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地区宫颈癌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义乌地区宫颈癌危险因素分析

张永民1应杏芳2斯江平2杜肖蓉3方才宝4

张永民1应杏芳2斯江平2杜肖蓉3方才宝4

(1义乌市卫生局322000;2义乌市妇幼保健院322000)

(3义乌市义亭中心卫生院322000;4义乌市后宅中心卫生院322000)

【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160-03

【摘要】目的掌握义乌地区宫颈癌流行病学情况,探讨宫颈癌危险因素,为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2007年参加义乌地区宫颈癌普查的50034名妇女中随机选取2687名,对这2687名妇女采用细胞学-阴道镜检查-组织学检查的“三阶梯”诊断原则进行筛查,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ybridcapture,HCII)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并进行宫颈癌危险因素和防治知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月经婚育史、性行为史及卫生习惯、肿瘤家族史、宫颈癌防治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患者198例为研究组,非癌及非宫颈上皮内瘤变者2489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高危型HVP的感染率为76.8%(152/198),正常对照组为14.1%(351/2489),两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宫颈癌防治知晓率研究组为16.7%,对照组为31.4%。单因素分析,具有显著统计意义的变量有:高危型HPV感染、初次性交年龄、性伴侣数、流产史及肿瘤家族史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危型HPV感染、初次性交年龄低(≤17岁)、多次人流史(≥4次)与宫颈癌的发生呈显著关联与宫颈癌、CIN的发生呈显著关联。结论宫颈癌高危因素包括: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初次性生活年龄、性伴侣数、流产史及肿瘤家族史等有关,其中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研究发现宫颈癌防治知晓率与宫颈癌发病有关。宫颈癌防治应建立起筛查体系,早发现、早治疗;加强对高危型HPV阳性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者的干预,同时加强人群的健康宣传,落实高危人群的随访。

【关键词】宫颈癌危险因素分析

引言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世界每年大约有47万宫颈癌新发病例[1],其中80%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义乌地区也是宫颈癌的高发区,且有年轻化趋势。近年来,国内外在宫颈癌的病因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经性行为发生的病毒感染,如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被认为宫颈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他如吸烟、口服避孕药、多孕多产、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等也被认为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了解义乌地区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我们从参加2007年义乌市宫颈癌普查的50034名妇女中随机选取2687名,对这2687名妇女进行了宫颈癌筛查,同时做了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本研究旨在了解义乌宫颈癌的危险因素,为义乌地区宫颈癌有效管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从参加2007年义乌地区宫颈癌普查的50034名妇女中随机选取25~65岁、已婚、无子宫切除史、无身孕、2年内未进行过宫颈疾病相关检查,并自愿同意接受宫颈活检、高危型HPV检测、危险因素调查的2687名妇女。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5.0±11.0)岁。将宫颈活检发现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患者共198例为研究组,非癌及非宫颈上皮内瘤变者2489例作为对照组。

1.2方法

1.2.1调查表: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设计的封闭式问卷,包括宫颈癌高危因素调查和宫颈癌防治调查两部分。宫颈癌高危因素调查包括一般情况、月经婚孕史、性行为史及卫生习惯、饮水情况、吸烟饮酒情况、饮茶习惯、饮食习惯、生殖道既往患病史、家族肿瘤史等9个方面。宫颈癌防治调查包括一般知识、危险因素、预防措施三个方面的9个问题,答对7题及以上为知晓,答对4-7题为基本知晓,答对4题及以下为不知晓。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培训;在征得调查对象的同意后,由经过严格培训的调查员根据问卷内容,逐条询问。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回答问题。所有问卷均为匿名填写,要求面访前做好充分的动员工作。面访时有相对独立的空间。以保护受访者的隐私。

1.2.2诊断标准:宫颈病变的诊断按“三阶梯”诊断原则,即细胞学-阴道镜检查-组织学检查,细胞学使用TBS分类系统,宫颈细胞学检查为ASCUS(不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及以上者行阴道镜评估与镜下活检[2]。

1.2.3HPV检测: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ybridcapture,HCII),用针对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和68型13种高危型HPV基因组的特异性,结合特异性的TaqMan荧光标记探针技术,通过荧光自动PCR仪,进行同步核酸扩增与检测[3]。

1.2.4实施和质量控制妇女宫颈癌普查以宫颈刮片、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液基分析进行筛查,可疑者在阴道镜下作组织活检或宫颈锥切确诊。研究组和对照组均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自愿双盲情况下进行问卷调查,严格调查表审核,并随机抽查调查表复查,复查各项目的符合率高于90%,调查表为合格;校对2遍录入的资料,整理成最终数据库。

1.3统计学方法

将整理好的excel数据库导入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运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推断。

2结果

2.1研究组的宫颈癌防治知晓率为16.7%,对照组为31.4%,(P<0.05),有统计学意义,宫颈癌防治知晓率和宫颈癌发病有关。

表1:研究组与对照组宫颈癌防治知晓率比较

研究组(n=198)%对照组(n=2489)%

答对7题及以上3316.778131.4

答对4-7题9347121949

答对4题及以下7236.448919.6

2.2研究组与对照组高危型HPV感染状况对比

研究组高危HVP的感染率为76.8%(152/198),正常对照组为14.1%(351/2489),两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

表2研究组与对照组高危型HPV感染状况

HPV阳性HPV阴性合计

例数感染率(%)例数

研究组15276.846198

宫颈癌110001

CINⅢ3794.9239

CINⅡ5191.1556

CINI6361.859102

对照组35114.121382489

2.3宫颈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宫颈癌、CIN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有高危型HPV感染、性伴侣数、初次性生活年龄低、多次人流史、家族肿瘤史等。OR分别为20.1、2.5、2.7、4.3、2.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危型HPV感染、初次性交年龄低(≤17岁)、多次人流史(≥4次)与宫颈癌的发生呈显著关联与宫颈癌、CIN的发生呈显著关联。

表3宫颈癌危险因素因素分析

变量研究组(n=198)对照组(n=2489)OR值

性伴侣数

17514961

≥21239932.5

初次性生活年龄

≥207714071

18~19929331.5

≤17291492.7

人工流产

014119111

1~3525631.2

≥45154.3

高危型HPV感染

阳性15235120.1

阴性4621381

家族史

无17623561

有221332.2

3讨论

3.1宫颈癌高危因素分析

本研究表明宫颈癌、CIN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有高危型HPV感染、性伴侣数、初次性生活年龄低、多次人流史、家族肿瘤史、宫颈癌防治知晓率低等。其中高危型HPV感染、初次性交年龄低(≤17岁)、多次人流史(≥4次)与宫颈癌、CIN的发生呈显著关联。

Bosch、McLachlin等研究得出婚外性行为,初次性交年龄、生产次数等危险因素与宫颈癌相关[4,5]。本研究表明宫颈癌、CIN的发生与人流史有关并与人工流产次数呈正相关。初次性生活年龄≤17岁,OR值达成2.7,高于性伴侣数≥2的OR值2.5。初次性生活年龄、性伴侣数、人工流产数等因素因增加高危型HPV感染率,从而影响宫颈癌、CIN的发生率。自从Hausen提出HPV感染可能与宫颈癌发病相关的假设后,中国、美国和法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6,7,8],研究得出了HVP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对危险度或危险度比值比高达253。本次研究得出CIN高危型HVP的感染率为76.8%,正常对照为14.1%,两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OR为20.1。研究同样显示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已经认识到恶性肿瘤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多种恶性肿瘤有家族聚集倾向。本研究表明宫颈癌也有家族聚集性,与遗传有关,可能是对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对易感有关。

3.2宫颈癌防治知晓率对预防宫颈癌的作用。本研究发现,研究组宫颈癌防治知晓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宫颈癌防治知晓率也是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因素。宫颈癌防治知晓率是集社会、经济、人文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指标,也是养成良好性道德和性卫生的必要条件。本研究表明宫颈癌防治知晓率高的人群发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危险较小,提高居民宫颈癌防治知晓率能够主动的改变自身不良生活方式,对宫颈癌的预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表明,提高宫颈癌防治知晓率是预防宫颈癌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3.3针对宫颈癌危险因素的防治措施。义乌地区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建立妇女宫颈癌筛查制度,积极对30岁以上妇女进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②高危型HPV阳性者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者进行干预性治疗和管理;③加强宫颈癌防治、性道德、性卫生环境及性卫生意识等宣教。通过以上措施义乌地区宫颈癌检出率下降,居民宫颈癌防治知晓率明显提高。建议将宫颈癌防治综合干预项目纳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魏丽惠.面向子宫颈癌的挑战[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7,2(8):83.

[2]郎景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5):261-263.

[3]万磊.李隆玉.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实用癌症杂志,2005,2:26-28.

[4]BoschFX,MunozN,dSanjoseS,etal.RishfactorsforcervicalcancerinCol0miaandSpain[J],1992,52(5):750-758.

[5]McLachlincm.Humanpapill0mavirusincervicalneoplasia.Role,riskfactors,andimplications[J].ClinLabMde,2000,20(2):257-270.

[6]AltekruseSF,LaceyJVJr,BrintonLa,etal.Comparisonofhumanpapill0mavirusgenotypes,sexual,andreproductiveriskfactorsofcervicaladenocarcinomaandsquamouscellcarcinoma:NortheasternUnitedStates[J].AmJObstetGynecol,2003,188(3):657-663.

[7]赵芳辉,李楠,马俊飞,等.山西省襄垣县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10(5):375-378.

[8]BoryJP,CucheroussetJ,LorenzatoM,etal.Recurrenthumanpapill0mavirusinfectiondetectedwiththehybridcaptureIIassayselectswomenwithnormalcervicalsmearsatriskfordevelopinghighgradecervicallesions:alongitudinalstudyof3,091women[J].IntJCancer,2002,102(5):519-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