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提高甲状腺手术安全性的手术方式及技术。方法分析74例甲状腺手术病例的手术原因构成,探讨合理的甲状腺首次手术方式,减少手术的可能性,通过比较采用侧方入路和包膜解剖术前后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腺损伤发生率,探讨这些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价值。结果74例甲状隙手术病例中,2000年6月前发生喉返神经损伤4例(12.9%),甲状旁腺损伤3例(9.7%);2000年6月以后我们采用新的手术进路及解剖技术两种损伤各1例(各2.3%)。两个时间段总的手术并发症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x2=5.421,P<0.01)。结论在首次手术时采用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手术。而在施行手术时采用侧方入路和包膜解剖技术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外科学 再手术 喉返神经
  • 简介:摘要支架内狭窄与血管平滑肌分化、迁移,细胞外基质的过度增值所致新生内膜增生密切相关。Rho激酶参与支架置入引起的新生内膜增生的调节。长期抑制Rho激酶的表达可阻止新生内膜的增生,可能成为防止支架内狭窄的一种方法。

  • 标签: Rho激酶 支架内再狭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潜在原因和护理抢救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对今后临床工作起指导作用。结果潜在原因第一产程观察不仔细,第二产程处理和操作不规范,第三产程处理过头或不足,产后2小时观察不到位。抢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疾病发展缺乏预见性,组织抢救能力不足,对出血量估计不足和处理滞后,护士责任心不强、护理观察不仔细,医护人员抢救护理技术不过硬,后勤保障不力。结论加强产后出血的防范意识,提高接生水平和护理责任心。及早做好应急准备,转送准备并及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才能够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和避免产妇死亡。

  • 标签: 产后出血 急救 思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补肺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对补肺胶囊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测定进行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采用培养基稀释法(110供试液,0.5ml/皿)能有效消除补肺胶囊的抑菌作用,使三个批号样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加样回收率均大于70%;采用常规法能使三个批号样品的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及黑曲霉的加样回收率均大于70%。结论因补肺胶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所以其微生物限度检查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进行细菌计数;采用常规法进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采用控制菌中大肠埃希菌的相应检查法进行其控制菌的检查。

  • 标签: 补肺胶囊 微生物限度检查 方法学验证 培养基稀释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分析某医院产科分娩的154例瘢痕子宫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影响瘢痕子宫妊娠分娩因素中社会因素占主导地位。阴道分娩组切口感染率、出血量明显低于二次剖宫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无1例发生子宫破裂,无围产儿死亡。结论:加强临床宣教,指导孕妇合理选择分娩方式,给有阴道试产条件的产妇充分试产时间,对降低母婴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瘢痕子宫 子宫破裂 阴道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STEMI)尿激酶静脉溶栓灌注心律失常(RA)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STEMI患者158例,分析灌注和未再通组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和转归。结果158例灌注101例,灌注率为63.9%,溶栓后2小时内RA出现71例,其中室性心律失常58例,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13例,发生率为70.1%。结论灌注心律失常可作为判断灌注较可靠的无创性指标之一。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再灌注心律失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系结石的超声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的80例初诊泌尿系结石患者行B超检查,对是否有结石或结石部位做出诊断,并追踪其他检查和手术诊治对比及追踪。结果经追踪临床诊治,结果80例初诊患者,78例为泌尿系结石,B超诊断符合率为88%。结论腹部B超检查诊断泌尿结石具有简单、快捷、方便和准确的特点,临床上可作为泌尿系检查的首选的方法。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超声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例脑梗塞后灌注损伤的CT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脑梗塞后灌注损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通过对我院一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治疗后的CTA影像学分析,了解脑梗塞后的灌注损伤的CT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脑梗塞后常常发生灌注,如发生灌注损伤,其CT影像表现为脑梗塞区脑质仍肿胀,CTA显示脑梗塞区血管通,且管径较正常侧增粗、扩张。结论脑梗塞后灌注损伤发生后,患者预后不良,如能早期发现,可进行相关应急处理,通过本例影像学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对于脑梗塞后灌注损伤的重视及对影像学的诊断认识。

  • 标签: 脑梗塞 再灌注 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孕疤痕子宫晚期破裂临床特点,降低疤痕子宫破裂漏诊率。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人数4489人,顺产3351人,剖宫产1138人,剖宫产率26.35%,疤痕子宫剖宫产149人,占剖宫产比例13.9%,发生不典型剖宫孕晚期疤痕子宫破裂7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7例均为术中诊断不全子宫破裂,术前均无下腹压痛及病理性缩复环体征,患者文化水平低,职业均为农民,孕期保健意识差,本次妊娠距前次剖宫产时间不满2年5例,满5年1例,满8年1例,术中出血为200-400ml,新生儿轻度窒息1例,7例母婴平安出院。结论剖宫孕疤痕子宫破裂与前次剖宫产时间有相关性,该类人群对剖宫产孕危险性认识不足,漏诊率高,产科医生要提高对不典型疤痕子宫破裂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 标签: 剖宫再孕 疤痕子宫 不完全破裂
  • 简介:摘要临床操作中阻断肺血供,造成肺缺血并重新灌注后,肺缺血引起的肺部损伤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的现象称为肺缺血灌注(I/R)损伤。作者总结1995年至今的相关文献对肺I/R具有保护作用的常见临床药物予以系统性回顾,并对其所产生的作用机制予以综述,旨在对临床相应操作中对肺的保护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术后复发的原因,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甲亢术后复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随访1~5a经手术全部治愈,无甲亢复发或甲状腺功能减退。并发症发生率23.91%。结论腺体残留过多是甲亢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有选择手术是治疗甲亢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术中仔细解剖可避免损伤喉返神径和甲状旁腺,还可预防大出血的发生。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复发 再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后膀胱功能障碍的护理效果。方法将58例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及间歇性导尿,治疗组30例在此基础上进行膀胱训练,训练时间为60天(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功能、残余尿量及尿中白细胞阳性例数测定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膀胱功能、残余尿量及尿沉渣定量检查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膀胱训练可以使SCI患者膀胱有规律地排空,从而有效控制尿路感染、改善膀胱功能。

  • 标签: 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障碍 膀胱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的PICC导管堵塞后处理,保证化疗全过程PICC管通畅。方法回顾2008年8月-2011年8月86例接受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对发生导管堵塞的20例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通的观察分析。结果20例患者堵塞中,有18例疏通,2例未完全疏通,疏通率达90%,通时间25+8.5MIN。结论加强PICC导管的护理与观察,及早溶栓,溶栓后注意观察出血、栓塞等情况,规范使用和维护PICC导管,降低并发症,成功使用PICC,减少患者的痛苦与经济损失。

  • 标签: PICC 堵塞 尿激酶 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