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多种仪器分析,测定了胶州湾李村河河口区4个沉积物柱状样品的有机碳(TOC)、酸可挥发硫化物(AVS)及重金属元素活性部分(活性金属)的含量,并系统讨论了其环境响应特征。研究发现,胶州湾李村河河口区三角洲沉积物中的有机碳、AVS和活性金属元素的分布受与河口的距离及沉积相带分布的影响。近河口细粒物质沉积区域的有机质受陆源控制,有机碳含量较高,AVS和活性金属元素含量高,活性铁的含量是AVS形成的主控因素,同时AVS也是多数活性金属元素在沉积物中的主要赋存形态。而离河口较远区域,有机碳含量受海、陆双向物源控制,AVS含量主要受控于有机质含量,两者含量均相对较低,活性金属元素含量也较低,多数金属元素(Cd、Cr、Cu、Mn、Pb、Zn等)主要以依附于铁的形态存在。根据上述沉积特点,将胶州湾李村河河口区沉积环境划分为3类区域5种类型,分别是一类区域中的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二类区域中的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问湾及三类区域中的前缘席状砂。

  • 标签: 胶州湾 有机碳 酸可挥发硫化物 重金属元素 环境响应
  • 简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及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联席会议,于2004年8月8日在大庆油田召开。出席会议的委员有王一刚、王建国、王德发、冯志强、冯增昭、纪友亮、刘文彬、刘招君、刘春莲、刘建波、朱井泉、朱筱敏、陈世悦、李文厚(赵虹代)、

  • 标签: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岩相古地理 古地理学 大庆油田 学报编辑 冯志强
  • 简介:2008年1月26日,在北京学院路中国矿业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了《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联席会议。出席会议的委员有邓宏文、方修琦、王建国、白国平、冯增昭、刘本培、刘洛夫、刘焕杰、刘建波、任森厚、孙红军、孙镇城、朱井泉、朱筱敏、陈世悦、李承森(王宇飞代)、沙庆安、邵龙义、吴胜和、杨守仁、

  • 标签: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古地理学报》 中国矿业大学 专业委员会 岩相古地理 编辑委员会
  • 简介:2003年12月6日在石油大学(北京)召开了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及《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联席会议。出席会议的京内外委员共45人,特邀代表2人以及编辑部全体人员,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柳贡慧教授也出席了会议。

  • 标签: 地球化学 岩相古地理 《古地理学报》 中国