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格障碍的护理。方法对人格障碍患者进行护理。结论对人格障碍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可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人格障碍 护理
  • 简介:重视青春期,把青春期教育放到重要位置上来抓学校领导干部应首先认识到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将青春期教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计划,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思品老师和生物老师等共同参加的“青春期教育领导小组”,统一全体干部教师思想,使大家对青少年青春期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达成共识.健全青春期教育工作机制。

  • 标签: 青春期教育 青少年 健康人格 教育工作 领导干部 素质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轮功痴迷者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MMPI对72名法轮功痴迷者和78名健康对照组,进行人格测试。结果法轮功痴迷者说谎(L)、校正(K),疑病(Hs)、抑郁(D)、癔病(Hy)、人格变态(Pd)、男子女子气(Mf)等量表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3/31测图占20.83%。结论法轮功练习者存在较典型的人格特征及许多明显的心理障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强迫症人格特点、家庭环境因素,以期减少强迫症的发病。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强迫症患者为研究组,另选择5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回顾分析研究组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征,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环境以及家庭功能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家庭教育中情感温暖与理解、家庭环境中亲密度等正面因子以及家庭整体功能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中的负面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强迫症患者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表现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其发病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 标签: 强迫症 人格特点 家庭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年原发性高血压与性格因素的关系及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组(EH)及正常对照组(NH)各80例,分别评定EPQ量表、A型行为量表,并将EH组按A型性格评定分为A型性格及非A型性格2个亚组,分别测定EH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及血压。结果EH组和NH组比较,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及A型性格者比例明显增高(均P<0.05),EH组中A型性格组AngⅡ、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高于非A型性格组(均P<0.01),EH组A型性格分值与上述指标均呈正相关(均P<0.05),各因素中只有AngⅡ与A型性格独立相关(P<0.01)。结论某些性格因素与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有关,其机制可能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异常激活。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性格特征 血管紧张素Ⅱ 中年病人
  • 简介:摘要目前认为人群冠心病是一种多危险因素单一作用或联合作用所致的慢性疾病,近年的研究表明D型人格是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它不仅影响着冠心病的发病,还严重影响着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预后。探讨通过心理干预后,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的预后,提高D型人格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D型人格 冠心病 PCI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学生人格特质与暴力攻击性的关系。方法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少年版和青少年攻击性问卷对中学生施测,对人格和攻击性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①被试人格问卷得分与常模存在显著差异。②人格与攻击性总分及各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③回归分析表明,人格对攻击性的回归效应达到显著,是预测攻击性的良好指标。结论中学生人格特质与暴力攻击性相关显著,能有效预测个体的暴力攻击性。

  • 标签: 暴力攻击性 人格特质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的人格发展特征、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王登峰、崔红等编制的中国人人格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北京市的200例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不同年龄段的中老年在情绪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2)老年人格维度中情绪性的发展呈"U"字形,58~68岁情绪性得分较低,53~57岁和〉68岁年龄段情绪性得分明显升高;(3)中老年人在SCL量表的9个项目因子,除了人际关系一项的得分低于常模分数之外,其余各项均高于常模水平(P〈0.05),并且中老年人在9个项目因子上面的得分不存在年龄段和性别的差异;(4)中老年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些维度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外向性、善良、人际关系、才干、行事方式得分高的中老年人较少报告躯体化、抑郁、焦虑、强迫、偏执、精神障碍等不良心理表症,而情绪性与敌对性、偏执等项目因子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中老年人的人格特征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表现出较少的可变性和发展性,但情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不同人格特征的中老年人在面对生活事件时的应激水平可能不同,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导致了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护理人员应根据其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措施,开展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维护。

  • 标签: 中老年人 人格特征 心理健康 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