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中后期治疗的主要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外科临床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给予对照组临床常规手术治疗,给予观察组常规手术治疗加中后期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采取针对性的手术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但相比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疾病恢复更好更快。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在应用临床常规手术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中后期治疗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有极大推动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四肢骨折 中后期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合并创伤性休克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观察早期急救对其生命抢救和病情评估的作用。方法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合并创伤性休克的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所选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急救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与统计。结果60例患者经早期抗休克治疗与骨折固定复位治疗后,成功存活并转入普通病房接受康复治疗者58例,经抢救干预后无效死亡者2例,救治成功率为96.67%,死亡率为3.33%。结论对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开展早期救治措施能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其死亡率。

  • 标签: 四肢骨折 创伤性休克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术后肿胀的效果。方法132例单侧肢体骨折术后肿胀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消肿治疗,比较两组7天后肿胀治疗效果、7天内不同时间点肿胀减轻人数、肿胀完全消退时间。结果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中药组肿胀消退率大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中药组肿胀减轻人数比例均多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中药组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治疗效果肯定,能显著增加肿胀消退率,加快消肿速度,缩短消退时间,提高疗效。

  • 标签: 四肢骨折 肿胀 中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到2014年11月收治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于对照组38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感染预防、压疮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便秘的预防等,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全面性护理措施,统计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肢体肿胀时间、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患者,护理人员必须要加强责任心,采取有效的措施疏导患者的负性心理,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肿胀护理等等,这样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综合性护理干预 四肢骨折患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手术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治的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04月~2013年04月以来,在我院骨科进行治疗的90例患者。将他们根据入院就诊时间划分成平均的两组,其中,对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钢板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45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手术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和效果。结果通过临床统计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0%)和并发症发生率(2.2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84.44%,11.11%),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是一种理想、有效、安全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四肢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服务方法在顾客术后减轻患者疼痛方面的主要用。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临床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采用对照分析方法对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相比于给予单纯临床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而言,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的观察组在术后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疗效均更为显著,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患者满意度更高。结论在骨科术后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快疼痛的缓解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和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骨科四肢骨折 术后疼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在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7月所接收治疗的50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68.0%,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2.0%,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出现1例感染,1例骨不连,1例内固定松动。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出现5例感染,3例骨不连,2例内固定松动。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对于患者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性快速愈合,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 标签: 经皮微创 钢板内固定 四肢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血管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观察及相关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合并血管损伤患者的108例进行分析讨论,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病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在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肢体功能恢复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由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合并血管损伤的病人做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病人的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 标签: 四肢骨折 血管损伤护理干预 患者满意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56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56例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两组在护理满意度、疼痛评分、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82.05%,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x2=4.1368,P<0.05)。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t分别为9.4274、5.8065、5.2816,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心理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缩短愈合时间,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四肢骨手术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交锁髓内钉在长管骨骨折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8例长管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固定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法进行治疗。结果在手术后随访6个月,对照组和治疗组固定松动率分别为11.76%、2.94%,固定针断裂率分别为8.82%、2.94%,骨性愈合率分别为67.65%、91.18%,两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交锁髓内钉在长管骨骨折中的固定效果好,愈合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交锁髓内钉 四肢长管骨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1月60例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分别采用带锁髓内钉、动力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架固定,比较三种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三组比较中,切口长度以外固定架最短,其他两组相差无异,术中输血量和引流量以动力加压钢板最多,手术时间以外固定架固定最短;术后的近远期效果以带锁髓内钉固定最明显,动力加压钢板固定居中,外固定架固定最差。带锁髓内钉固定和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髓内钉 动力加压钢板 外固定 股骨干骨折 骨不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技术不植骨治疗下肢骨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08.2-2012.12收治20例下肢骨患者进行研究,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探讨护理要点,结果20例下肢骨患者均骨性愈合。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切实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增加了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增加了骨外固定技术治疗的成活率。

  • 标签: 外固定支架 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在高龄患者下肢骨手术中的优势。方法对20例80岁以上老年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使用小剂量低浓度麻醉药的麻醉效果观察,对比与腰麻全身麻醉的优缺点。结果术中麻醉效果好,呼吸循环平稳。结论使用小剂量低浓度麻醉药的硬膜外麻醉对高龄患者下肢手术,麻醉效果好,呼吸循环稳定,可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高龄 下肢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0.5%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行下肢骨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复位固定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2例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下肢骨患者(血栓引起肢体肿痛患者除外),均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选取L3~4施行腰硬联合穿刺,成功后注入0.5%布比卡因7.5~10mg,硬膜外腔向头端置管3cm后平卧。20min麻醉平面未达要求,硬膜外腔追加1∶1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混合液(以下称利布混合液)。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腰麻用药5min内起效,15~20min麻醉平面固定。90.20%患者麻醉平面在T10以下,改良Bromage评分3分者占98.12%,95.10%患者循环稳定,麻醉满意率100%。结论0.5%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阻滞完善、循环稳定,并发症少,能够满足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下肢骨复位固定术的麻醉要求。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下肢骨折 0.5%布比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组合式外固定架术后有效的康复治疗及管理方法。方法查阅国内有关下肢骨组合式外固定架术后康复治疗与护理的相关文献及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64例下肢骨组合式外固定架术后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1-5个月,全部达到预期效果,未出现骨外固定架严重并发症,恢复效果满意。结论下肢骨组合式外固定架术后患者采用系统的康复治疗,规范的护理流程,适时调整外固定架的刚度等措施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充分发挥外固定架在治疗中的优势,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提高患者功能恢复。随着医学的发展,骨外固定架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下肢骨患者开始使用组合式骨外固定架治疗1,但目前仍有许多医生或患者缺乏术后的有效康复和管理,从而没有有效发挥组合式骨外固定架在治疗中的优势,出现了许多并发症,所以下肢骨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术后系统、正规的管理与康复对患者预后影响非常明显,我院从2011年2月-2014年2月对64例下肢骨组合式外固定架术后患者采用系统的康复治疗,规范的护理流程,适时调整外固定架的刚度等治疗,经随访全部达到预期效果,恢复效果满意。

  • 标签: 组合式 外固定 康复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桐皮汤熏洗在下肢骨术后肢体远端肿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下肢骨术后肢体远端肿胀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实验组采用海桐皮汤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地奥司明治疗。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愈显率(79.59%)、总有效率(95.9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6.53%)、(59.1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分别χ2=27.6957、18.9904,均P<0.01)。结论海桐皮汤熏洗能够有效缓解下肢骨术后肢体远端肿胀患者的肿胀情况,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海桐皮汤熏洗 下肢骨折术 肢体远端肿胀
  • 简介:摘要肢体大面积皮肤脱套伤多因交通事故、机械操作损伤引起,其创伤严重,且合并肌肉、肌腱、神经、骨及关节等深部组织损伤,往往伴有严重的骨折。早期处理不当常发生皮肤或创面感染,产生大量的渗液,可造成大面积皮肤坏死、感染,二期修复困难。严重影响伤肢的外观和功能恢复,甚至有导致截肢的可能。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VSD)是由Fleischmann等首创,是一种处理浅表创面、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对促进创面(尤其是慢性创面)的愈合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已得到充分肯定,对于肢体大面积脱套伤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VSD负压引流技术 脱套伤 护理 预防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小创面采取百多邦软膏联合聚维酮碘纱布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门诊2008年9月-2013年9月接收治疗的246例小创面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尾号的奇数将其分为124例治疗组和122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主要给予聚维酮碘纱布进行包扎,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百多邦软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愈合天数为(14.3±4.2)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愈合天数为(21.5±5.2)d,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愈合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小创面患者采用百多邦软膏联合聚维酮碘纱布,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不会对衣物产生污染,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四肢小创面 百多邦软膏 聚维酮碘纱布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围手术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年龄、分级及手术麻醉方式、手术部位与术后肺部并发症(PPC)发生的关系,进而得出结论围手术期合并COPD患者手术部位不同,PPC发生率明显不同;但年龄、COPD分级、麻醉方式对PPC发生率影响不大。

  • 标签: COPD 下肢骨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中的应用进行效果分析。方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实验组采用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式,对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药剂使用量少于对照组,相较差异较大(P<0.05)。实验组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相较差异较大(P<0.05)。结论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迅速止痛,药剂量使用少的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麻醉 下肢骨折 小剂量 轻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