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如今在广西,吃上味美价廉的泰国水果已是“平常事”。水果让中国的普通百姓体会到了“东盟味道”,也让东盟百姓体会到到了“中国味道”。

  • 标签: 丝绸之路 广西 贸易 水果 味道 东盟
  • 简介:近几年中,日本发生O157大肠杆菌在即食食品中的污染、欧洲爆发疯牛病和中国出口欧盟水产品被检出氯霉素事件、中国出口日本鸡产品、养殖水产品被检出新城疫和浓兽药残留、对韩国出口养殖活水动物被检出孔雀石绿等事件使中国食品出口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使得国内外消费者和政府对食品的安全卫生日益关注和重视。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在保证进出口食品安全卫生的前提下,进出口商都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食品投放市场,以便尽可能少占压资金,获得最大的收益。因此,检验检疫机构应当适应当前外贸发展的形势,积极热情帮助企业为外贸服务。

  • 标签: 检验检疫机构 食品出口 食品贸易 养殖水产品 O157大肠杆菌 食品安全卫生
  • 简介:随着中越关系的不断改善和中越边境贸易重新开放,大量的越南小货轮进入广西沿海各港口,据统计,从1991年11月至1994年10月从防城口岸(含企沙、白沙、沥白龙三个边贸点)入境的越南边贸小货轮就有4583艘次。这些船舶设备陈旧,无防鼠设施,卫生条件差,极易携带鼠虫患。越

  • 标签: 卫生管理 传染病监测 船舶设备 防鼠 边境贸易 中越关系
  • 简介:分析2002-2006年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关于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法律文件与卫生检疫业务措施的内容,研究外来医学媒介生物控制、除虫、除鼠、除污等卫生处理措施和入境特殊物品监管等卫生检疫措施与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关系。国境卫生检疫措施应作为我国对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中的重要措施,应加强其作为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应用,促进完善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 标签: 国境卫生检疫 技术性贸易措施 探讨
  • 简介:总结了杭州市西湖区开展风景旅游区卫生监督管理的经验。指出根据工作需要,理顺监督体制,分析掌握旅游规律,确定工作重点,加强街头食品的监督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争取领导重视及有关部门支持下,对于强化风景旅游区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仅对特定区域的卫生监督管理,而且对于理顺卫生监督体制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风景旅游区 卫生监督管理 试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交通业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使大量货物流通及人口流动频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蟑螂从外地传人西宁。由于蟑螂孳生栖息环境的特殊性,加之其适应能力、繁殖能力很强,蟑螂危害日趋严重。蟑螂不仅偷吃食物,污染物品,更重要的是它能传播各种疾病。蟑螂可携带40余种有害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传播伤寒、肝炎、痢疾等多种疾病,还可引发人类过敏性皮炎,过敏性哮喘。蟑螂作为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害虫,其防治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 标签: 蟑螂危害 西宁地区 人类健康 过敏性皮炎 过敏性哮喘 人口流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郑州地区麻疹流行特点。方法对我院2008年1~12月住院的267麻疹患者和2000年1~12月住院的202例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8年的麻疹患者发病年龄呈现小龄化趋势,发病季节无变化。结论麻疹疫苗接种是预防麻疹流行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麻疹 流行特点 疫苗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2011年荥阳地区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寻求降低剖宫产的方法,以期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母婴生存率。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荥阳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4696位孕妇,分析剖宫产的指证及比率。结果瘢痕子宫和社会因素为剖宫产的前两个指证,共占50%。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指征,降低社会因素的剖宫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 标签: 剖宫产 剖宫产指征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提高自己生活质量和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近些年来,虽然各个地区都将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但是,作为基层,特别是沿海欠发达地区来说,其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所以,本文主要就沿海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公共卫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然后找出相应的对策。

  • 标签: 基层卫生服务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了解陇西地区儿童家庭用药、药物管理及用药管理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儿童家庭用药管理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224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儿童药物使用频率高、品种多、药物来源途径多,家长药物使用、管理知识水平较低,自备药品的存储、管理较差。结论加强儿童家庭用药管理,对家长进行药物知识教育,提高家庭药物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 标签: 儿童 用药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分析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了解本地区人群对乙肝的免疫水平,为预防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结果41490例检出抗-HBs阳性20460例,阳性率49.31%;男性阳性率48.97%,女性阳性率49.68%,男女之比P>0.05无显著性差异;0~9岁组阳性率为73.76%,与其余各年龄组之比,P<0.001有非常显著差异,经确认该组人群均接种乙肝疫苗;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现出逐渐下降之趋势。结论提高乙肝疫苗的接种率,是增强人群对乙肝免疫水平最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人群 乙肝抗-HBs 阳性率
  • 简介:目的:调查大连地区储粮中粉螨污染情况。方法采取直接镜检或过筛后查尘渣电热分离法。结果从5种储粮中分离出粉螨12种,分别隶属于4科10属,即粗脚粉螨、小粗脚粉螨、腐食酪螨、干向酪螨、伯氏嗜木螨、水芋根螨、纳氏皱皮螨、河野脂螨、害嗜鳞螨、米氏嗜鳞螨、膝澳食甜螨、粉尘螨。结论大连地区储藏物中孳生粉螨严重,应引起重视。

  • 标签: 粉螨 生境 孳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义乌地区宫颈癌流行病学情况,探讨宫颈癌危险因素,为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2007年参加义乌地区宫颈癌普查的50034名妇女中随机选取2687名,对这2687名妇女采用细胞学-阴道镜检查-组织学检查的“三阶梯”诊断原则进行筛查,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ybridcapture,HCII)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并进行宫颈癌危险因素和防治知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月经婚育史、性行为史及卫生习惯、肿瘤家族史、宫颈癌防治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患者198例为研究组,非癌及非宫颈上皮内瘤变者2489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高危型HVP的感染率为76.8%(152/198),正常对照组为14.1%(351/2489),两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宫颈癌防治知晓率研究组为16.7%,对照组为31.4%。单因素分析,具有显著统计意义的变量有高危型HPV感染、初次性交年龄、性伴侣数、流产史及肿瘤家族史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危型HPV感染、初次性交年龄低(≤17岁)、多次人流史(≥4次)与宫颈癌的发生呈显著关联与宫颈癌、CIN的发生呈显著关联。结论宫颈癌高危因素包括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初次性生活年龄、性伴侣数、流产史及肿瘤家族史等有关,其中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研究发现宫颈癌防治知晓率与宫颈癌发病有关。宫颈癌防治应建立起筛查体系,早发现、早治疗;加强对高危型HPV阳性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者的干预,同时加强人群的健康宣传,落实高危人群的随访。

  • 标签:
  • 简介:目的全面分析新疆地区远程医疗会诊发展动态变化,为远程医疗长效有序发展提供建议。方法采用环比增长率和平均发展速度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地区远程医疗会诊发展动态进行分析,更加清晰地反映新疆地区远程医疗会诊发展动态变化趋势,更好地预测新疆地区远程医疗会诊未来需求量。结果远程医疗会诊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绝对增长量每年2000人次以上,发展速度不平衡,每年的环比增长率在13.9%-59.9%之间浮动,预计到2018年远程会诊量可达58211例;全疆各地区会诊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会诊量增量变化不一,发展速度差异明显,提示距离乌鲁木齐越远的地区对现代信息远程技术的需求越大,远程医疗会诊量也越大;远程会诊学科需求量也有明显差异,与新疆地区疾病谱呈正相关,与新疆地区常见病、多发病中疑难危重病种的分布也呈现显著的相关性。讨论新疆地区各级医院对远程医疗的需求日益增加,远程医疗的发展只有走向常态化、规范化和有序化内涵建设之路,才能将远程医疗成果广泛转化应用与临床实践,真正体现远程医疗价值和效益。

  • 标签: 远程医疗 远程会诊 环比增长率 平均发展速度
  • 简介:地震灾害造成了人与其生活环境间生态平衡的破坏,构成了传染病易于流行的条件。因此,预防控制传染病便成为抗震救灾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地震灾害地区环境卫生控制又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基础与前提。地震灾害发生以后,随着旧的生态平衡的破坏和新的生态平衡的建立,地震灾害条件所引起的传染病流行条件的改变还将存在一个时期,这种地震灾害的“后效应”是地震灾害条件下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与其他的救灾工作不同的一个重要特征。当地震灾害的直接后果被基本消除之后,消除其“后效应”即包括地震灾害地区环境卫生控制将成为工作的重点,而且这种工作实际上将成为地震灾害条件下传染病预防控制的主要工作。

  • 标签: 地震灾害 卫生控制 灾害地区 环境 传染病流行 预防控制
  • 作者: 王蕊刘超(通讯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健康世界》 2015年第21期
  • 机构:林脑炎的早期表现,为临床诊治及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地研究延边地区40例森林脑炎的年龄、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临床分析显示:1、癫痫的发生与重型森林脑炎的发生有关。2、早期患者是否出现颈肌无力的症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3、40例患者中,3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肌酐降低,与血肌酐的正常下限值75umol/L相比,中、重两组的肌酐值较正常值均偏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临床症状已提示预后不良的患者应早期引起重视,给予必要生命支持措施,并向家属交代。对于森林脑炎高发地区来说,应做好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疾病高发季节减少旅游项目,并应早期开展对林区工作人员的卫生宣传教育,普及疫苗接种大有裨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