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凝胶技术(MGT)进行新生儿溶血病(HDN-ABO)血清学检测,对新生儿直接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凝胶技术对1089例疑为HDN的患儿进行检测,包括直抗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结果采用MGT法检查了1089例疑为HDN的患儿送检血样,结果确诊ABO血型系统HDN64例,阳性率5.88%,可疑HDN26例,阴性结果999例,3项阳性的有15例,游离和放散试验均阳性的有49例,仅放散试验阳性的有64例。结论凝胶技术用于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方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标本用量少,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阴阳性结果明显,判断结果标准,结果易保存等优点。可成为医院实验室常规检测方法。实验室能为临床快速准确提供试验报告,有利于患儿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有很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微柱凝胶技术 新生儿溶血病(HDN-ABO)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凝胶法(MGT)配血不合的病例进行分析,为保障患者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方法针对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期间,为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实施MGT交叉配血,检出37例患者配血不合。结果37例配血不合患者中,7例患者由于血型原因导致配血不合(其中,4例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2例患者抗B抗体减弱、1例患者为ABO亚型);13例患者自身抗体;6例患者产生不规则抗体;献血者为含有不规则抗体和多凝集红细胞各2例;7例患者由于其它(如患者使用药物右旋糖苷)等原因。结论结合患者妊娠史、输血史、用药史、临床诊断等,对患者交叉配血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保证ABO型血型准确无误,尽量选择同样的抗原阴性的红细胞为患者进行相同血型的交叉配血,将不规则抗体的进行筛检,确保患者输血过程的安全。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 微柱凝胶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应用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原因。方法用凝胶法对本院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交叉配血,阳性者再用凝聚胺法及抗球蛋白配血法交叉配血后进行比较。结果2321例配血中检测出假阳性13例占0.56%。结论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灵敏度高,自动化程度高,但也容易引起假阳性,给交叉配血造成一定的困扰。

  • 标签: 微柱凝胶 交叉配血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胶技术应用于临床输血检验中的效果及优势。方法:将时间范围锁定在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之间,从本时间段于我院申请悬浮红细胞治疗的患者中选取20例进行调查。将其按照交叉配血方式分为两组。采用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的患者作为参比组,采用卡式微凝胶技术进行交叉配血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后的配血情况。结果:在对经过不同方式交叉配血后,试验组中出现主侧凝集的患者有0例,出现次侧凝集的患者有0例。参比组中出现主侧凝集的患者有1例,出现次侧凝集的患者有1例。试验组患者中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与参比组患者中不规则抗体检出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临床输血检验时,使用凝胶技术进行交叉配血的检查效果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建议使用。

  • 标签: 微柱凝胶技术 临床输血检验 不规则抗体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抗人球凝胶检验测法,用于肾性与非肾性尿红细胞的鉴别。方法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220份血尿标本分离的红细胞进行洗涤后与抗IgG,C3d(多特异)试剂于凝胶卡的孔内反应(室温低于10℃时,须37℃孵育15分钟)后,离心10分钟,取出凝胶卡观察结果。结果抗人球蛋白凝胶法检测法的敏感性为87.7%,特异性为71.43%,准确性为63.64%,阳性预测值为63.64%,阴性预测值为90.91%,阳性似然比为3.06,阴性似然比为0.18。45例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红细胞用抗人球蛋白凝胶法检测,其阳性率为88.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便于观察,可作为鉴别尿红细胞来源的筛查试验。

  • 标签: 微柱凝胶卡(microtube column agglutinatior) 抗人球蛋白 肾性血尿 尿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胶法交叉配血出现弱凝集的原因并找到处理方法,使患者能及时、有效、安全地输血。方法应用凝胶卡和聚凝胺技术与受血者的抗凝血标本做交叉配血试验。结果42例样本聚凝胺交叉配血皆无阳性结果,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却多达16例主侧出现弱凝集,分析原因系献血员血袋用于配血的辫子内血液抗凝不充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凝胶法和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16例受血者以凝胶卡和凝聚胺技术联合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对配血不合的受血者、供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凝胶卡式法配血不合3例,凝聚胺法配血不合2例,其中两种方法配血均不合2例。经筛选细胞检测系受血者的血清中存在不规则抗体。结论凝胶法和凝聚胺法在配血工作中联合使用,有利于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 标签: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 配血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行凝胶技术检验的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2016.02~2017.01)期间,分别予以试管法检测,凝胶技术检测,并对比检测效果。结果60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行凝胶技术检验的直接抗球蛋白阳性率为96.67%,血清游离抗体阳性率为100.00%,抗体放散阳性率为96.67%,均高于试管检测法,P<0.05。结论对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行凝胶技术检验的价值显著,可推广、实施。

  • 标签: 微注凝胶 溶血病 ABO新生儿 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18例,利用准备的ABO同血型血样采用凝胶技术与凝聚胺技术进行交叉配血,检测两种不同配血方式结果差异及直抗试验的相关性。结果凝聚胺技术对患儿血清进行交叉配血无明显差异性(t=0.9644,P=0.0731),但直抗阳性的患儿血清及放散液交叉配血不合率均高于直抗阴性患儿(t=3.1745,P=0.041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凝胶技术极为适合,可根据检查结果选择与患儿相容性或同血型血样进行输血。

  • 标签: 微柱凝胶技术 ABO 新生儿溶血 输血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直抗试验及交叉配血试验中应用凝胶法的价值。方法对1000份血液样本使用凝胶法、传统试管法和凝聚胺法进行直抗试验及交叉配血试验,以传统试管法为标准,分析凝胶法在直抗试验中的结果,并比较凝胶法和凝聚胺法的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差异。结果在直抗试验中凝胶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44%、99.79%;在交叉配血试验中,凝胶试验在主侧的灵敏性、特异性和次侧的特异性无显著差异(P>0.05),凝胶法在次侧的灵敏性高于凝聚胺法(P<0.05)。结论凝胶法在直抗试验及交叉配血试验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直抗试验 交叉配血试验 微柱凝胶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手工凝胶免疫检验法应用于ABO、RhD血型抗原鉴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检验血型抗原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检验科2010年1月-2014年1月接收健康体检人员20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试管法和手工凝胶免疫检验法,检测样本中ABO、RhD血型抗原鉴定,统计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结果试管法和手工凝胶免疫检测法检出ABO阳性143例,阳性率71.5%,检出RhD阳性195例,检出率97.5%,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率完全一致(P>0.05)。结论手工凝胶免疫检验法应用于ABO和RhD血型抗原检测中,能够有效检出血型抗原,结果准确、可靠且稳定,操作方便、快速,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可以在临床检验中应用。

  • 标签: 手工微柱凝胶 免疫检测 ABO RhD 抗原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凝胶和凝聚胺两种交叉配血方法的临床应用进行观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应用凝胶和凝聚胺两种配血方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2154例交叉配血试验中,凝胶法配血不合32例,主侧(供血者血球+受血者血清)不合2例,次侧(受血者血球+供血者血清)不合30例。将凝胶法配血不合的标本用凝聚胺法再次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主侧不合2例,次侧不合3例。结论凝胶法灵敏度高、结果稳定、便于观察、保存时间长,便于自动化、标准化,但孵育和离心时间长;因其高灵敏度易引起假阳性结果。而凝聚胺法简便快速,但结果不易观察,且影响因素多,易引起假阴性结果。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凝聚胺法 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凝胶法和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78例受血者为研究对象,并对这些患者用凝胶法和凝聚胺技术联合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比较两种交叉配血试验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凝胶法配血不合有6例,凝聚胺法配血不合有5例,两种方法配血均不合4例,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凝胶法和凝聚胺法各自有自己的优缺点,在配血工作中应该联合使用,才能有利于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更适合临床使用。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凝聚胺法 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凝胶免疫检测技术进行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选等相关检查,传统方法难以开展的项目变得简单、准确,达到更安全输血。方法用凝胶法进行血型鉴定(ABO及RhD),交叉配血及抗体筛查。结果18800例血型鉴定发现A2B亚型1例,RhD阴性24例,5000例交叉配血发现5例配血不合,其中1例是不规则抗体III细胞阳性;1例是不规则抗体II、III细胞混合阳性;1例受血者血清中M抗体,无法配血;1例含自身抗体(抗A);1例为A2B亚型含抗A1抗体。结论采用凝胶免疫检测法进行输血相关检测,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有利于选择更合适的血液输血,这对安全输血的意义非常重大。

  • 标签: 微柱凝胶 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 抗体筛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较差配血期间予以凝胶法、凝聚胺法对不规则抗体筛查情况探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站检验科于2021年4月-2022年4月截止,期间共计选取患者18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案例,对本次研究纳入患者分别进行凝胶法、凝聚胺法配血检测,同时对其存在不合供血、受血者予以抗体特异性检测、筛查等。结果:本次研究期间选取180例患者行交叉配血检测,其中应用凝胶法检测期间配血不合人数为47例,占比(26.11%),其中次侧配血人数为43例,占比(23.89%),主侧不合配血人数为4例,占比(2.22%),予以凝聚胺法进行复检后,主侧不合配血人数不变为4例,占比(2.22%),次侧配血人数降至为6例,占比(3.33%)。结论:临床进行交叉配血实验期间,部分不规则抗体、及假凝情况会提高配血的难度,予以凝胶法、凝聚胺法联合检查,能够有效筛检出不规则抗体,及出现假凝性质,因此,将两种检测方式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提高输血安全性,保障病患生命安全,临床应用价值极为明显,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配血 微柱凝胶法 凝聚胺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卡式微凝胶法在血型鉴定中的作用。方法将900位名病人同时采用卡式微凝胶法和传统的手工操作法作血型鉴定。结果卡式微凝胶法正确率为100%,手工正定型法为97.78%,正定型+反定型为100%,但在操作标准化、特异性、灵敏度、客观性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两者。结论卡式微凝胶法可提高血型鉴定的检验质量。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血型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卡式微凝胶法在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将800名病人同时采用卡式微凝胶法和传统的手工操作法作血型鉴定。结果卡式微凝胶法正确率为100%,手工正定型法为97.65%,正定型+反定型为100%,但在操作标准化、特异性、灵敏度、客观性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两者。结论卡式微凝胶法可提高血型鉴定的检验质量。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血型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