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探讨对房颤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 方法: 将 60 例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房颤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每组各 30 例的观察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83.33% 明显高于对照组 66.67%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结果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对房颤患者给予的优质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临床护理质量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房颤 应用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左心房内径及房颤复发率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确诊收治的8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6w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及左心房内径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房颤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RP、IL-6、TNF-α水平及左房内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房颤复发控制率为92.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改善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左心房内径水平,降低房颤复发率,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瑞舒伐他汀 C-反应蛋白(CRP) 白细胞介素-6(IL-6)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TNF-&alph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盐酸胺碘酮对不同病因房颤患者转复的疗效及转复期间护理的技巧和安全对策。方法对104例房颤患者给予胺碘酮转律治疗,先静脉匀速注射,后静脉微量泵注射。结果胺碘酮可有效转复房颤,不同病因房颤患者转复率不同。结论静脉注射盐酸胺碘酮对不同病因房颤患者转复率不同,有基础心脏疾病患者转复率低于无基础心脏疾病患者。加强护理更有利于转复期间降低不良反应和提高转复疗效。

  • 标签: 房颤 转复 胺碘酮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如果不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会因为心脏产生不规则颤动无法将血液完全泵出,容易造成血液淤滞心房内形成血栓,然后栓子会顺着血液被输送到全身各处血管以及器官内,而产生脑卒中、肾梗塞、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且需要花费更多治疗成本。临床上多选择药物治疗,包括控制心室率、转复与维持窦性心律,尤其要控制心房颤动心室率。倍他乐克在临床上应用比较普遍,而地高辛是临床治疗心房颤动的传统药物之一,本次主要研究分析地高辛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心房颤动的效果。

  • 标签: 心房颤动 倍他乐克 地高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在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60例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所有患者均给予改善心功能等常规治疗6个月,治疗组加用辛伐他汀20mg/d治疗。治疗前后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及血浆BNP、炎症因子(CRP)水平。结果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及BNP、炎症因子(CR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促进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并可抑制此类患者的炎症水平及心肌重构的发展。

  • 标签: 辛伐他汀 高血压性心脏病 房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冠心病伴房颤临床护理中整体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影响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老年冠心病伴房颤患者共98例设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均为49例。对照组接受临床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配合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及护理后各项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同期对照组均获得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均优势明显,P<0.05。结论临床中予以老年冠心病伴房颤患者整体护理,可在有效改善护理质量的同时,提升患者临床体验,进而实现对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整体护理 老年冠心病伴房颤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盐酸胺碘酮对不同病因房颤患者转复的疗效及转复期间护理的技巧和安全对策。方法对104例房颤患者给予胺碘酮转律治疗,先静脉匀速注射,后静脉微量泵注射。结果胺碘酮可有效转复房颤,不同病因房颤患者转复率不同。结论静脉注射盐酸胺碘酮对不同病因房颤患者转复率不同,有基础心脏疾病患者转复率低于无基础心脏疾病患者。加强护理更有利于转复期间降低不良反应和提高转复疗效。

  • 标签: 房颤 转复 胺碘酮
  • 简介:摘要目的比索洛尔联合地高辛治疗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应用地高辛0.125~0.25mg,1次/d,比索洛尔起始量为1.25mg,1次/d,每1~2W剂量倍增1次,最大剂量用到5mg/d,对照组26例,应用地高辛0.125~0.25mg,1次/d,两组均于入选时及治疗8周末记录步行距离(6MWT)及静息心室率,检查十二导联心电图或24h动态心电图,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两组在年龄、病程、原发病和心室率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比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左室射血分数增高(P<0.01),6min步行距离延长,静息心室率减慢(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1),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比索洛尔联合地高辛治疗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比索洛尔 地高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华法林治疗瓣膜性心脏病并房颤中抗凝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瓣膜性心脏病并房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抗凝治疗,观察组给予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INR达标时间与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抗凝治疗INR达标时间、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治疗瓣膜性心脏病并房颤中抗凝效果可靠,能有效缩短患者抗凝治疗所需时间,降低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 标签: 华法林 瓣膜性心脏病并房颤 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接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普罗帕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率。结果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观察组为96.0%,对照组为72.0%,检验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要低于对照组,检验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较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应用普罗帕酮治疗效果更显著,更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且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胺碘酮 普罗帕酮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普罗帕酮组转复率为75.56%,对照组胺碘酮的转复率为80.0%;转平均转复时间观察对照组组(38.6±12.6)min,对照组(49.3±13.6)min;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复律效果明显更高,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胺碘酮 普罗帕酮 阵发性心房颤动 复律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尼非卡兰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心房颤动病人心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将前来我院治疗心房颤动的病人进行研究分析,收入心房颤动病人的时间为 2018年 1月到 2019年 3月,随机选取其中 76例,采用奇偶分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尼非卡兰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心率、每搏输血量、射血分数、转复成功率。结果:经过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发现治疗前,心率、每博输血量、射血分数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实验组心率、每博输血量、射血分数优势较为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对比两组患者转复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患者的转复成功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统计学意义存在( P< 0.05)。结论:心房颤动疾病治疗中,应采用尼非卡兰联合稳心颗粒共同进行治疗,可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使患者的心率,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得到有效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尼非卡兰 稳心颗粒 心房颤动 病人 心脏电生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浅析替米沙坦对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先后选取2016年07月至2018年04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30例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实验组和参照组分别采用胺碘酮进行临床治疗,并在实验组添加了替米沙坦进行辅助,观察其添加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采用替米沙坦进行辅助治疗,其心房颤动有效控制率为91.08%,参照组没有采用替米沙坦进行辅助治疗,其心房颤动有效控制率为7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房颤动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而将替米沙坦与胺碘酮进行联合治疗,其治疗效果更佳,有效率达91.08%,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替米沙坦 胺碘酮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胺碘酮+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我所及体系医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例资料,以接受胺碘酮治疗的40例患者为A组,以接受胺碘酮+阿托伐他汀治疗的40例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B组不同时间点转复率均高于A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B组阵发性心房颤动月平均发作次数、总发作时间少于A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转复率,控制病情发展,及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阵发性心房颤动 胺碘酮 阿托伐他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新发心房颤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58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替米沙坦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盐酸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和心脏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率为6.90%,对照组为10.3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脏功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均可有效治疗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疗效相当,对于新发心房颤动的预防疗效确切,两种药品均可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心房颤动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