2=12.632,P=0.006);肝囊肿组患者 ADC水平明显高于海绵状血管瘤组 (P< 0.05)。参照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磁共振加权成像对肝癌的诊断符合率与手术病理诊断相近,两种方法诊断符合率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 DWI是临床诊断肝癌的一种有效手段,其诊断符合和诊断效能高,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果满意,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充分的影像学支持,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肝癌 影像学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肝癌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占位性病变患者8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原发性肝细胞癌28例,肝血管瘤30例,转移瘤15例,肝囊肿12例,均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比较不同肝脏占位病变ADC值及不同b值下ADC值。结果不同肝脏占位病变ADC值随b值差的升高而降低,原发性肝癌ADC值明显低于肝血管瘤、转移瘤、肝囊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差越大越接近实际DC值,且波动幅度较小。结论通过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量化分析ADC值可提高肝癌的诊断及鉴别效果。

  • 标签: 磁共振 扩散加权成像 鉴别诊断 肝癌
  • 简介:目的:利用氢质子磁共振频谱和扩散加权成像,分析健康青年、中年两个年龄组两侧海马的脑代谢物浓度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旨在为各种与海马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40名健康青年、中年两组志愿者双侧海马行磁共振波谱(MRS)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计算双侧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胆碱)NAA/(Cr+Cho)、NAA/Cr、NAA/Cho和Cho/Cr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健康成年人左、右两侧海马的脑代谢物浓度NAA/(Cr+Cho)、NAA/Cr、NAA/Cho和Cho/Cr比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青年组、与健康中年组海马的脑代谢物浓度NAA/(Cr+Cho)、NAA/Cr、NAA/Cho和Cho/Cr比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氢质子磁共振频谱和扩散加权成像测定的NAA/(Cr+Cho)、NAA/Cr、NAA/Cho和Cho/Cr值及ADC值为标准,为各种与海马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 标签: 健康成年人 氢质子磁共振频谱 扩散加权成像 海马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磁共振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对于诊断肝脏疾病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病人与15例正常对照病人的腹部的正常脏器,同时选取40例病人的60个病灶(其中转移瘤10例18个病灶;肝癌9例13个病灶;肝囊肿10例13个病灶以及海绵状血管瘤11例16个病灶)进行磁共振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并检测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正常的脏器,例如肾;肝;胆囊;胰腺;脾脏和肌肉的表观扩散系数分别为1.74x10-3mm2/s;0.71x10-3mm2/s;0.76x10-3mm2/s;0.81x10-3mm2/s;2.87x10-3mm2/s;1.01x10-3mm2/s。转移瘤;肝癌;肝囊肿;海绵状血管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分别为1.21x10-3mm2/s;0.98x10-3mm2/s;3.05x10-3mm2/s;2.87x10-3mm2/s。其中恶性肿瘤,肝囊肿和血管瘤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磁共振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技术与表观扩散系数对于肝脏疾病的检测和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磁共振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成像 表观检测系数 肝肿瘤
  • 简介:摘要:扩散磁共振成像(diffusionMRI,dMRI)是当前最有前景的生物组织微结构成像方法之一,在肿瘤、神经成像中取得了极大的进步。振荡梯度自旋回波(oscillatinggradientspinecho,OGSE)序列是一种新型dMRI技术,它通过施加振荡梯度,使可测量的水分子有效扩散时间缩短,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测得细胞直径(diameter,d)、细胞外水分子扩散系数、细胞内水分子体积分数、细胞密度等微结构特征。在肿瘤细胞d值测量、肿瘤异质性评估、神经轴突直径测量中展现出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振荡梯度自旋回波 扩散磁共振成像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本院45例超急性脑梗死病人DWI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5例病人在DWI序列均呈现高信号,ADC图像上呈低信号,其中41例常规扫描未见异常信号,4例由于梗死面积大,呈稍长T1、长T2信号。结论DWI在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敏感性很高,对临床应用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磁共振 扩散加权成像 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18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BPH患者71例,前列腺癌患者4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和DWI扫描,分析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的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表现,并测量癌肿区的ADC值及BPH的平均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PH的DWI和ADC图上外周带信号均匀,中央腺体区信号不均匀;前列腺癌病灶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受累的精囊,淋巴结转移和骨转移病灶DWI上呈高信号,ADC图上呈低信号;前列腺癌的ADC值(78±16)×10-5mm2/s,BPH组的平均ADC值为(146±44)×10-5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检查在前列腺相关疾病诊断中有特征性表现,并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诊断价值
  • 简介:新生儿脑损伤是严重危及新生儿生命并易造成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最常见原因。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是强调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治疗与干预,因此,探索一种适于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和评价的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观地反映新生儿脑损伤的部位、程度及其演变过程,这无疑对早期诊断新生儿脑损伤、预后评价有重要的意义。一、DWI的基本原理DWI是利用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运动特性进行成像,可以通过在常规MR序列上加入自旋回波强磁场梯度即扩散敏感梯度获取扩散加权图像,从而来反映组织中细胞外液水分子扩散的微小差别,通过组织中不同性质的水来提供图像的对比[1]。

  • 标签: 扩散加权成像 新生儿脑损伤 扩散敏感梯度 水分子扩散 自旋回波 活体组织
  • 简介:摘要上世纪七十年代CT的问世是医学影像学的一场革命,她带动了医学事业蓬勃发展,因此,发明者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至八十年代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的兴起,医学影像的成像原理发生了本质变化,从简单的x线能量衰减转化为物理生物学成像。大大拓宽了医学影像的发展道路,各种新的成像技术层出不穷。改变了影像学就是形态学的传统观念,引导影像学向定性、定量诊断方向发展。

  • 标签: 磁共振 原理 临床应用 技术 设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椎结核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和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的MRI资料,观察椎体、椎间盘、椎弓根、附件破坏、硬膜囊和脊髓受压情况。结果58例患者106个椎体受累,单椎体受累11例,多椎体47例。T1WI上呈低信号或混杂信号。T2W上呈均匀高信号或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成不均匀强化。结论MRI能准确反应不同时期脊柱结核特点,清楚显示椎体骨炎,椎间盘破坏,椎旁脓肿及神经损害。对脊柱结核有确切诊断价值。

  • 标签: 脊柱 结核 磁共振成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脑肿瘤与肿瘤样变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进行鉴别,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6月期间于我院就诊且经病理证实的脑肿瘤与肿瘤样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给予DWI鉴别诊断与对照组(30例)给予MRI鉴别诊断。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诊断的总准确率为93.3,与对照组的80.0%相比明显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肿瘤与肿瘤样变患者,采用DWI诊断与MRI相比正确率较高,对于脑肿瘤与肿瘤样变针对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脑肿瘤 肿瘤样变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胆管水成像(MRCP)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胆道梗阻性疾患诊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110例经病理证实的良恶性胆道梗阻病例的MRCP及DWI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道结石65例;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11例,壶腹部癌及胰头癌21例;肝门部癌13例。结果110例胆道梗阻性病例中,经MRCP检查对胆道梗阻性扩张均显示明确,梗阻部位均能准确定位;其中胆道结石于MRCP原图及三维重建图显示清晰,均表现为低信号影,在DWI中呈低信号;胆道肿瘤性病变在MRCP中梗阻征象及梗阻部位显示清晰;胆道肿瘤性病变在DWI中呈高信号,显示清晰;胆管炎性狭窄在MRCP中梗阻征象及部位显示明确,在DWI中呈等信号。结论在进行MRCP检查的同时,辅以DWI检查有助于提高胆道梗阻性疾患诊断的准确性。应用MRCP结合DWI应成为诊断胆道梗阻性疾患的推荐方法。

  • 标签: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胆道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患者共90例,良性病变56例,恶性病变3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分析总结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DWI和ADC图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前列腺癌病灶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前列腺增生的DWI和ADC图表现为中央腺体区信号不均匀,而外周带信号均匀;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癌组的平均ADC值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并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癌 良恶性病变
  • 作者: 张勇恒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四川宜宾长宁安宁医院四川宜宾644300)【摘要】医院看病吃药和打针外还必须做各种检查,特别是影像学检查。x射线,CT和磁共振是常见项目,有利于更准确的检查病情,方便准确的辅助治疗。【中图分类号】R3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121-02我们都熟悉这些项目:。但是在检查的时候,你的脑子里可能有过疑问。"我这么严重,我只需要做X光?"“为什么CT扫描就这么贵?”"为什么我不能做磁共振成像?"......我们今天来谈谈。三种最常见的成像检查有什么区别?让我们有一个好主意,而不是喃喃自语。放射科三“神器”各有千秋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放射学有一个概念:MRI优于CT,CT优于x光。但事实上,它们各有利弊,经过合理的选择,可以更好地帮助诊断和治疗!X光它指的是使用X光机来产生穿透身体并产生图像的X射线。X射线胶片是通过让高能电磁波(即X射线)通过身体的不同结构进行传输,在胶片上形成一个浅色、深色或黑白对比图像而称为X射线胶片。这和我们每天所说的照片非常相似,而且图像是平面的。全身各部位均可用X光检查。有利条件:X光机价格便宜,操作相对简单,成像快,报告迅速,辐射剂量较低,人体相对安全。1.高空间分辨率和清晰的图像2.检查费用较低3.容易检查,更快地拍摄和报告不利因素只能产生重叠二维图像,就像压缩饼干。由于X光是电离辐射。过度暴露在X射线下会造成辐射损伤。因此,为了保证宝宝免受损伤,孕妇一般不推荐做X光。适用的场景:x光广泛用于疾病的初步筛查。X光片还能拍摄动力位相,能发现患者在改变体位时才感觉到不适的疾病,这是CT、MRI代替不了的。注意事项:1.孕妇不建议进行X光检查;2.不要穿金属或其他影响观察的衣服和附件;3.根据检查部位的不同,听从技术人员体位要求。CT扫描CT机相当于x光机的升级模式。CT机也采用X射线,但其照射形式、采集方式与x光机有很大区别。CT可以在任何方向进行断层扫描从而重建图像。CT有两种方式平扫:轻轻松松平卧CT机床上,只需几秒钟就结束检查。增强扫:平扫后,在血管内注入对比剂,对比剂随血液迅速流遍全身。注射对比剂后,您可以将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对比,看是否有异常强化。总之,增强扫可以更加明确诊断。从来没有做过CT扫描的患者,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肝脏的临床运用。方法选取16名肝脏正常的案例及肝脏常见的良恶性疾病39例行上腹部磁共振检查,肝脏弥散加权成像(多B值)进行信号对照及后处理得到ADC值。结果肝脏常见的良恶性疾病弥散加权成像DWI大部分呈高信号,但意义不一,ADC值变化很大。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以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参考,但一定要结合平扫+动态增强扫描。

  • 标签: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肝脏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55例肝硬化结节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资料。方法观察55例肝硬化再生结节MRI表现为T1WI等或稍高信号,T2WI等低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在强化的肝实质对比下显示为低信号结节。结果37例合并肝细胞癌MRI表现为T1WI等、高或低信号,T2WI均呈稍高及高信号;11例在T1WI或T2WI上见假包膜,呈低信号;增强扫描34例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3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但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均呈不均匀低信号,27例见假包膜强化。结论因此肝硬化再生结节在MRI上能很好地与肝细胞癌鉴别。

  • 标签: 肝硬化 结节 核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