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全麻术后患者出现低温的原因,通过加强体温监测、控制手术室温度和病人输入液体温度、使用直接盖被充气加温系统等措施有效预防体温,减少术后体温带来的并发症,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时间。

  • 标签: 低体温 麻醉苏醒 充气式加温
  • 简介:目的研究循环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该院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间循环内科出现的24例护理风险事件,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24例出现护理风险的患者中,8例为跌倒,7例为坠床,5例为换错液体,4例为标本送检错误;24例患者均导致程度不等的护患纠纷,其中引起护患纠纷的主要因素为护理人员。结论循环内科护理工作中具有很多护理风险,容易引起护理纠纷,应提升循环内科护理管理,降低科室护理风险。

  • 标签: 循环内科 护理风险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对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血容量性休克发病时,及时诊断对治疗的意义非常重大。结论治疗主要是迅速补充血容量,迅速查明病因并制止继续出血或失液,根据病情决定是否使用升压药。

  • 标签: 普外科 治疗 低血容量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管理循环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这一期间的临床护士与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90例,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管理循环法来予以护理管理,研究与分析在护理管理中管理循环法的应用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合格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4.0%,其合格率为70.0%,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0%,其护理合格率为92.0%,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在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循环法,所获成效显著,不仅可使护理管理效率以及质量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使患者满意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 标签: 管理循环法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提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患儿实施PDCA循环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评分以及在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或者感染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到儿科护理中,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减少患儿发生并发症或者感染,促进患儿恢复,进而有效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儿科护理质量 提升
  • 简介:摘要PDCA循环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提出来的,它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P(Plan)表示计划;D(Do)表示执行;C(Check)表示检查;A(Action)表示处理。PDCA循环是提高管理质量,改善单位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

  • 标签: PDCA循环 社区绩效考核 培训制度化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中心处方管理,提高中心处方质量。方法运用PDCA管理工具,对中心处方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找出主要原因,制定可行性的改进措施。结果通过一个循环周期的管理,使中心处方的质量合格率上升1%,干预率有所下降19.8%。结论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提高中心的处方质量很有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视力患者跌倒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的11月~2016年的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95例视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未发生跌倒人数更多,两组对比可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视力患者应用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护理质量和治疗安全性,促进其跌倒风险降低。

  • 标签: 护理干预 低视力 跌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血钾型周期性麻痹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选取本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36例血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实施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并总结护理心得和体会。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7.8%;对照组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血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实施全方位综合性的护理措施,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病情,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此,对血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急救护理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低血钾 周期性麻痹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相关资料,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乙肝治疗的患者150例,由于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应用PDCA循环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各组间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以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生存质量也远优于对照组,各组间的数据结果对比显示,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PDCA循环护理干预,效果较好,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患者信赖和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护理 慢性乙型肝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肿瘤科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置管患者的健康教育中,提升知晓率。方法我院肿瘤科PICC置管患者1425例,分为普通组和提升组。普通组按照传统的单一宣教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提升组成立护理质量控制(QC)小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开展系统健康教育。结果提升组健康教育知晓率89.70%,明显高于普通组69.56%,有显著的临床护理成果。结论成立护理QC小组,应用PDCA循环方法,增强护理工作水平,做好PICC置管患者的全过程系统化管理,提高肿瘤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满意度和获得感。

  • 标签: PDCA循环 PICC置管 健康教育 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毒供应中心在使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效能。方法研究对象为消毒供应中心室在2014.6-2015.5使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为观察组,2015.6-2016.5未使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为对照组,比较有无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影响。结果经过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看出,观察组在包装(97.5%)、清洗(96.0%)、无菌合格率(100.0%)上显著比对照组高(88.0V)、(86.0%)、(91.0%),(x2=6.711、6.105、9.424,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能够对包装、清洗、无菌合格率有效提升,此管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应科室 PDCA循环 管理模式 应用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是评价支架取栓合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合理分析15例经动脉溶栓(观察组)和22例支架取栓合并动脉溶栓(治疗组)的病例资料,分析2组的临床术后出血和死亡发生情况。结果采用动脉溶栓观察组和采用支架取栓合并动脉溶栓的治疗组对比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后循环脑梗死全部病例中,支架取栓合并动脉溶栓对于病人的远期恢复效果优于单纯动脉溶栓。

  • 标签: 支架取栓 动脉溶栓 急性 后循环梗死
  • 简介:摘要西医学观点认为,针对临床收治的后循环缺血病例,实际上为一种非正常的相对缺血状态,但不管是对病例实施影像学检查或是分析其临床表现,均无法对此状态进行有效界定,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中医将本病引发的眩晕归属于“眩晕证”等范畴,以“风、火、痰、瘀、虚”为病机,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给予中药行辨证论治治疗,临床效果确切。本文先从本病的病因病机展开分析,并总结临床辨证辨治情况,包括气虚血瘀型、痰瘀交阻型、风阳上扰型、肾精亏虚型等,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 标签: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中医药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PDCA循环在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7月,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患者849例,纳入常规组,2016年1—7月,开展PDCA循环管理1042例,纳入观察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常规组,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常规组,观察组患者护理遗漏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合计例次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有助于提升基础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质量管理 基础护理质量管理 PDC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标本实施PDCA循环管理,提高血液标本的合格率。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7-12月送检的血标本62521例,对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及管理计划,进行PDCA循环管理,对血液检验标本采集进行干预。统计2017年1-6月送检的血液标本64218例,与PDCA循环管理前进行对照。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血液标本合格率有所提高。结论PDCA循环管理对提高血液标本采集质量有积极作用。

  • 标签: PDCA 循环管理 血液标本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在门急诊输液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进行门急诊输液的患者,共9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治疗,观察组进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5.56%,对照组的总满意度率62.22%,观察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门急诊输液患者护理管理过程中,运用PDCA循环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显著增强,临床满意度获得了有效的提高,非常值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进行大力的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 门急诊输液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低危孕产妇应用无创分娩法接生的临床价值,总结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接收的36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采用无创接生技术,即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接生方法,即保护会阴法。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率、母婴不良结局、产后会阴伤口疼痛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会阴完整率和I度裂伤率高于对照组,Ⅱ度裂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产程过程中疼痛状况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接生技术可降低产妇会阴侧切率,减少助产士对接生过程的干预,促进自然分娩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对母婴的损害,大大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更加符合人性化自然分娩的理念,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低危孕产妇 无创分娩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发生较大的改变,因此在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有显著的提高。并且疾病的发生原因也不仅仅是后天所形成,有部分疾病与出生时或处于母亲体内时就存在一定的几率。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有研究人员提出,出生体重儿与高血压是否存在关系。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出生体重儿与高血压的关系进行相关的研究与探讨,并详细描述其研究的进展。

  • 标签: 低出生体重儿 高血压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